顺德油价调整周期是多久_顺德油价调整周期
1.佛山陶瓷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佛山陶瓷发展历程
3.自驾小车从广东顺德到宁波 高速公路费用大约多少感谢感谢!!!
4.佛山陶瓷的发展历史
5.汽车选购
+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外贸陶瓷质量怎么样?
质量很好,质地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价格,设计和工艺水平,一块好瓷砖的标准是釉面饱满,无沙眼。
对角尺寸物差小于等于0.5MM,平整度无物差。
很多国产瓷砖都能做到,一些所谓的进口瓷砖只是洋品牌,也是在国内生产的。
宋代外贸政策及其表现?
宋代对外推行开放政策,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广州,泉州,等外贸港口贸易繁荣,宋代海外贸易最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出口主要是瓷器纸张茶叶丝绸等,商业税大于农业税。
广东简诺陶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简诺陶瓷是一线品牌。
简诺是佛山简诺陶瓷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公司,一直致力于新型陶瓷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推广为一体的品牌,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等和地区,拥有丰富的外贸销售经验。凭借强大的技术领先优势、过硬的产品品质、先进的发展理念,箭诺成为行业内领域最为卓越的企业,为美化建筑空间提供优质、具有艺术感、设计感、实用性的陶瓷产品。
佛山陶瓷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 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佛山陶瓷发展历程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 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自驾小车从广东顺德到宁波 高速公路费用大约多少感谢感谢!!!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 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佛山陶瓷的发展历史
再答:无论什么车一箱有都是可以跑500多公里,所以你这个路程就需要3箱油
广东顺德——宁波:全程高速路1483公里
高速路费:约700元
用油:你车3箱油(单程),各种车油箱大小不一样
油箱是按车的“油耗”设计的,一箱油可以跑500多公里。
油价各地有差异但不大,可以按你现在加满一箱油的价钱计算
驾车路线:
起点:顺德区
1.佛山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行驶50米,左转进入德民路
2) 沿德民路行驶8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碧桂公路
3) 沿碧桂公路行驶8.3公里,直行进入碧桂路
4) 沿碧桂路行驶3.7公里,直行进入S112
5) 沿S112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京珠西线高速公路
2.沿京珠西线高速公路行驶14.0公里,朝广州环城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环城高速公路
3.沿环城高速公路行驶24.3公里,朝广深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广深高速公路
4.沿广深高速公路行驶10.2公里,朝北二环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北二环高速公路
5.沿北二环高速公路行驶5.6公里,朝广惠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广惠高速公路
6.沿广惠高速公路行驶96.4公里,朝小金口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惠河高速公路
7.沿惠河高速公路行驶55.3公里,直行进入赣粤高速公路
8.沿赣粤高速公路行驶155.9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9.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276.4公里,朝吉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樟吉高速公路
10.沿樟吉高速公路行驶107.3公里,朝南昌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昆高速公路
11.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昌樟高速公路
12.沿昌樟高速公路行驶72.4公里,朝温家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昆高速公路
13.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281.9公里,过左侧的浙赣收费站(常山),直行进入杭金衢高速公路
14.沿杭金衢高速公路行驶160.2公里,朝上三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甬金高速公路
15.沿甬金高速公路行驶186.5公里,过左侧的宁波西收费站,直行进入连接线
16.沿连接线行驶3.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横少线
17.宁波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横少线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鄞县大道
2) 沿鄞县大道行驶3.3公里,左转进入S034
3) 沿S034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环城西路
4) 沿环城西路行驶3.5公里,右转
5) 行驶10米,直行进入柳汀街
6) 沿柳汀街行驶2.6公里,左转进入解放南路
7) 沿解放南路行驶570米,右转进入中山东路
8) 沿中山东路行驶380米,调头进入中山东路
9) 沿中山东路行驶200米,右转
10) 行驶10米,直行进入厂堂街
11) 沿厂堂街行驶60米,左转进入县前街
12) 沿县前街行驶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宁波市
汽车选购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 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问:请简述“中国第一辆柴油轿车” 捷达柴油发动机轿车的优点?
答:捷达CDX/GDF柴油轿车具备经济、节能、环保、有劲、安全、不易用坏等优点。
经济
·捷达柴油轿车很省油,油耗比同档次汽油车低45%,城市工况下一箱油55升可跑1千多千米,行驶成本远远低于汽油车,因此特别合适出租、租赁行业以及年行驶里程达3万千米以上的客户使用。
·2002年7月以来销出的1.3万辆出租汽车用户的反馈信息显示:城市工况开空调时的百千米现实油耗≤5.5升;不开空调≤5.3升。而划一工况前提下汽油轿车开空调≥10.5升;不开空调≥9.5 升。
·以长沙市2004年10月油价0#柴油3.59 元/升,93#汽油3.74 元/升计较,柴油轿车每千米的行驶成本为0.2 元,而汽油轿车为0.37 元,万千米相差燃料费用1700元。柴油出租汽车12万千米可节约2万元,15万千米可节约2.5 万元,60万千米可节约10万元。换言之,行驶60万千米就能收回购车费用。
·在很多处所购买出租汽车均可以办理购车,以5.5 万元,首付4.5 万元,3年利息合计4655元计较,36个月之内每一个月偿还的本息为1657元,行驶1万千米节流1700 元的油钱就能付出这笔款项。换言之,3年代里支出的柴油款,加之偿还本息之以及,等于汽油出租汽车3年的燃料费用。如许,就相当于花4.5 万元钱就能买1辆捷达柴油出租汽车。3年后还清,每万千米还能增加收入1700元。
·用户回拜的成果显示,捷达柴油轿车行驶了几万千米之后,油耗比新车会时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004年9月6日~8日,贵阳出租汽车司机汤永明到场了“一箱油挑战千里无人区”活动。他驾驶行驶了25万千米的捷达SDI柴二手捷达柴油车油出租汽车(2003 年1月起正式营运)跑出了一箱油(55升)行驶1952千米,百千米油耗仅2.82 升的惊人成就。一起参加比赛的另外5辆捷达柴油新车也跑出了1500千米以上的好成就,颠末磨合的捷达柴油出租轿车比新的时辰越发省油是汤永明夺魁的原因之一。
·我国即将实施费改税,到时候燃油税汽油为1.12 元/升,柴油为0.96 元/升。海南省10年前就实施了费改税,三亚市的捷达柴油出租汽车行驶12万千米比汽油车节流燃油支出3.3万元,行驶36万千米就能省回9.9 万的购车款。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海内成品油价也将不断上调。成品油价越高,柴油轿车的经济性越明显。
·柴油的能+量疏密程度比汽油高。柴油机用了缸内直喷、压燃、淡薄燃烧现象等进步前辈技术,燃烧现象效率高,所以热转换效率最高可达45% ,比汽油机的最高30%要高半壁。因此柴油机的油耗远低于汽油机。
节能
·在城市工况前提下,捷达柴油轿车比汽油轿车百千米节约油耗4.5升。以出租汽车年行驶12万千米估算,1辆车1年可节约5400升燃油。以BeiJing为例,若将现有的6.7万辆出租汽车中的半壁,比如3.3万辆改为柴油轿车,每年可以节流汽油1.782亿升,即13万吨,节能数字可不雅。
·私人车年行驶2~3万千米,均等2.5万千米,以柴油轿车百千米节约燃油4.5升计较,每辆车1年可节约1125升汽油。BeiJing到2004年8月有私人轿车104万辆,均为汽油车,若半壁换成柴油车,年节约5.85亿升汽油,即43万吨。加之3.3万辆出租汽车节流的13万吨,BeiJing1年可节约56万吨汽油。
·家喻户晓,我国已经是世界第2大石油消费国、50%的石油依赖入口。我国经济增加对能量物质特别是原油,而且是对海外原油的依赖程度太大了。据权威预测,2004年我国原油入口量将达1.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跨越40%。国际油价已起头明显影响我们的糊口。一家平易近间机构的研究陈诉以为,以均等油价37美元计较,如果全柴油版捷达价格年原油价格上涨30%,将要得总货物的价格水平上涨1.5%,投资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0.7%。据估算,国际油价全年每上涨10美元,中国GDP将回落0.3个百分比。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一路走高,在突破五十美元整数关后,仍有加速上升的趋势,甚至有人称将突破六十美元的心理大关。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国经济如何渡过此难关,渐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所以推广使用柴油轿车对削减对入口石油的依赖,乃至削减石油涨价导致的货物的价格上涨都具备深广的战略意义。
·与可使用燃气的两用燃料轿车相比捷达柴油出租汽车是否有上风?
起首,柴油经济性优于LPG(液化石油(,) 气),与CNG(压缩天然煤气)持平。而购车价格三者接近。其次,今朝海内99%以上的加油站都有柴油供应。而使用燃气轿车需要建设加气站,要有巨额的投资以及特别长的规划、建设周期。在加气站不足的环境下,出租汽车加气时排队的时间会很长。以西安的CNG出租汽车为例,每车需要加气4次/天,0.5~1小时/次,以0.5小时/次计,天天至少影响营运收入50元,每一个月比柴油轿车少收入1500元,而且燃气质量不易控制,问题多,投诉、纠纷不断。沈阳市在2004年8月勾销了出租汽车须安装燃气装置的划定,今后更新的出租汽车全是捷达柴油车。再者,柴油轿车靠得住不易用坏,妨碍率很低,是今朝不论什么一种使用其它燃料的轿车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最后,今朝海内的汽油/燃气两用燃料轿车现实均为改装,尾气排放均未达到欧Ⅲ甚至欧Ⅱ标准。 环保
·很多人以为柴油汽车一定是黑烟滚滚,污染严重的,其实这是误解。捷达柴油轿车在环保方遮挡脸部的东西备较大上风:排放清洁,达到了欧洲Ⅲ号标准。切合并跨越今朝海内所有城市以及地域的排放要求。
·持久以来,许多人对柴油以及柴油发动机有着种种误解,这与国产柴BeiJing二手捷达油品位较差、柴油机技术掉队有着不身分割的关系。随着捷达柴油轿车销量的不断增加,许多人的误解正在消弭。柴油轿车的能量物质耗损为汽油轿车的45%~60%,油耗低不仅节约能量物质,还必将削减排放,二者是成正比的。
·柴油机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比汽油机少45%,CO以及HC的排放都较少。此外,臭氧层遭授粉碎的威吓也不容轻忽,在这一点儿上,柴油机同样有明显的上风。科学家对汽油机以及柴油机尾气中构成臭氧的碳氢化合物举行的阐发成果表明,柴油机碳酐的排放量比汽油机约莫低30%~35%,环境效益十分显著,推广柴油轿车对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温室气体的答应是伟大撑持。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一些柴油卡车是噪声隆隆、黑烟滚滚的“绳墨鱼”形象呢?
起首,造成我国柴油卡车噪声大、冒黑烟的原因是技术掉队,今朝我国的柴油卡车技术基本上还是20世纪70年月的技术,大部分用机械式供油体系,技术相对掉队,而且不使用尾气净扮装置。而20世纪80年月以来,世上的柴油机技术成长十分迅速,柴油轿车早已用电控供油体系,都有尾气措置惩罚装置,切合环保要求早已不成问题。其次,有些卡车超期使用、歹意超载、小马拉大车,离开了发动机的预设工况以及经济使用区,甚至有些驾驶员存心将柴油机的喷油量调整到过浓状态,以达到超载行驶的目的,冒出浓浓的黑烟都归属这种环境。捷达柴油车用大众集团进步前辈的电控供油技术,无需也不克不及手工调整,不会冒黑烟。
·我担忧捷达柴油轿车用过几年或行驶过几十万千米之后会不会冒黑烟?
您没必要担忧。柴油轿车连结环保的里程比汽油车要长。长春、长沙、郑州、昆明、三亚、台州、顺德等地域2002年的首批捷达柴油出租汽车的行驶里程大部分已跨越30万柴油捷达千米,有的已跨越40万千米,现在这批车的尾气排放依然清洁达到标准,没有冒黑烟。但无论柴油还是汽油轿车,都不会永世连结排放清洁。应在持久使用排放变差后,更换尾气措置惩罚装置等零器件。
·我国当局鼓舞勉励使用柴油轿车吗?为什么捷达、宝来柴油轿车在个体城市受到歧视以及限制?
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提出:“随着柴油车以及车用柴油机技术的成长,对技术进步前辈、污染物排放量低的发动机产品的生产以及使用,不该取歧视性政策。”国家发改委2004年5月发布的《汽车财产成长政策》中提出“重点成长混淆动力汽车技术以及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都申明国家鼓舞勉励推广柴油轿车。如今连台湾都开放了柴油轿车市场,极个体城市却还在无视国家政策,以种种不值一驳的理由“限柴、禁柴”是违违科学规律,违违人平易近2及国家好处的。是逆科技成长趋势,阻碍社会进步的蒙昧举动,有损于这些个处所乃至国家的形象。 有劲
·柴油机的低速扭矩大,有利于低转速下加速。稍微有些驾驶经验的驾驶者都知道,两车相竞,冲得快的必定是汽油车,不过笑到最后的往往是柴油车。正因为柴油发动机的壮大动力,在近年来最火的SUV产品中,装备柴油发动机还是汽油发动机被以为是专业偕行余的分水岭。您可以在驾驶过程中通过如次实验验证捷达柴油轿车比汽油轿车有劲:
1、3档开始走。开始走时徐徐地松开聚散器,没必要踩油门儿,就能顺利开始走。即使满员5小我私人也能3档开始走。油离配合好了4档、5档也能开始走,即使满员5小我私人也没问题。汽油车则不克不及如许开始走。(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捷达柴油车有劲。提议用户日常平凡陡坡用1档开始走,缓坡、平路用2档开始走)
二、中途换车时不踩油门儿,中途换车速率还挺柴油捷达缺点快,并且省油。验证低转速下柴油机有劲。
3、5挡怠速行驶。车速可达40~50km/h,很多捷达柴油出租汽车司机说扫活(扫公路、打街)时用此法很省油。(只能在路况允许时审慎使用)
四、坡路开始走不消拉手刹,挂1档,松开聚散器车就向前冲了,到半连动时就可松开刹车踏板,加油进步了。而汽油车做不到,必须半连动时才气松开手刹车。
五、用45°夹角驶上公路牙子而无需踩油门儿。验证捷达柴油车在泥泞、雪地、颠簸的路况下顺应性好,不会出溜。捷达柴油轿车在较差的路况下也能安全、顺利地通过,而且很省油。
六、上长坡不减档,三、四档均可以上坡。用户获得的好处是:行驶中削减换档频次,省油省力。
7、开闭空调开关,不雅察发动机转速表以及辨别发动机的声音,你会发现转速险些不变,发动机声音变化也隐晦,申明发动机有劲,带动空调没必要增加功耗,使用空调时耗油险些不增加。(捷达柴油车每1千米的空调油耗成本为1分钱,而汽油轿车每1千米的空调油耗成本为3~5分钱。)
安全
·柴油是在约260℃~350℃的温度规模内由石油蒸馏炼取出来的碳氢化合物,含碳87%,氢12.6%,氧0.4%。与汽油相比,柴油不易挥发,着火点较高,不易因偶然环境被点燃或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柴油比使用汽油更为不变。
·柴油在常压下的闪点在55℃以上,燃点接近80℃,不易起火燃烧现象,存储以及使用时碰到有焰的火不易点燃,导致火警。所以柴油轿车在使用、维修过程中也比汽油轿车安全得多,柴油车发生自动燃烧的概率也非常低,险些不存在。(汽油在常压下的闪点为-20℃,燃点也是零度以下)
·碰到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柴油泄漏时,柴油车极少呈现燃烧现象、爆炸、自动燃烧等环境。片中轿车因碰撞、受到枪击等起火燃烧现象、爆炸的情节均为汽油轿车。柴油轿车即使碰撞、受到枪击也不会起火燃烧现象、爆炸。所以军队捷达伙伴、差人的车辆遍及用柴油发动机是国际通行的作法。 不易用坏
·柴油发动机的转速较低,气缸燃烧现象温度也相对较低,相干零器件不易老化,零器件磨耗也比汽油发动机少,生存的年限也相对要长,所以柴油发动机的妨碍率远低于汽油发动机。
·据台湾电视机台介绍,大众集团的柴油发动机的无妨碍里程为85万千米,足足比汽油发动机的40~45万千米多了一倍。而柴油轿车的整车生存的年限至少比汽油车长20%以上。
·柴油发动机是压燃而不是点燃的,所以没有高压线、火花塞、分电器、焚烧体系等,当然也不会呈现高压线、火花塞、分电器、焚烧体系等处的妨碍。
·捷达柴油轿车装备的是从大众汽车集团入口的柴油发动机,性能优秀、质量不变靠得住。而且大众的柴油发动机现已每年向奔跑集团供给12万台。可见大众的柴油机明明好,甚至被竞争对手用。
问:为什么柴油发动机的噪声与怠速时的振动比汽油发动机稍大?
答:噪声以及怠速时的振动稍大是源于柴油发动机的工作道理:
1、柴油机有高压油泵,在工作中高压油泵会产生很大噪声,这是柴油机噪声大的主因;
二、由于柴油机压缩比大,燃烧现象速率快、爆发压力高,所以燃烧现象噪声大;
3、柴油机压缩比大,扭矩也大,重量也大,所以怠速空转时的振动较大。
捷达柴油车行驶达到5~6万千米往后,发动机将磨合到最佳状态,发动机的噪声会明显减小。
问:为什么柴油发动机的转速比汽油发动机低?
答:柴油机的焚烧体式格局与汽油机不同,混淆气的形成比汽油机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转速不会过高;另外因柴油机压缩比大,燃烧现象速率快,压力升高率大,零件的机械负荷大,为包管运动件(活塞、连杆、曲轴等)具备足够的使用生存的年限,运动件的结构强度相对比汽油机大,重量较重,工作过程中往大连二手柴油捷达复惯性力大,若转速过高,会大大增加零器件的机械负荷,降低发动机的靠得住性。
问:捷达柴油轿车用了EGR,什么是EGR?EGR的作用是什么?
答:EGR是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的英文减写。废气再循环是针对尾气中有害气体氮氧化合物NOx而设置的排气净扮装置。道理是把部门燃烧现象过的废气引回到进气管,与新鲜空气混淆,使之再次介入燃烧现象,其作用是降低混淆气的氧浓度、吸收燃烧现象释放出的热能,使燃烧现象速率减慢、燃烧现象温度降低,从而削减了NOx的生成数量。
问:为什么说捷达柴油发动机的性能优于汽油发动机?
答:捷达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是直接喷入燃烧现象室内压燃动怒的,不会产生早燃、爆燃等不正常燃烧现象;捷达柴油机奇特的燃烧现象室预设要得运转时的可燃混淆气由燃油与空气分层混淆,易使成为事实分层燃烧现象以及淡薄燃烧现象;在部门负荷运转时的燃烧现象过程比全负荷时更好,而且无进气节流损掉,所以捷达柴油机的性能优于汽油机。
问:柴油发动机轿车在外洋已获得广泛应用了吗?
答:是的。以欧洲为例,2003年柴油轿车的销量增加到630万台,险些是1998年的2倍,占新车销量的44%。柴油轿车在奥地利的市场据有率已达72.2%、法国为67.3%。而在德国市场,柴油车的据有率从1996年的15%迅速增加到2003年的39.9%。现在欧洲90%以上的出租汽车以及租赁车辆都用柴油机为动力,因为出租汽车司机以及租车者都很注重所使用车辆的行驶成本。
问:捷达柴油轿车的发动机是从大众汽车集团入口的,那末大众的柴油轿车产量及技术水平如何?
答:2003年,大众汽车集团的柴油轿车产销量占总量的51%,是全球产销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柴油轿车生产企业。连奔跑集团都向大众订购柴油发动机,可见大众的柴油发动机水平很高。
问:请简述柴油发动机“压燃焚烧”的道理。
答:柴油捷达车油耗机是一种压燃式发动机,吸入气缸的是纯净的空气,空气被压缩产生高温高压,柴油经喷洒装置以高压喷入气缸并与高温高压空气混淆着火燃烧现象,对外作功,将化学能改变为机械能。
问:捷达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与捷达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各为几多?
答:捷达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为19.0;而捷达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为9.0~9.5。
问:请介绍一下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各自的喷油控制道理。
答:汽油机空气的步入量取决于节流阀体的开度,节流阀体的开度随油门儿踏板变化(怠速工况除外),而不是由台式机控制。台式机依据进气量控制汽油喷嘴儿的开启时间,将空燃比控制在固定规模内。柴油机的台式机是通过控制喷嘴儿的喷油时间来调治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巨细。喷油控制是由发动机的转速以及油门儿踏板的位置来决定的。基本工作道理是计较机根据转速传感器以及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输入旌旗灯号,起首计较出基本喷油量,然后根据水温、进气温度以及压力等传感器的旌旗灯号举行修正,再与来自加速位置传感器的旌旗灯号举行反馈修正后确定最佳喷油量的,与空气的步入量无关(柴油机工作时节流阀体是完全打开的)。
问: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焚烧体式格局有什么不同?
答:汽油机是靠高压电火花点燃汽油的;而柴油机是柴油碰到受到高压而温度急剧升高的空气后自动燃烧的,故柴油机不需要复杂的高压焚烧体系,也不会象汽油机那样子产生电火花滋扰。
问:使用捷达柴油轿车有哪一些方面需要特别注重?
答:我国的北方以及南方部门地域不同季候应选用不同的柴油标号:5#合用的最低气温为8℃以上;0#合用的最低气温为4℃以上;-10#合用的最低气温为-5℃以上;-20#合用的最低气温为-14℃以上;-35#合用的最低气温为捷达柴油车最新报价-29℃以上;-50#合用的最低气温为-44℃以上。
从初次加油起,每当油箱内油量少于10升时,将1罐随车附带赠送的燃油新增剂加入油箱,然后再加满柴油。附带赠送的6罐新增剂新增6箱油。用完后,每隔1万千米再持续使用3罐新增剂(1罐1箱)。
新增剂应到一汽—大众指定的特许经售商处购买,零件号为:N052 FVW00,其它申明见新增剂包装;应按要求定期更换燃油滤清器;加油时切记不要误加汽油;为了掩护油泵及正时体系,在怠速工况以及空档时不成急踩油门儿;发动机处于冷态时,不论什么档位下均勿高速运转。
汽油轿车同样应注重: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方可以最高允许转速运转;高速行驶中猛然熄火泊车对发动机有侵害.;清洁度低的柴油会拥塞喷油泵、喷油嘴,所以加注的柴油应该在储油罐内静置颠末48小时以上, 并且应是储油罐的三分之二以上部位的(此时杂质已沉淀到尽头部);提议用户到诺言好、柴油的品位达到标准的加油站去加油;每行驶15000千米更换燃油滤清器,每7500千米要将燃油滤清器底部门离出来的水排出。
问:为什么要使用燃油新增剂,它能起什么作用?
答:鉴于今朝海内柴油质量不克不及完全餍足高速柴油机的使用前提,提议捷达柴油车用户定期使用燃油新增剂。新增剂的作用是:1、可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改善发动机的冷起动性能;二、全面清洁供油体系,对喷油嘴的积炭形成有明显的抑建造用;3、可改善柴油的润滑油性能,继续往前可降低供油体系的磨耗;四、可改善供油体系的腐化;五、可降低发动机的排放,延伸使用生存的年限。
关于排放的问题:
国家一直提介,节能减排,掩护环境,广州于2006年9月1日起头,天下于2007年7月1日起头,克制欧III(国Ⅰ、国Ⅱ、国Ⅲ标准与欧盟组织制定的欧Ⅰ、欧Ⅱ、欧Ⅲ相当)标准以下的车辆上牌,包孕欧I,欧II排放标准的小汽车。 实施国陆风x8柴油版油耗Ⅲ标准后,购买低于此标准的车在广州将上没完牌,而之前已上牌的车不受影响。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减写,中文传译为“车载不用人力诊断体系”。这个体系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朝超标,会顿时发出警示。当体系呈现妨碍时,妨碍(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 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板块(PCM)将妨碍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妨碍码从PCM中读出。根据妨碍码的提示,维修职员能迅速精确地确定妨碍的性子以及部位。2009年之后,很多新车尾气排放都达到了国四(欧4)标准,并大部分装了OBD。
PS:柴油车不仅噪音大,还听说维修费很贵,配件欠好找。。楼主要仔细考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