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历史选择题_油价调整历年
1.06年阜新中考模拟试题
2.高中学习方法与技巧
3.调查报告的格式
4.高考剩下9天了,成绩不好,怎样才能有奇迹呢?请高手给招!
5.哪过有这次期中考试高一的答案
个人认为你应该读理科.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文科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了解了很多资料.当初我选择文科完全是因为兴趣,也结合自己的各科成绩.我当时是完全偏科.政史地可以考全班前三,但是生物化学就及格左右,物理还从来没有及格过.还好会考过了.这个注定了我是读文科.
根据你的兴趣和成绩,我觉得还是读理科比较好.
1.语文成绩不稳定,是读文科的致命要害.众所周知,文科生语言知识扎实.而且在文科班级,语文成绩拉不开距离.
2.数学英语不拔尖.文科中,最容易拉分的恰恰是这两项.在我们学校,也算市里最好的中学,可是就算重点班,也会有数学高分140~145/150,低分20~30/150的情况,单单数学一科就拉开了100多分.英语的高分和低分也可以拉开80分左右.
看你的数学和英语成绩也不错,但是想要在文科中保持优势,还是有一点难度.
3.文综就靠一个字--”背”.我高二时文综都是180~190/300.很烂.高三的时候开始疯狂背诵.后期都保持240~250/300.同学说我是文综黑马.高考的时候文综分压得有点低.我就237/300.但已经是全校最高分.
所以,文综只要肯下工夫,谁都可以学好,但同样拉不开距离.
4.文科最好就业的专业,恰恰没有你所希望读的专业.文科最好就业的是语言类,比如中文,外语,旅游管理等等.像你想读的专业,文科大学比较少,而且就业面不是太广,以后不太好找工作.
以上从文科角度说,下面我从理科说说.
1.理科中,语文数学英语拉不开档次.一般理科生的数学都比较好.但是理科数学比文科难了那么一点点.
基本上三大主课保持中上就OK了.
2.理科中,最拉分的是理综,而理综里面最拉分的又是物理.所以对理科生而言,学好物理很关键.
3.相对而言,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实在简单,我初中的理化生都是90~100/100.可是一上高中就坐滑梯了.这也与我上高中就坚定了读文科的信念有关.可是高中理化生比较难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想要在理科中领先,就靠理综了.
4.理科就业面宽,选择多.你希望读的地质类,基本上都是文理兼收的.而在找工作方面,在关于物理地质等科研单位的招人情况上看,理科生其实比文科更吃香.
好,以上就是我根据你的情况分析的.结论就是:你更适合读理科.
根据你的情况,我再给你几点建议.
1.想学好高中数学,理综,一定要多做练习.基本上我认识的理科同学,高考后收拾书本收出来的草稿本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他们做掉的练习很多很多.
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简直是天壤之别.想简简单单的听听课,完成课后练习,不大量做题巩固就想考好大学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天才.
2.你只是对物理老师没兴趣,但是物理成绩也比较好.建议你学会客观的看待物理这门学科.不要因为谁是你的物理老师而对物理感到厌倦.通常情况下,对老师的不喜欢会导致对学科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最后害到的是自己.套用一句话就是”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老师的错误不应该成为影响自己成绩的原因.
3.还有一点,不知该不该说,那个就是我们班所有上重点线的,都是女生.
好啦,就是这些情况啦~我是云南的,附送你一个数据:
云南理科分数线-- 一本530;二本475;三本4(不记得了)
文科分数线-- 一本550;二本510;三本470.
我们学校理科最高分685,文科最高620.
我就是你重赏之下的勇夫,你看我写了那么大一篇,其实我也是很有诚意的啊!~
不要辜负我.
06年阜新中考模拟试题
2007-2008学年度聊城市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在试题上直接作答。
3.考试结束.只交回答题卡。
一、(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菜圃(pǔ) 埋怨(mái) 门扉(fēi) 桑梓之情(zǐ)
B.濡染(rú) 褪色(sē) 搭讪(shàn) 魂牵梦萦(yíng)
C.低徊(huí) 翘首(qiáo) 舷梯(xián) 方兴未艾(ài)
D.按捺(nài) 田塍(chéng) 谪居(zhé) 铩羽而归(sh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撕打 黏合 发轫 含辛茹苦
B.欷歔 迁徙 宏大 索然无味
C.崎岖 寥落 屹立 振耳欲聋
D.慰藉 缔造 安详 正襟威坐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势还很难 。
(2)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而很有价值的书则是应当 消化的。
(3)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 ,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A.琢磨 品味 许诺 B.琢磨 咀嚼 许诺
C.捉摸 咀嚼 承诺 D.捉摸 品味 承诺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监会就交强险执行一年后保费调整等相关问题召开听证会后,一项有利于保户的政策呼之欲出。
B.近几个月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始联手,严厉打击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看到小丑们滑稽的表演,坐在看台上的观众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观众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委市政府对我市这次能否被评为”全国卫生城”抱有很大希望,因此号召全体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城管部门也加大了检查力度。
B.由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积极访华,使一段时间以来一度陷入僵化的中日关系开始出现缓和。
C.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二、(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秦朝的“铁路”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发现了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
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秦朝的“铁路”是用木材铺设的。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经过测量发现,秦朝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可能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到了车站,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历史上记载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以前一般认为驰道就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依此看,秦始皇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的距离必须相同。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了秦朝的“铁路”,“车同轨”就有了新的解释。按照这种说法,那时修建“铁路”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据《汉书·贾山传》记裁:“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对秦始皇的“铁路”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绝大部分“铁路”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还有,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
6.不能说明秦朝“铁路”在当时是“先进的交通设施”的一项是( )
A.秦朝”铁路”的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而且还是复线。
B.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枕木较软,与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结合紧密,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C.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让马儿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
D.轨道使摩擦力减小,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不少专家认为,“驰道”是秦始皇为了给攻打楚国的军队提供后勤补给而专门修建的。
B.秦朝建设“驰道”时,秦始皇对轨道间距作了标准化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
C.奇特的车轮说明秦朝的车子是“公路”“铁路”两用车。
D.秦朝的“驰道”可能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的,而且“驰道”边还栽种了“行道树”。
8.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铁路复线和高速公路复线设计受到了秦朝驰道设计的启发。
B.当时秦朝已经拥有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国的“铁路”修建技术。
C.秦始皇专车的车轮间距与秦朝“铁路”的轨道间距是一样的
高中学习方法与技巧
详细的可以去 找好了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从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从第6页至第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并认真核对姓名、考试证号是否正确。
2.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05年10月12日9时整,搭乘 两名航天员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A.杨利伟、费俊龙 神舟五号 B.杨利伟
聂海胜 神舟六号
C.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五号 D.聂海胜、费俊龙 神舟六号
2.2005年9月1日上午,西藏各界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周年大会。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堂隆重举行。
A.50 60 B.50 65 C.40 65 D.40 60
3.2005年6月2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 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
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北京欢迎你”
C.“让世界充满爱” D.“绿色奥运”
4.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 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
A.“火星快车” B.“猎兔犬” C.“深度撞击” D.“勇气”
5.2005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在 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十运会开幕。十运会提出了 的 主题口号。
A.南京 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B.济南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C.北京 体育的盛会,冠军的摇篮 D.广州 全民健身,造福人民
6.2005年11月8日—19日,第十三次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在韩国 举行。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 对我国进行了访问。
A.汉城 布什 B.釜山 布什
C.首尔 布莱尔 D.首尔 克林顿
7.2005年12月1日是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 。
A.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B.你我同参与
C.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 D.时不我待 ,行动起来
8.下表是我国某一时间的外汇牌价对比表
2005年6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外汇牌价
100外币
人民币卖出价
美元
829.66
欧元
1092.38
日元
7.88
2005年1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外汇牌价
100外币
人民币卖出价
美元
827.66
欧元
961.83
日元
7.54
从两表对比可知
①欧元升值幅度最大②欧元贬值③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④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常言道:“油价发烧,经济咳嗽”。原油价格的上涨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据测算,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会减少全球经济0.5%的增长率。为了抑制油价的攀升,欧佩克决定在原产量的基础上尽最大能力,增加原油的供应量,以缓解当前的石油危机。这体现了
①价格变动影响生产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③价格变动决定价值 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对我国航空、运输等行业产生很大影响。这种现象体现出
A.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B.我国经济的独立性在减弱
C.我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不健康因素
11.2005年以来,中国矿难频繁发生。2月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瓦斯爆炸,214人死亡;5月19日河北承德暖尔河煤矿瓦斯爆炸,50人死亡;7月2日山西武家堡煤矿瓦斯爆炸,36人死亡……一些煤矿让工人在危险境地生产,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
A.休息、休假权
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
C.平等就业、择业权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
12.飞亚达成为中国钟表行业惟一拥有中国钟表之王、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三大头衔的“三冠王”。自1991年起,公司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后,大胆创新,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手段运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制造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表明,飞亚达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B.引进和依靠国外技术
C.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D.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3.近年来,国债成为我国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亮点,2005年凭证式(五期)国债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承销,新发行的国债再次出现热销的局面,之所以会出现热销局面,是因为国债
A.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收益最高
B.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强
C.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D.以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收益率高
14.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缺水严重,水价节节攀升,人们青睐节水型洗衣机。一些洗衣机厂家停产非节水型代之以国家A级标准洗衣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只要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会改变。这是因为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B.矛盾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
C.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6.漫画中父母的做法
A.发挥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B.体现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违背了主观要符合客观的要求
D.坚持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思想
1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有些认识不需要经过实践就可以获得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实验将越来越不重要了
18.我国在改革初期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而现在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处理好主次矛盾的关系,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B.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有不同特点
C.要处理好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支流
D.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19.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其主要内容是:企业经营不应该面面俱到,而应该侧重抓关键的环节和项目,即20%;再以少数的20%带动多数的80%,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这一法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重点
D.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1.以下名言、俗语中前后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有
A.“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C.“真金不怕火炼”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百闻不如一见”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三十年前,人们见面时打招呼,总是问“你吃了吗?”而现在是问“你买房子了吗?你买汽车了吗?”这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决定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23. 据报道,新疆草原牲畜超载率超过60%,局部地区甚至达到100%以上。由于超载,全区85%的天然草场出现退化。草原退化又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结构发生变化。这个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做工作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必须树立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价值观
C.必须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
D.必须弄清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4.中医看病,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外部观察作出诊断,开方抓药。有时遇到疑难杂症没有把握时,可以先投以试探性的药物,观察病人的反应,并随时增减药物,观其疗效,一旦抓住病症就大胆对症下药。这启示我们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直接反映本质
C.认识事物必须要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无条件性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5.近年来,南通市全面落实“把经济开发区建在花园里”的战略,因此吸引了22个国家和地区的217家外商企业前来投资,投资总额超过了19个亿。这一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的现象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原因
B.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C.我们在认识与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联系
D.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6.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以“干部政绩也需要打假”为题,报道了某市几年来在听取下级单位工作总结汇报和考核干部政绩时坚持“打假”,即在向上级汇报材料或工作总结时杜绝谎报虚夸,一经查出,给予政纪处分。这样做体现了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对立统一观点,正确解决矛盾
27.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 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C.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可以相互转化
28.我国银行利率浮动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目前,浙江温州存款利率最高浮动30%,贷款利率最高浮动70%。根据市场和农村现有情况,国家规定利率浮动标准
A.体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B.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
C.能更好地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D.体现国家利用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管理
29.今后15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是因为
A.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B.三大产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C.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提供服务
30.某一品牌某种规格的电脑目前的标价是8000元,而两年前同样规格的电脑标价为15000元。能导致材料中电脑标价变化的因素有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B.商品质量的提高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D.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1.右图表明,改革开放以来
A.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B.我国粮食供应始终处于偏紧状态
C.居民食物消费的支出比例正在逐年降低
D.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比例比城镇居民要高
32.《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宋国有人卖酒,质量很好,量也充足,待客殷勤,而且还很会做广告,他将酒旗挂得老高,诚心诚意地希望有人去买酒。由于他有条恶狗在店门口,酒都变酸了也无人光顾。宋人卖酒的故事从哲学上反映了
A.关键性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B.想问题办事情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33.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的l/4,而我国每年污水排放总量为365亿立方米,大部分江河湖泊严重污染。这一状况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危机。而我国反渗透膜技术产业化推进水处理已成功地在海水、苦咸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得到规模化应用。这说明
A.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C.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 5分)
三、简答题(共18分,每小题9分。)
34.近年来 , 我国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2005年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并通过了八条意见,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念、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来稳定房价。某班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近期房价的上涨也很关注,准备围绕这一经济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问题:(1)国务院出台稳定房价措施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2)假如你是该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请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说明你“开展研究”这一想法产生的哲学依据及研究的目的。
35.“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今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问题:请简要分析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经济学依据。
四、辨析题(共21分,36题l1分,37题1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理论只要来自实践,就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永远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37.发展是硬道理,因此我们应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五、论述题(共36分。每小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
(1)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在“十一五“期间为什么仍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2)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贯彻哪些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39.材料一:表一、我国投资额占GDP的比重
年份
1980年
1995年
2000年
2003年
比例(%)
34.9
40.8
36.4
42.7
注:(1)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2)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家GDP的增长靠投资拉动的仅占20%左右。
表二、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
项目
火电煤耗
吨钢能耗
水泥综合能耗
乙烯综合能耗
农业灌溉用水
中国
122.5%
121%
145%
131%
150%
国际先进水平
100%
100%
100%
100%
100%
注: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约占世界GDP的4%,但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经折合后粗略估算为50亿吨,其中,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费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40%。
材料二:表一、企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
中国
日本与韩国
1:0.078
1:5——1:8
表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
中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35%
2%
1.6%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上一篇文章:06年高三模拟试卷2
下一篇文章:06年高三模拟试卷3答案
详细的可以去 找好了
调查报告的格式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
数学:
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
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
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化学:
主要是记一些性质, 写方程式类的。文字性的东西,看一看记一记可以。理论的东西,关键就是理解,理解了,你就会了,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化学方程式,要写出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首先你必须要写得出每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想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就必须要搞清楚化合价。如果光靠死记硬背,到考试的时候,还是容易忘记,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就要去记,多练习题,如选择题,老师给出一些特殊的性质让你来选,所以多练习可以无形帮助你记忆。光记的效果是不好的。对于那些特殊物质的性质,你练习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大题是推理,写方程式,有了好的基础你就不怕了。
物理:
主要是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对于概念,一定要好好把握,多做选择题对你对概念的理解把握有好处。但你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题,弄懂每个选项。计算题就是准确的运用公式了。所以要对公式的意义特别了解。多练习,其中的题其实雷同很多。
语文:
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我想只要坚持了读和写,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英语:
一、严肃对待课本规定的内部实质意义,大略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单词。
二、课下完成作业后,挑选一套英语灌音带来听,它应当是让你在随心中就能轻松听下去的灌音带,它不会给你增加太大的压力,但却能让你把课本上学过的句子、单词、语法获得迅速而管用的温习和强化。就是迅速学习法中的“储存、记忆、拿获”三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拿获。
三、在完成了“学好课本”的目标以后,要有“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的思想,就是挑选一条适应于你自个儿的学英语的近路、譬如利用做完课业闭目养神的歇息时间训练听说,在没察觉中便会说众多地道的英语句子。一年后你忽然发觉你已远远走在其他同学前面了。
四、为了对付考试,你要常常多做几套试题。你会认识到,你会说的那一些句子能非常管用地帮你应对五花八门的考试题。
五、务必具备自觉实践的认识,捕获一切机缘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正确,并坚持不懈,水准能力增长。
六、额外多看课外读物也不失是为一种好办法。
政治: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3、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
4、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5、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
生物:
对生物课的学习不能按照数理化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习方法上应该和地理有点类似。数理化一节课上讲解的知识点不多,对一个重点知识会反复的在课堂上做题训练。而生物一节课上的知识点很多,可以不夸张的说,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一个考点。而且课时紧张,不能在课堂上巩固练习。所以课后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做,有不懂的要马上问。
生物的题目从一开始就比较具有综合性,一个题目会涉及到许多知识点。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或者是补充的,很多学生不听课,自己看书,结果书看了,题不会做。也有学生上课只听课本上有的内容,课本上没的以为是不重要的,就没听。这些都应该避免。
学习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 。
3.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
历史:
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祝学习成功!
高考剩下9天了,成绩不好,怎样才能有奇迹呢?请高手给招!
A. 第一行写标题,接下来写一段引言,在接下来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等,然后就是正文部分(问卷的题目)
要注意
1。题目不宜太多,最好不超过12道
2。题目必须从简单到复杂,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3。一般开放性题目(要求调查者写出自己的观点)与封闭性题目(选择题)都要出现,开放性的题目不能超过两道
5。提供答案要注意语气(如:为什么你不选择现在买车?答案:A。买不起----语气不好,应用价位太高,这样调查者容易接受)
6。最好在一张纸上完成问卷,如果题目较长则应采用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最好不要超过一张纸(这是从被调查者的心理方面考虑的)
这是我昨天上课老师讲的,绝对没问题,我的笔记记得很好
B.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哪过有这次期中考试高一的答案
今天距2012年高考还有9天时间,大部分高三学生早已停课在家复习。如何把握住最后一个多星期的宝贵时间,为你的高考成绩再加几分。昨日本报邀请东北师大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十一高中的众多名师点拨高考最后复习,他们中有的是高三年级学科备课组长,有的担任本校实验班教学多年,有的多年研究高考考纲走势、出书著文无数,有的是我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相信他们必定能为考生指点迷津。
语文
一句话点拨
重新翻看做过的试卷,从规律上认识试题,甚至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和命题规律。
1.在做题方面。不要再做太多的新题,翻看一下高考试卷,浏览一下最近做过的卷子。对做过的卷子中的文言文阅读题、诗歌鉴赏题、成语使用题、病句辨析题要特别关注,再回顾一下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使用方法,再加深一下文言文文化常识知识,对诗歌鉴赏中涉及到的表现手法要再进行领会和理解,对常用易错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要反复理解直至能够熟练把握,再次明确6大病句类型知识,做到病句题有法可依,不是模糊判断。
2.在知识积累方面,回归教材,翻看重点篇章,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落实。教材重点关注文言文重点篇章和诗歌名篇,一边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一边再次背诵文言文与诗歌必考篇目,反复诵读优美的经典篇章,学以致用,在考试作文中恰当运用。
3.在答题技巧方面,冷静理清思绪,回想平时学习过程中,老师关于各类题型答题的要求和具体步骤。翻看学案,关注学案的考纲分析和策略指导部分,使平时冗杂的训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不再纠结于一两个文字细节,而是从规律上来认识试题,甚至明了命题人的意图和命题规律,居高临下,带着一种心理优势去看学案,看以往的任何一道试题。
4.在自主学习方面,做到三个关注:(1)自己会但是容易马虎的内容。总有一些知识,其实会,但是因为不用心判断而马虎丢分,这是很可惜的,那些容易马虎的东西,就是你这几天要格外关注的东西,仔细琢磨规律,克服认识误区,掌握判断技巧,就可以克服马虎。(2)自己会但是操作总是不完美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你一定做得少,因为觉得太会了,所以总是看看就过去了,这几天不妨拿来几道这样的题,边看题,边看答案,琢磨题和答案之间的关系,想想自己要是答,会丢掉哪些要点,为什么会丢掉,怎样才能不丢掉。(3)自己虽然不会,但是一直认为很简单,只是尚未有时间落实的内容。这些东西我们可能会忽视,比如一直写作文没啥新鲜素材,总等着考前再看,现在就到时候了;比如一直以为文言文中的官职常识很重要也很容易把握,总想有一天再系统研究,这时候也该下手了,这样的东西,就是所谓唾手可得的东西,千万别放过啊。
英语
一句话点拨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查缺补漏。
距离高考没几天了,有些同学开始发急,盲目做题。考生要明白这时候往往是思维和心理素质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查缺补漏”,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来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做题精确度、速度以及进一步加强答题的规范性。
在这有限的考前几天中,你需要做的工作就是:
牢记“理在书中,题在书外”,回归教材,回归基础。
1.按照高考说明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逐个进行筛选,把那些还没有过关的点解决掉。包括对词汇的熟悉及其用法、语法的基本规则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要特别注意从语境和语意中来解决语法问题。
2.检验复习,强化记忆。
英语中有些知识内容需要记住,熟记于心,才能在用时不出错。比如,一些固定句式、时态公式、固定搭配等等。
3.英语听力,要坚持每天听。
调整并保持听力状态很重要。建议考前,考生要保持每天20分钟的听力练习量。
旧题重翻。
把曾经做的试卷找出来,错过的题逐一过关。特别是单选题。不要过目了事,要彻底弄明白错的原因。
保持语感。
1.完形填空,每天要保证做一篇。不一定做新题,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把做过的所有完形填空题正确答案填上,然后大声朗读,不要求背诵但是至少要能做到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慢慢领悟。
2.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提高成绩,阅读理解是关键。考试临近也要坚持阅读,每天抽出20-30分钟阅读英文篇章,做一些限时训练,并认真分析,重点对付过去经常出现错误的类型题。
作文。
1.要熟悉英语书面表达中常用句型及常用模板;
2.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文章的体裁格式,主体时态用什么时态?人称用第几人称?分几段,用什么过渡词、连接词;
3.一定要列出提纲,然后再丰富和完善提纲;
4.注意写作对象和语言风格,要有读者意识;
5.要有主次之分,详略得当;
6.必须符合逻辑;
7.要做到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8.词数要符合要求,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过多会显得啰唆,太少又无法表明意思。
9.避免卷面问题太多;
一些考生的作文出现严重的卷面问题,致使得分明显偏低。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标点符号使用混乱,涂抹严重以致得分降低1个~2个分数档;词数偏少或偏多,从总分中扣掉2分;没有按要求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或出现了笔细、色淡、字小的现象,以至于阅卷老师看不清、看不懂,都会影响得分。
调整心理状态。
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面对高考,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数学
考前要不间断地做一定量的中低档题。
高考数学取得好成绩,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熟练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还要具有综合运用各个单元知识的思想意识和方法,此外,面对一道数学题时的灵活分析和良好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考生考前应该做好如下准备。
重温知识点,再做书上题
高考二轮复习历时一个多月甚至更多时间,通常考生注意力放在做高考模拟卷上,这样使得有些考生对教材内容和基本知识点有些遗忘,基本知识或生疏或模糊,解题时就不能清晰准确运用,建议考生在考前要回到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上来,理解是关键,把各个单元知识系统化对有些重要知识要再次弄清来龙去脉。
重视运算能力,动笔做题不间断
考前要坚持每天解一定量的题,并实际动笔写出解答过程,不要只看题而不写解答,这样可以使运算能力有一定提高,数学公式和定理性质等要背诵熟练,这样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平时考试经常丢分或不会的题考前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深入细仔地研磨出解题规律,避免考试中再次丢分,尤其每单元中需要考生注意的一些内容,如基本不等式的取等号条件的验证,解方程中判别式的验根、直线斜率问题注意讨论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等等。
总结答题技巧,提高考试技能
解题中一时没思路咋办?这时就要再次或者多次地反复读题,想一想平时做题的常用方法,看该题的已知条件与要解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数学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的解答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小题尽量不大做,大题解答尽量规范化。
塌实备考,提高自信心
稳定的心理准备很重要,考前保持稳定的情绪,回顾总结平时所学知识的技能和解题方法,当考场上遇到新题型时,就是考验你的心理素质的时刻,尤其是遇到一道没有思路的题,要有坚持做下去的信念,考前建议考生可以持续做些“新题”来磨练一下自己的毅力。立足容易得分的题,争取应该得分的题,不要放弃任何一道题。
文科综合
A、政治学科高考备考(于明波)
首先,要回归教材,按照考纲要求,把教材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力争做到对知识点比较熟悉。同时,边看教材,还要边回忆以前做过的习题,思考这一知识点会出什么样的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要把以前归纳的错题本拿出来,重新审视自己错过的题,找到错题的原因,注重分析的过程,力争把不会的题学会,这样也可以多得一些分。
再次,思考很重要。在整个高三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做了很多题,这时候应该把它们加以整合,分类总结,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在设问上有什么区别,将来在高考中还能怎么问,我们都可以多思考。
第四,适当训练。高考前不宜再大量做题,尤其不宜做更多的生题,以免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但如果干脆不做题了,难免会产生生疏感,到考场上找不好答题的节奏,所以要适当做一些文综的训练,主要把握好做题的时间和节奏。
第五,要把教材中的目录、每一框题的标题记忆清楚。政治学科有些主观题的答案,就是用到这些知识,所以学生要对这个内容准确把握,力争得分。
最后,关于热点问题,一般来讲,热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态热点,比如,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会有所接触,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就是当年的热点。对这两部分热点,一般了解就行了,出题时往往会作为题干出现,我们在解答时,注意分析好材料,按照平时的训练正常答题即可。
B、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赵赢)
历史科的复习主要在于“突出主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技巧”十六个字。
第一,制定计划,严格执行。比如把高考涉及的内容分成几大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对薄弱内容要着重复习;然后根据情况列出清单,把学习任务落实下去,严格按计划执行。
第二,对照考纲,回归课本。就是要根据考纲,再次熟悉课本的章节子目,明确重大概念的内涵外延,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准确、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注意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和梳理。同时要注意查漏补缺,对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和结论一定要背下来。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先回忆,后看书”的原则,以恢复记忆为主,重新记忆为辅,注重规律与联系,提高记忆效率。
第三,联系热点,勾连教材。历史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问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考查非常隐蔽或者说非常含蓄。2012年备考要重视的“现实热点问题”包括:(1)时政热点:国际上的经济危机、欧债危机、中东变局、美俄法等国家的大选等,国内的经济发展瓶颈、体制创新、社会公平、食品、交通安全、社会道德、台海局势、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2)周年纪念。如哥伦布发现美洲520周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完成490周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220周年,英国议会改革180周年,《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新宪法颁布30周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等。(3)长期热点。如和平与发展、民主与法制、计划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改革与革命、经济结构与平衡、环境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三农”、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教育与科技创新等。
复习热点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在历史考试中,热点问题只是一个切入点,实际考查的仍然是教材知识,所以复习时要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梳理历史知识,指明考查方式或方向,设计或选择一些试题进行训练,不能离开教材知识,空谈热点,片面追求热点。
第四,整理错题,总结反思。每天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做题,保持“手感”。尽量在看书复习后做题,而且绝不翻书做题,特别是选择题。对完答案后,针对错误的内容再次看书或研究。
由于时间紧迫,此时做题不宜贪多。所以可以翻看以前的错题本,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知识性失分,要及时回归教材;方法性失分,要重新审题,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技巧;过失性失分,则要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五,重点题型,掌握技巧:观点论证类试题是这两年历史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从去年的高考成绩看,学生对此类问题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此种类型题往往会有答题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即可做答。如观点明确,就是做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同意或不同意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在明确观点后要拿出证据,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试题所给材料,无论来源哪一方面,证据必须要与观点高度统一;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就是任何论证批驳型试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个方面,在论证时要注意表述的层次和角度。在做答前最好先在草纸上列好条目。
C、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王宏伟)
目前,考生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高考临考的备考工作。
首先,浏览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浏览高考试题主要注意几个情况,一是关注高考试题中的设问方式,如比较、评价、分析等关键词,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二是分析标准答案的评分标准。哪些是材料分析得出的,哪些是所学知识迁移的,知识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三是学习表述的地理语言,避免出现大白话。
其次,注意回归教材和考纲。建议考生阅读考纲和必修三及选修教材部分,看考纲主要是找复习中的漏点。看教材的时候不要再关注细节知识,应站在一定高度去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和结构,特别是对教材中的黑体字要进行总结,高考考查的知识迁移能力,答案往往来自于这些内容。
第三,回顾错题本。错题就是你的薄弱点,应注意及时回看,把知识漏点补上。如果没有错题本,可以看以前做过的练习题,找错题进行分析。不要去借错题本。
第四,做几套模拟试题。一方面把握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节奏,另一方面保持答题感觉。注意的是多关注答题方法的总结,答案设置的依据,不必在意得分的高低。
最后,关于热点,地理热点主要是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油价、奥运会等。注意复习时不要停留于热点本身,要从地理视角,分析热点问题,关注与热点地区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教材或考纲中涉及的典型问题。热点中是出题的切入点,搞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才是根本。
本卷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09年8月,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陆同胞紧急捐赠3亿元人民币的物资运抵宝岛台湾。这里向台湾灾区人民捐赠的物资 ( )
A.是商品,因为它们是用来交换的
B.是商品,因为它们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C.不是商品,但它们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D.不是商品,它们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企业必须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 )
A.提高产品质量能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大,使商品价格高于价值
B.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顺利地让渡使用价值而获得价值
C.提高产品质量就能使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地位
D.提高产品质量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进入2009年以来,更多的北京市民使用“一卡通”逛公园,使用了20多年的纸质公园年票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这里的“卡”主要执行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一般等价物 D.贮藏手段
4.2009年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隆重发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金银纪念币(第1组),其中1/3盎司金币1枚,最大发行量50 000枚,1盎司银币2枚,最大发行量各为70 000枚,成色99.9%,均为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 )
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③其购买力是固定的 ④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著名学者宋鸿兵《货币战争》一书引起了网上热议,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 ( )
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一般来说,在通货紧缩期间 ( )
A.收入上升 B.市场扩张 C.失业增加 D.生产投资增加
7.(2010?日照模拟)应对通货紧缩,国家要 ( )
①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②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③扩大内需 ④扩大出口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截止2009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跌落五个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会使 ( )
A.我国出口商品减少
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C.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减少
D.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的商品更多
9.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 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 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
A.损失了人民币1 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 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10.目前,居民进行闲物置换,以物易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置换活动能够使闲物发挥出更多的作用。这种活动 ( )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②较大限度地搞活了商品流通 ③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④符合节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1.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 )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2008年上半年,我国轿车厂商库存超过14万辆,国庆节期间,国内共有上百款各档次的轿车进行促销降价,平均降幅达到10%左右,价格大战异常激烈。据此回答2~3题。
12.造成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 ( )
A.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B.产品供过于求
C.产品供不应求 D.商品价值降低
13.厂家采取降价策略 ( )
A.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B.能有效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C.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因为市场竞争就是价格的竞争
D.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扩大其销售量
14.2008年10月以来,由于受四川早熟柑橘大实蝇虫害的影响,我国湖北、江西、广西等地晚熟柑橘大量挤压,价格大跌,橘农损失惨重。这表明四川早熟柑橘大实蝇虫害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改变了 ( )
A.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B.该商品的价值量
C.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D.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15.如右图所示,Y曲线反映的是某商品的价格与需求
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B.该商品的价格由需求量决定
C.该商品的需求量由价格决定
D.该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16.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了6小时,乙用了8小时,丙用了10小时,甲乙丙生产的这匹布的价值量是 (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8.国家发改委宣布,2010年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将通过委托企业入市收购,以保护农民的利益;袁隆平院士随即建议,国家应适当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说明小麦最低收购价应 ( )
A.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B.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C.与市场均衡价格相等 D.与市场均衡价格无关
19.马克思说:“假如用不多的劳动把煤变成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于砖块的价值。”这是因为 ( )
A.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金刚石供过于求,使其价值量降低
C.金刚石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金刚石的个别劳动时间
D.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的使用价值不同
20.右面的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内
的价格走势。下列对该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B.该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C.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D.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的生产规模
21.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主要表明 (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2.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人民挥手告别了短缺经济,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要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的势头,就要刺激消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这是因为: ( )
A.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B.消费调节着生产的发展
C.生产是消费的动力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3.据调查,目前我国至少有85%的新迁住户要装修居室,家庭居室装修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家庭居室装修业的兴起说明 ( )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扩大内需 B.超前消费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C.生存资料消费是居民最基本的消费 D.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4.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反季节蔬菜大量上市,一年四季,人们都能吃到黄瓜、西红柿及各种青菜。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青睐又促进了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这表明 ( )
A.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B.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
C.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5.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26.2009 年9 月5 日,中国企业500 强名单在杭州公布。500 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31 家,占总数的66 . 2 % ,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上升。这表明 ( )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 B.国有经济应在各个经济领域占支配地位
C.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D.国有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某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在资产中国有经济的股份占60%,集体经济股份占15%,外资企业股份占10%,私营企业股份占10%,个人股份占5%.回答:
27.该企业的特点是 ( )
①它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
②该企业的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经济效益一定高
③该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该企业这种做法( )
①搞活了国有资产 ②壮大了国有经济
③使国有企业私有化 ④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⑤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下降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
29.在我国,之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作用已经消除
C.非公有制经济能过渡为公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能加快生产力发展
3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 ( )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B.我国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C.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决定的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决定的
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本卷共4小题,共40分
31.人民币的供应和发行怎样才是适当的呢?针对人民币的发行问题,甲乙两同学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就行了。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分)
32.财政和税务部总局大幅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高油耗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同时降低1.0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围绕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这一话题,同学们开展综合探究学习。
(1)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传递了哪些经济信息?
(2)同学们了解到,有专家认为,当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后,大排量乘用车的车价将大幅提高,这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
请你分析上述专家观点的经济学依据。
33.价格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严加调控的经济指标,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也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调控目标。为了稳定市场上关系民生的若干商品价格,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多项政策稳定物价。
(1)价格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国家为什么要对价格严加调控?
34.辨析: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限度内一味的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
2011高一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经济生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解析:捐赠的物资不是用来交换的,不是商品,所以也就没有价值。答案:D
2. 解析:捐赠的物资不是用来交换的,不是商品,所以也就没有价值。答案:D
3. 解析:“一卡通”作为电子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也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故A、C、D三项不选。答案:B
4. 解析:央行发行贵金属纪念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但其购买力不是固定的,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排除③。答案:C
5. 解析:货币的神奇从根本上说在于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选D项。A、B两项体现了货币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观点错误,货币与商品不是同时产生的。答案:D
6.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紧缩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货紧缩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A、B、D三项与此现象正相反,故不选。答案:C
7. 解析:应对通货紧缩一方面必须扩大需求,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降低银行利率。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不选①。答案:B
8. 解析:人民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故选B项。
答案:B
9. 解析: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小张兑换1 000美元需支付8 000元人民币。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即美元贬值20%,小张手里的1 000美元只相当于以前的800美元,即只能兑换6 400元人民币,损失了人民币1 600元。答案:A
10. 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与题干指向“物与物的交换”不符,排除②。也不是扩大内需,故③④符合题意。答案:B
11.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明确互补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A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上升10%,会导致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0单位;其替代商品价格下降10%,会导致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30单位。两者相加,共减少50单位。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
12. 解析:抓住“直接原因”这一关键词。A、D是从根本上说的;B是直接原因;C会导致价格上涨,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B
13. 解析: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低价策略不会改变商品的价值量,只会改变供求关系,故D错误。A、C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
14. 解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气候、时间、季节、地域、习俗、信仰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由题干的表述可知正确答案为A。答案:A
1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理解,从图示可以看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A应选;B、C对二者关系的理解错误,只能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需求量不可相互决定;D表述错误,二者实际上是反比关系。答案:A
16.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②错误,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④观点错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规模扩大并不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答案:A
17. 解析: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乙、丙生产的这匹布的价值量是一样的。故选C。答案:C
18. 解析:国家为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应该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故A符合题意。答案:A
19.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选A。答案:A
20. 解析: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商品价格上涨,这可能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转而消费其替代商品,使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对生产者来说,商品价格上涨会使其获利增多,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的生产规模。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会使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B观点错误。答案:B
21.C 22.D 23.D 24.A 25.C 26.C 27.A 28.C 29.D 3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共40分)
31. (1)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5分)
(2)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支配。如果纸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纸币的发行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可见,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5分)
32.(1) ①政府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积极引导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②政府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③政府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树立绿色消费观的形成。(5分)
(2)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小排量汽车的价格下降,会带来人们对它购买量的增加,而大排量汽车的价格上涨,会抑制一部分人对它的购买。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油价的高位运行会导致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下降。(5分)
33. (1)①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不同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首先是因为价值不同。
(3分)
(2)①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生活、企业发展、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②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会造成人们消费水平的降低,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的效益,进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③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会造成经济衰退,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会造成企业生产萎缩,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7分)
34.①此观点正确,它反映了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②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③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④总之,我们不能一味的抑制消费,但也不可超前消费,而应该积极合理的消费,这样才可以有促进经济的发展。(10分)
文 章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