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金的男孩起什么名字好?

2.八国联军为什么侵略中国?

3.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实

4.下定决心离开的古诗句

紫锦城2024年金价_紫锦城珠宝

1.关于军旅的古诗大全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关于军营的古诗

《宿温城望军营》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

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

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云旗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

渐知王事好,文武用书生。

3.关于塞外军旅的古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作者:王昌龄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价,

不破楼兰终不还。

4.关于军旅的古诗

军旅生涯的古代诗词

唐?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岑 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 台 城 头 夜 吹 角, 轮 台 城 北 旄 头 落。

羽 书 昨 夜 过 渠 黎, 单 于 已 在 金 山 西。

戍 楼 西 望 烟 尘 黑, 汉 兵 屯 在 轮 台 北。

上 将 拥 旄 西 出 征, 平 明 吹 笛 大 军 行。

四 边 伐 鼓 雪 海 涌, 三 军 大 呼 阴 山 动。

虏 塞 兵 气 连 云 屯, 战 场 白 骨 缠 草 根。

剑 河 风 急 雪 片 阔, 沙 口 石 冻 马 蹄 脱。

亚 相 勤 王 甘 苦 辛, 誓 将 报 主 静 边 尘。

古 来 青 史 谁 不 见, 今 见 功 名 胜 古 人。

唐?西鄙人 《 哥 舒 歌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卢 纶 《塞下曲?四首》

( 其 一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杨新令,千营共一呼。

( 其 二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其 三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其 四 )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王 翰 《 凉 州 词 》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 乐 烽 前 沙 似 雪,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不 知 何 处 吹 卢 管, 一 夜 征 人 尽 望 乡。

唐?陈 陶 《 陇 西 行 》

誓 扫 匈 奴 不顾 身, 五 千 貂 锦 丧 胡 尘。

可 怜 无 定河 边 骨, 犹 是 春 闺 梦 里 人。

唐?王昌龄 《 出 塞 》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唐?戴叔伦 《 塞 上 曲 》

汉 家 旌 旗 满 阴 山, 不 遣 胡 儿 匹 马 还。

愿 得 此 身 长 报 国, 何 须 生 入 玉 门 关。

宋?范仲淹 《 渔 家 傲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辛弃疾 《 破 阵 子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 《 鹧 鸪 天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

银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

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5.关于军旅的古诗

一、《出塞二首·其一》(作者:唐代王昌龄)

1、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二、《从军行》(作者:唐代李白)

1、原诗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译文

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

三、《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作者:唐代卢纶)

1、原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6.描写“军营”的诗句有哪些

1、《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崔融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天子旌旗过细柳,

匈奴运数尽枯杨。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依稀蜀杖迷新竹,

仿佛胡床识故桑。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

2、《京师叛乱寄诸弟》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羁离官远郡,虎豹满西京。

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缨。

忧来上北楼,左右但军营。函谷行人绝,淮南春草生。

鸟鸣野田间,思忆故园行。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

3、《送卫司法河中觐省(即故王吏部延昌外甥)》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出身因强学,不以外家荣。年少无遗事,官闲有政声。

晓山临野渡,落日照军营。共赏高堂下,连行弟与兄。

4、《柳枝四首》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数首新诗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

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畔将军即大粗。

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谁怜。

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5、《偶书》

年代: 宋 作者: 李若水

太原城角小军营,兀坐何人肯见临。

半阴半晴天气杂,一去一住客思深。

功名未信终相负,岁月无端早见侵。

好在床头满壶酒,劝君休约十分斟。

6、《春怀三首(时世宗幸承天)》

年代: 明 作者: 尹耕

闻道降胡说虏情,春来拟绝汉军营。

洋河川北云常黯,碣石山头月自明。

将士倔强时跋扈,朝廷赏罚在持衡。

凭轩北望堪魂断,况是天门万里程。

7、《送李大夫赴广州》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一贤间气生,麟趾凤凰羽。何意人之望,未为王者辅。

出镇忽推才,盛哉文且武。南越寄维城,雄雄拥甲兵。

鼓门通幕府,天井入军营。厥俗多豪侈,古来难致礼。

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忠臣感圣君,徇义不邀勋。

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征途凡几转,魏阙如在眼。

向郡海潮迎,指乡关树远。按节化瓯闽,下车佳政新。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8、《南朝》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

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9、《歌》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处处亭台只坏墙,军营人学内人妆。

太平故事因君唱,马上曾听隔教坊。

10、《遇风愁不成寐》

年代: 近代 作者: 弘一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姓金的男孩起什么名字好?

青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炉火纯青 青梅竹马 万古长青 平步青云 白发青衫 青出于蓝 丹青妙手 青黄不接 七青八黄 白齿青眉 青云直上 丹青不渝 不分青红皂白 青蓝冰水 青鸟殷勤 青灯黄卷 皓齿青蛾 取青妃白 青州从事 青山绿水 妙手丹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名垂青史 青红皂白 青钱万选 青龙金匮 青山绿水 青竹丹枫 青枝绿叶 青蝇之吊 青云独步 青云万里 青紫被体 青史留名 青口白舌 青衫司马 青史流芳 青堂瓦舍 青天白日 青藜学士 黄卷青灯 不问青红皂白 鼻塌唇青 白饭青刍 鼻青脸肿 鼻塌唇青 激昂青云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青林黑塞 青楼楚馆 青面獠牙

媛的: 旷世名媛 冯媛弹铗 冯媛当熊 柳絮才媛

杜甫 武侯庙(庙在白帝西郊)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赵鸿 泥功山 立石泥功状,天然诡怪形。未尝私祸福,终不费丹青。

陆龟蒙 风人诗四首 旦日思双屦,明时愿早谐。丹青传四渎,难写是秋怀。

崔庸 题惠严寺 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

崔融 题惠聚寺 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杜甫 存殁口号二首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郎士元 题尹祠 窅窅云旗去不还,阴阴祠宇闭空山。我来始悟丹青妙,稽首如逢冰雪颜。

白居易 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 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能解爱,丹青写出与君看。

杜牧 屏风绝句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高蟾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吴融 即席 竹引丝随袅翠楼,满筵惊动玉关秋。何人借与丹青笔,画取当时八字愁。

周昙 春秋战国门·陈轸 丹青徒有逞喧哗,有足由来不是蛇。杀将破军为柱国,君今官极更何加。

周昙 前汉门·毛延寿 不拔金钗赂汉臣,徒嗟玉艳委胡尘。能知货贿移妍丑,岂独丹青画美人。

和凝 宫词百首 九重楼殿簇丹青,高柳含烟覆井亭。宫内不知今日几,自来阶下数尧蓂。

卢士衡 题牡丹 万叶红绡剪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风光九十无多日,难惜尊前折赠人。

无名氏 题童氏画 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如何不出深闺里,能以丹青写外边。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太白山玄士 画地吟 学得丹青数万年,人间几度变桑田。桑田虽变丹青在,谁向丹青合得仙。

卓英英 答玄士 数载幽栏种牡丹,裹香包艳待神仙。神仙既有丹青术,携取何妨入洞天。

眉娘 附:太白山玄士画地吟 学得丹青数万年,人间几度变桑田。桑田虽变丹青在,谁向丹青合得仙。

李峤 武三思挽歌 玉匣金为缕,银钩石作铭。短歌伤薤曲,长暮泣松扃。事往昏朝雾,人亡折夜星。忠贤良可惜,图画入丹青。

李峤 山 地镇标神秀,峨峨上翠氛。泉飞一道带,峰出半天云。古壁丹青色,新花绮绣纹。已开封禅所,希谒圣明君。

李朋 奉酬绵州中丞以江山小图远垂赐及兼寄诗 巴江与雪山,井邑共回环。图写丹青内,分明烟霭间。移君名郡兴,助我小斋闲。日想登临处,高踪不可攀。

白居易 昭君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卢照邻 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陈子昂 观荆玉篇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陈子昂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张说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 东第乘馀兴,南园宴清洛。文学引邹枚,歌钟陈卫霍。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待闻出塞还,丹青上麟阁。

张说 右丞相苏公挽歌二首 王宰丹青化,春卿礼乐才。缁衣传旧职,华衮赠新哀。路泣群官送,山嘶驷马回。佳辰无白日,宾阁有青苔。

薛稷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 令弟与名兄,高才振两京。别序闻鸿雁,离章动鶺鴒。远朋驰翰墨,胜地写丹青。风月相思夜,劳望颍川星。

杨廉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亭字 远目瞰秦坰,重阳坐灞亭。既开黄菊酒,还降紫微星。箫鼓谙仙曲,山河入画屏。幸兹陪宴喜,无以效丹青。

常建 昭君墓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岑参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云片何人画,尘侵粉色微。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钱起 咏门上画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崔峒诗)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岂能裨栋宇,且欲出门阑。只在丹青笔,凌云也不难。

耿湋 咏宣州笔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崔峒 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钱起诗)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岂能裨栋宇,且贵出门阑。只在丹青意,凌云也不难。

刘禹锡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谭笑在岩廊,尽所长。仪形见山立,文字动星光。日运丹青笔,时看赤白囊。伫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元稹 杨子华画三首 颠倒世人心,纷纷乏公是。真赏画不成,画赏真相似。丹青各所尚,工拙何足恃。求此妄中精,嗟哉子华子。

白居易 赠写真者 子骋丹青日,予当丑老时。无劳役神思,更画病容仪。迢递麒麟阁,图功未有期。区区尺素上,焉用写真为。

姚合 过钦上人院 有相无相身,唯师说始真。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古壁丹青落,虚檐鸟雀驯。伊余求了义,羸马往来频。

和凝 题鹰猎兔画 虽是丹青物,沈吟亦可伤。君夸鹰眼疾,我悯兔心忙。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鲛绡百馀尺,争及制衣裳。

薛媛 写真寄夫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贯休 观李翰林真二首 谁氏子丹青,毫端曲有灵。屹如山忽堕,爽似酒初醒。天马难拢勒,仙房久闭扃。若非如此辈,何以傲彤庭。

尚颜 寄华阴司空侍郎 剑佩已深扃,茅为岳面亭。诗犹少绮美,画肯爱丹青。换笔修僧史,焚香阅道经。相邀来未得,但想鹤仪形。

李白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博平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 祥游沙麓,庆洽瑶衣。黄云昼聚,白气宵飞。居中履正,禀和体微。仪刑赤县,演教椒闱。陶钧万国,丹青四妃。河洲在咏,风化攸归。

李华 杂诗六首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圣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则。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女奴厌金翠,倾海未满臆。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王季友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沉隐侯。化得邦人解吟咏,如今县令亦风流。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

白居易 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 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白居易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杜牧 即事(黄州作) 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储嗣宗 哭彭先生 谷口溪声客自伤,那堪呜咽吊残阳。空阶鹤恋丹青影,秋雨苔封白石床。主祭孤儿初学语,无媒旅榇未还乡。门人远赴心丧夜,月满千山旧草堂。

方干 赠美人四首 昔日仙人今玉人,深冬相见亦如春。倍酬金价微含笑,才发歌声早动尘。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百年别后知谁在,须遣丹青画取真。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异境永为欢乐地,歌钟夜夜复年年。平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虽向槛前窥下界,不知窗里是中天。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绕谪仙。

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美人晓折露沾袖,公子醉时香满车。万里丹青传不得,二年风雨恨无涯。羡他南涧高眠客,春去春来任物华。

罗隐 秋日有寄 丹青未合便回头,见尽人间事始休。只有百神朝宝镜,永无纤浪犯虚舟。曾临铁瓮虽分职,近得金陵亦偶游。东去西来人不会,上卿踪迹本玄洲。

郑谷 海棠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韩偓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自长沙赴行在余以紫石砚赠之赋诗代书 斧柯新样胜珠玑,堪赞星郎染翰时。不向东垣修直疏,即须西掖草妍词。紫光称近丹青笔,声韵宜裁锦绣诗。蓬岛侍臣今放逐,羡君回去逼龙墀。

李建勋 重台莲 斜倚秋风绝比伦,千英和露染难匀。自为祥瑞生南国,谁把丹青寄北人。明月几宵同绿水,牡丹无路出红尘。怜伊不算多时立,赢得馨香暗上身。

陈陶 投赠福建路罗中丞 越艳新谣不厌听,楼船高卧静南溟。未闻建水窥龙剑,应喜家山接女星。三捷楷模光典策,一生封爵笑丹青。皇恩几日西归去,玉树扶疏正满庭。

蒋贻恭 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 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应有鬼神看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拏云上杳冥。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谭用之 江边秋夕 千钟紫酒荐菖蒲,松岛兰舟潋滟居。曲内橘香江客笛,字中岚气岳僧书。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七色花虬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黄文 湘江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鹧鸪一声在何许,黄陵庙前烟霭深。丹青欲画无好手,稳提玉勒沈吟久。马蹄不为行客留,心挂长林屡回首。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蒲叶岸长堪映带,荻花丛晚好相亲。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

齐己 谢人惠《十才子图》 丹青妙写十才人,玉峭冰棱姑射神。醉舞离披真鸑鷟,狂吟崩倒瑞麒麟。翻腾造化山曾竭,掇珠玑海几贫。犹得知音与图画,草堂闲挂似相亲。

灵澈 奉和郎中题仙岩瀑布十四韵 致闲在一郡,民安已三年。每怀贞士心,孙许犹差肩。异百代后,得之古人前。扪险路坱圠,临深闻潺湲。上有千岁树,下飞百丈泉。清谷长雷雨,丹青凝霜烟。遥将大壑近,暗与方壶连。白石颜色寒,老藤花叶鲜。轩皇自兹去,乔木空依然。碧山东极海,明月高升天。平野生竹柏,虽远地不偏。永愿酬国恩,自将布金田。穆穆早朝人,英英丹陛贤。谁思沧洲意,方欲涉巨川。

独孤及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 饥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彤弓金镞当者谁,鸣鞭飞控流星驰。居然画中见真态,若务除恶不顾私。时和年丰五兵已,白额未诛壮士耻。分铢远迩悬彀中,不中不发思全功。舍矢如破石可裂,应弦尽敌山为空。杀气满堂观者骇,飒若崖谷生长风。精微入神在毫末,作缋造物可同功。方叔秉钺受命新,丹青起予气益振,底绥静难巧可拟,嗟叹不足声成文。他时代天育万物,亦以此道安斯民。

李白 杂曲歌辞·于阗花 于阗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宋之问 初至崖口 崖口众山断,嶔崟耸天壁。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锦缋织苔藓,丹青画松石。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砾。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宋之问 桂州黄潭舜祠 虞世巡百越,相传葬九疑。精灵游此地,祠树日光辉。禋祭忽群望,丹青图二妃。神来兽率舞,仙去凤还飞。日暝山气落,江空潭霭微。帝乡三万里,乘彼白云归。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昨夜沧江别,言乖天汉游。宁期此相遇,尚接武陵洲。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波潭一弥弥,临望几悠悠。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

储光羲 题眄上人禅居 真王清净子,燕居复行心。结宇邻居邑,寤言非远寻。丹青丈室满,草树一庭深。秀色玄冬发,交枝白日阴。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独住已寂寂,安知浮与沉。

李白 于阗花 于阗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李程 观庆云图 五云从表瑞,藻绘宛成图。柯叶何时改,丹青此不渝。非烟色尚丽,似盖状应殊。渥彩看犹在,轻阴望已无。方将遇翠幄,那羡起苍梧。欲识从龙处,今逢圣合符。

李行敏 省试观庆云图 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李德裕 奉和韦侍御陪相公游开义五言六韵 羊公追胜概,兹地暂逍遥。风景同南岘,丹青见北朝。石渠清夏气,高树激鲜飙。念法珍禽集,闻经醉象调。偶分甘露味,偏觉众香饶。为问毗城内,馀薰几日销。

李德裕 首夏清景想望山居 嘉树阴初合,山中赏更新。禽言未知夏,兰径尚馀春。散满萝垂带,扶疏桂长轮。丹青写不尽,宵梦叹非真。累榭空留月,虚舟若待人。何时倚兰棹,相与掇汀苹。

郑畋 麦穗两岐 圣虑忧千亩,嘉苗荐两岐。如云方表盛,成穗忽标奇。瑞露纵横滴,祥风左右吹。讴歌连上苑,化日遍平陂。史册书堪重,丹青画更宜。愿依连理树,俱作万年枝。

杨牢 奉酬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之什 剑外书来日,惊忙自折封。丹青得山水,强健慰心胸。事少胜诸郡,江回见几重。宁悲久作别,且似一相逢。诗合焚香咏,愁应赖酒浓。庾楼寒更忆,肠断雪千峰。

李颀 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 洛中高士日沉冥,手自灌园方带经。王湛床头见周易,长康传里好丹青。鹖冠葛屦无名位,博弈赋诗聊遣意。清言只到卫家儿,用笔能夸钟太尉。东篱二月种兰荪,穷巷人稀鸟雀喧。闻道郎官问生事,肯令鬓发老柴门。

齐己 石竹花 石竹花开照庭石,红藓自禀离宫色。一枝两枝初笑风,猩猩血泼低低丛。常嗟世眼无真鉴,却被丹青苦相陷。谁为根寻造化功,为君吐出淳元胆。白日当午方盛开,彤霞灼灼临池台。繁香浓艳如未已,粉蝶游蜂狂欲死。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爱尔含天姿,丹青有殊智。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西子不可见,千载无重还。空令浣沙态,犹在含毫间。一笑岂易得,双蛾如有情。窗风不举袖,但觉罗衣轻。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皎然 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犹言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

刘长卿 相和歌辞·王昭君 自矜妖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缋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清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 王昭君歌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高适 画马篇(同诸公宴睢阳李太守,各赋一物) 君侯枥上骢,貌在丹青中。马毛连钱蹄铁色,图画光辉骄玉勒。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感兹绝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麒麟独步自可珍,驽骀万匹知何有。终未如他枥上骢,载华毂,骋飞鸿。荷君剪拂与君用,一日千里如旋风。

白居易 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钟辐 卜算子慢 桃花院落,烟重露寒,寂寞禁烟晴昼。风拂珠帘,还记去年时候。惜春心,不喜闲窗绣。倚屏山,和衣睡觉。醺醺暗消残酒。独倚危阑久。把玉笋偷弹,黛蛾轻斗。一点相思,万般自家甘受。抽金钗,欲买丹青手。写别来,容颜寄与,使知人清瘦。

袁晖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出师宣九命,分阃用三台。始应幕中画,言从天上来。丹青不独任,韬略遂双该。坐见威棱洽,弥彰事业恢。旌旗晓云送,鞞鼓朔风催。虏气消残月,边声韵落梅。羽书雄北地,龙漠寝南垓。宠战黄金尽,输诚白日回。离章宸翰发,祖宴国门开。欲识恩华盛,平生文武材。

李颀 赠别张兵曹 汉家萧相国,功盖五诸侯。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君为禁脔婿,争看玉人游。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新成鹦鹉赋,能衣鹔鹴裘。不惮轩车远,仍寻薜荔幽。苑梨飞绛叶,伊水净寒流。雪满故关道,云遮祥凤楼。一身轻寸禄,万物任虚舟。别后如相问,沧波双白鸥。

杜甫 石研诗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巨璞禹凿馀,异状君独见。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眄。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 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形像丹青逼,家声器宇存。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伫鸣南岳凤,欲化北溟鲲。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过逢联客位,日夜倒芳尊。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百年嗟已半,四座敢辞喧。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 殿省秘清晓,夔龙升紫微。星辰拱帝座,剑履翊天机。耿耿金波缺,沉沉玉漏稀。彩笺蹲鸷兽,画扇列名翚。志业丹青重,恩华雨露霏。三台昭建极,一德庆垂衣。昌运瞻文教,雄图本武威。殊勋如带远,佳气似烟非。抗节衷无隐,同心尚弼违。良哉致君日,维岳有光辉。

李商隐 酬令狐郎中见寄 望郎临古郡,佳句洒丹青。应自丘迟宅,仍过柳恽汀。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句曲闻仙诀,临川得佛经。朝吟支客枕,夜读漱僧瓶。不见衔芦雁,空流腐草萤。土宜悲坎井,天怒识雷霆。象卉分疆近,蛟涎浸岸腥。补羸贪紫桂,负气托青萍。万里悬离抱,危于讼合铃。

皮日休 太湖诗·圣姑庙(在大姑山) 洛神有灵逸,古庙临空渚。暴雨驳丹青,荒萝绕梁梠。野风旋芝盖,饥乌衔椒糈。寂寂落枫花,时时斗鼯鼠。常云三五夕,尽会妍神侣。月下留紫姑,霜中召青女。俄然响环佩,倏尔鸣机杼。乐至有闻时,香来无定处。目瞪如有待,魂断空无语。云雨竟不生,留情在何处。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雏控龙媒。主人娱宾画障开,只言骐骥西极来。半壁势不住,满堂风飘飒然度。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纵令剪拂无所用,犹胜驽骀在眼前。

鲍溶 周先生画洞庭歌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玉壶先生在何处?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裴谐 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 一从天宝王维死,于今始遇修夫子。能向鲛绡四幅中,丹青暗与春争工。勾芒若见应羞杀,晕绿匀红渐分别。堪怜彩笔似东风,一朵一枝随手发。燕支乍湿如含露,引得娇莺痴不去。多少游蜂尽日飞,看遍花心求入处。工夫妙丽实奇绝,似对韶光好时节。偏宜留著待深冬,铺向楼前殛霜雪。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 豪俊初未遇,其迹或脱略。代公尉通泉,放意何自若。及夫登衮冕,直气森喷薄。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定策神龙后,宫中翕清廓。俄顷辨尊亲,指挥存顾托。群公有惭色,王室无削弱。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我行得遗迹,池馆皆疏凿。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

张九龄 题画山水障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丹青妍。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作相开黄阁,为郎奏赤墀。君臣道合体,父子贵同时。国以推贤答,家无内举疑。凤池真水镜,兰省得华滋。未睹风流日,先闻新赋诗。江山清谢脁,花木媚丘迟。吏部来何暮,王言念在兹。丹青无不可,霖雨亦相期。昔我投荒处,孤烟望岛夷。群鸥终日狎,落叶数年悲。渔父留歌咏,江妃入兴词。今将献知己,相感勿吾欺。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绛阙曙,东风右掖春。官随名共美,花与思俱新。绮陌朝游间,绫衾夜直频。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庭变寒前草,天销霁后尘。沟声通苑急,柳色压城匀。纶綍谋猷盛,丹青步武亲。芳菲含斧藻,光景畅形神。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苹。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坐惭空自老,江海未还身。

皎然 观裴秀才松石障歌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何年蒨蒨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

李白 杂歌谣辞·司马将军歌(代陇上健儿陈安)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李白 司马将军歌(以代陇上健儿陈安)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八国联军为什么侵略中国?

金鸿煊 金益弘 金瑾瑜 文 金辰逸 金国豪 金智宸 金俊驰 金明轩 金鹏涛 金国龙 金楷瑞 金玮伦 金炎彬 金圣杰 金鑫鹏 欧 金冠楠 金雪松 金旭尧 金昊强 金苑博 金振豪 金鸿涛 金天磊 金鹏煊

金泽洋 金天佑 金秀杰 金智渊 金文轩 金烨伟 金煜城 金睿渊 金文博 金厉轩 金靖琪 金金傲 金志强 金风桦 金晟睿 金弘文 金鑫磊 金懿轩 金冠霖 金晋鹏 金致远 金俊楠 金天宇 金劲松 金煜祺 超 金文昊

金浩宇 金弘昌 金明辉 金越泽 金皓轩 金伟诚 金荣轩 金松德 金苑杰 金君浩 金泽楷 金厉辉 金炫明 金君昊 金嘉懿 金新豪 金幽朋 金鹤轩 金昊然 金浩南 金健柏 金建辉 金峻熙 金星野 金绍辉 金展鹏 金雨泽

金伟泽 金智轩 金晟棋 金新杰 金致轩 金翰思 涛 金擎宇 金越彬 金卡思 金达强 金伟宸 金哲瀚 金世博 金泰宇 金明杰 金俊材 金伟祺 金韵舟 金韵文 金昊天 金晓啸 金鼎寒 金君振 金适德 金义方 金天德

金幽朋 金田德 金昭质 金进德 金愈明 金翱翔 金寒松 金幽德 金风若 金强誓 金贵依 金育德 金楷颜 金徐来 金平旦 金豫志 金疏林 金元日 金新远 金海若 金闲随 金帆轻 金悟思 金柯仁 金乐厚 金常至 金亦乐

金枝枚 金吾浩 金悟依 金杉青 金乾易 金至哲 金推意 金顺德 金振枝 金简淡 金刚毅 金怒涛 金万壑 金坚劲 金敬壤 金万沙 金资亨 金林泉 金新澈 金劳古 金言简 金明健 金城器 金达智 金言浩 金温恭 金王瑞

金溢寒 金宇泰 金江天 金智深 金金波 金迁善 金书灯 金寒澈 金文晾 金仁俊 金必固 金崇雨 金胜雄 金争激 金帆悬 金至诚 金龙菲 金振儒 金游谅 金圣哲 金川谷 金贞固 金寒若 金亲怀 金依夫 金柯即 金望博

金泉温 金镜考 金胜田 金志圣 金知崇 金万言 金道哲 金谦光 文 金杉德 金言讷 金旷林 金唐言 金雄菲 金雨来 金万坚 金备豫 金仁寿 金厉明 金雪芹 金定云 金紫振 金捐者 金善信 金菲凡 金虑求 金青笠

金神誓 金伯舟 金畅德 金清越 金云淡 金思远 金思德 金文宏 金万福 金逸振 金依恭 金耿街 金本净 金若兴 金敬轩 金田田 金惜辉 金实言 金浩温 金伯灿 金烟树 金皇尚 金推荐 金平辉 金杰雄 金敬寿 金实兴

金齐观 金杉冬 金柱石 金气纲 金晓尽 金光川 金春住 金海阔 金楷敬 金月涌 金胜天 金常柯 金紫定 金海尘 金任菲 金和祥 金若屈 金悟沙 金厉名 金松石 金多闻 金惜识 金才俊 金高阳 金奇志 金天佑 金贞松

金古月 金同善 金鸿鸽 金满杉 金并获 金万木 金振新 金菲朴 金辉光 金蚊龙 金健彤 金启明 金厉业 金仁矣 金钦文 金天星 金泽朗 金勤雪 金敬德 金朴枝 金清指 金赤致 金风秋 金天海 金推笃 金景港 金万尘

金多般 金智出 金君保 金絮趣 金杨深 金春晖 金思汝 金悟修 金道生 金德泽 金德合 金挚云 金霜波 金杉鉴 金悟影 金胜识 金致峰 金清风 金健德 金当勉 金镜宇 金崇溪 金进福 金国蓝 金累尘 金凌俗 金振皓

金宝旷 金月厚 金紫适 金兴思 金弥茂 金春意 金雷豫 金忠恕 金江南 金修能 金若菲 金奔海 金陷活 金肇修 金平林 金进志 金德路 金固志 金振固 金海空 金怀仕 金健铭 金锻德 金如梭 金积雪 金怀君 金屈伸

金温谨 金柯勉 金惜年 金河沙 金贵博 金贤思 金蒙圣 金思兴 金玄彤 金紫奇 金丰沛 金致昌 金棕天 金庆云 金必强 金忠紫 金盛德 金江林 金兴枝 金求过 金健光 金清辉 金石涧 金煦育 金贫如 金强仁 金睿哲

金耕尚 金天明 金修业 金恩温 金慎独 金气魄 金廉名 金文忠 金百川 金气湖 金贵果 金新雄 金悟风 金树昆 金乐仁 金浚哲 金海波 金江春 金城栋 金刚仁 金月星 金兢业 金柯忠 金健仁 金石坚 金青余 金坚白

金楷朗 金善昌 金振积 金国栋 金树俊 金志兴 金树茂 金悟睹 金诚枝 金信青 金才韬 金紫胜 金推尽 金裕民 金溪四 金胜兴 金修远 金仁娜 金敬细 金潜洞 金恩益 金高标 金云晋 金溪依 金昂藏 金亦君 金敬依

金月满 金省菲 金矜德 金等仁 金履坦 金君岳 金知刚 金致浩 金志齐 金舜华 金林仕 金丰茂 金凌冬 金空新 金怀鸣 金菲腾 金志商 金元良 金拙诚 金紫枝 金厉德 金本厉 金浩礼 金万闲 金新若 金德兴 金谁知

金慎微 金云寒 金紫奉 金理会 金知博 金抱本 金仁文 金气平 金紫明 金斯远 金帆影 金寿振 金厉志 金思修 金安荣 金风涛 金而彤 金利断 金吾狂 金欲言 金气坚 金羽细 金光昆 金弥坚 金言胜 金致知 金润泽

金泉流 金彤德 金玄建 金安安 金乐树 金道振 金如箭 金宁寿 金健福 金任平 金龙吟 金白浪 金安逸 金淘汰 金晓春 金元奇 金笃志 金依振 金闻枝 金峰厉 金庆明 金依征 金柯仁 金春国 金逸海 金明夷 金叶茂

金乐存 金阔畅 金福青 金云高 金谦新 金路遥 金登高 金杉乐 金岸菲 金浩德 金清源 金云志 金城城 金玄明 金刚实 金去闲 金风致 金锐锋 金元君 金詹崇 金星寒 金至鸣 金青帝 金明枝 金清振 金悟涛 金紫引

金胜强 金悟名 金孤松 金特厉 金君善 金厉文 金知荣 金凌高 金鸿菲 金棕庭 金忠果 金若拙 金福来 金龙德 金共乐 金忠义 金海客 金天鸣 金致都 金秋胜 金布群 金席引 金菲柯 金物华 金深难 金贤达 金端常

金志清 金玄曜 金玉琢 金洪川 金达业 金啸傲 金杉元 金高比 金白描 金高防 金流光 金勤厉 金云鹤 金寒新 金必昂 金温春 金海德 金思智 金羽虑 金德业 金致波 金永器 金誓进 金善志 金月华 金依伦 金杉余

金雪才 金益彤 金善德 金悟瀚 金巨林 金雷震 金悟松 金游征 金善御 金西春 金旷世 金晓白 金少岸 金屈铁 金安辉 金留昙 金解杨 金明功 金丰先 金清尘 金安祥 金仁顺 金树声 金羽道 金觉远 金楷韬 金思颀

金雪田 金智勇 金默思 金责依 金清乾 金弄潮 金善棕 金聚沙 金凤贤 金如海 金脱凡 金胜贫 金儒雅 金柯远 金志鸣 金畅松 金似春 金秋寒 金叶荣 金弘量 金奋勉 金厉义 金新书 金江流 金扰毅 金温裕 金恨树

金若悟 金叶帆 金谦依 金菲管 金修古 金君忍 金棕兴 树 金波定 金壤敬 金菲鸿 金阳春 金镇言 金寥廓 金志青 金劲节 金永都 金万辉 金净智 金亦平 金任重 金如翼 金月帆 金柯明 金彰善 金菲舟 金乐彬

金万顷 金积晓 金识野 金天伦 金宏朗 金村坚 金寄傲 金晴光 金幽恒 金金浅 金仁承 金言炎 金叶舟 金客新 金规翔 金忠信 金意欲 金向阳 金德新 金遂志 金狂歌 金明健 金忠孝 金情都 金月明 金启林 金溪淡

金新明 金笃敬 金启枝 金至仁 金浩歌 金敦夏 金云闲 金般苦 金省躬 金含章 金依钱 金云流 金者笠 金俊杰 金云浪 金庸玉 金健翎 金万卷 金气闲 金善仁 金众智 金杉明 金清川 金抗志 金玉砂 金敦善 金望海

金放勋 金善诚 金年华 金杉达 金树江 金寒磨 金玄刚 金惟攻 金安乐 光 金仁恩 金志海 金寿强 金紫厚 金平枝 金恒城 金延望 金年青 金易棕 金如圭 金毫未 金厉言 金依海 金闲鸥 金雷雨 金杉思 金林杉

金达杭 金百枝 金吾乐 金积勺 金满春 金紫游 金平海 金林瞑 金宁康 金彤志 金吹海 金施德 金常德 金景福 金既包 金布归 金布骄 金高旷 金菲扬 金雪轻 金天文 金德胜 金律身 金达志 金光迢 金善迁 金妙峰

金亦文 金树善 金新镜 金雨歇 金义君 金端庄 金玄瑞 金晓涛 金树厉 金修龄 金德本 金雪光 金顾言 金依明 金城针 金安流 金金戈 金游枝 金清秋 金言新 金穆朝 金利仁 金月白 金明新 金田然 金获德 金言知

金龙驹 金限识 金钦思 金逆言 金狂沙 金谁贤 金功厉 金光亨 欧 金安存 金喻义 金思索 金秋杉 金泥生 金平月 金振源 金秋满 金满川 金晓奇 金汪岁 金雾辽 金熟思 金含弘 金丰衍 金悟复 金晋明 金乾雨

金羽天 金林依 金亨彤 金馨折 金神坚 金恭安 金江树 金晴晖 金丰瞻 金永福 金振茂 金杉月 金造略 金兼鸿 金晓然 金道四 金愕枝 金齐光 金致圣 金天旭 金敬义 金崇台 金城天 金振淳 金万机 金善能 金安福

金闲庭 金实新 金际云 金达奇 金切切 金羡游 金玉树 金月耿 金辞诚 金亦融 金霜满 金深念 金敏引 金新达 金询壮 金养志 金清如 金厚德 金沉潜 金曲漾 金易知 金胜达 金贤德 金光温 金悟极 金讷言 金紫强

金知春 金崇峻 金君义 金相幽 金依诚 金容众 金宇霄 金晓桐 金悟为 金城久 金崇夷 金永图 金游振 金劳谦 金志天 金云龙 金实胜 金平鸣 金厉善 金唯金 金平康 金规箴 金欣德 金光耀 金月夕 金德石 金睿思

金悟言 金紫健 金言宇 金修极 金新实 金若耐 金后波 金净理 金顾引 金量弘 金健峰 金获芦 金善究 金君曜 金仁厚 金仁青 金街才 金高鸣 金岸青 金江雁 金疏狂 金多健 金达善 金坤元 金德新 金依博 金万勇

金阳诚 金宇梁 金健约 金会越 金琅渐 金冰池 金展照 金高情 金青林 金路崎 金细兴 金恒德 金荷举 金九思 金依隆 金邑免 金贵勋 金林均 金新志 金万波 金羽德 金树胜 金严振 金松茂 金乐杉 金谦朋 金树丰

金雪君 金玄铭 金仁鸿 金紫治 金进合 金益坚 金若春 金乾君 金易简 金若木 金悟仪 金善登 金敬慎 厚 金勉建 金仁统 金弘毅 金游汶 金祥新 金紫楷 金林田 金恕仁 金蒙振 金斯夫 金仁刚 金鸿儒 金楷拓

金羽明 金倚杉 金尘远 金价揭 金槽厉 金羽勤 金林奇 金恒易 金棕孚 金楷岁 金和衷 金安易 金晓智 金厉峰 金海生 金畅瑞 金睛川 金朴诚 金文祥 金白云 金布苛 金银寒 金国器 金若尘 金夕改 金芭兴 金硕仁

金游孝 金镜天 金乾知 金林光 金切云 金紫知 金言盛 金温智 金邦彦 金少统 金达鹏 金侠文 金亦朋 金城威 金少菲 金致鸿 金愚虑 金云树 金坤厚 金信助 金辞林 金悟尘 金夕轮 金轩举 金悟奇 金贞明 金慎勤

金羽春 金月波 金冰封 金布用 金冬雪 金言明 金坚忍 金厉雪 金新清 金推聪 金道彤 金冰岸 金仁杰 金少元 金依字 金戒察 金致鸣 金没言 金江雨 金乐奇 金冷泊 金谷风 金省依 金丰隆 金星野 金吉善 金展书

金紫省 金养下 金修身 金春林 金智城 金重威 金鸥菲 金达生 金益壮 金振廉 金维新 金贵彤 金新治 金叶鸣 金江杉 金安德 金永平 金志逸 金云暖 金谦崇 金思危 金福后 金潜核 金温枝 金兴言 金吹浪 金羽易

金畅功 金志浩 金质枝 金善世 金陌昌 金叶青 金乐枝 金幽志 金振境 金玉尺 金若愚 金怀元 金云雨 金永远 金悟适 金推默 金甘泊 金体玄 金曲沙 金浩修 金元致 金图城 金晋进 金青平 金兴近 金江辉 金舟帆

金城鸣 金景盛 金温厉 金施普 金海江 金及展 金依部 金紫然 金韶华 金容德 金枝温 金胜日 金城德 金炎光 金景引 金乐施 金尚兴 金润雨 金月松 金世艰 金善射 金争流 金羽仁 金常城 金言信 金愚德 金凯欧

金万松 金仁毅 金惟勤 金乐民 金志高 金吹雨 金风泉 金树明 金紫恃 金仁豪 金言泉 金悟雨 金深奇 金潜新 金健余 金勤健 金畅风 金载荣 笃 金英标 金晴日 金悟霜 金习安 金亦奇 金觉意 金谦亨 金贵精

金达宝 金知国 金石德 金若讪 金恩枝 金翼矜 金豫厉 金冰壶 金明志 金天宇 金观健 金布温 金清积 金崇融 金豫兴 金晓星 金依扬 金曲全 金仁安 金永安 金必精 金凯弟 金悟情 金善识 金准德 金向风 金谁书

金波浩 金春海 金新豪 金尚贤 金寿逸 金常止 金德盛 金离席 金亦禅 金游浩 金弥高 金春呜 金恒德 金如尘 金万名 金育才 金精卫 金锦绩 金亦温 金鸿永 金云松 金信昌 金石达 金义傲 金亦狂 金才能 金仁博

金健龙 金奥若 金欲晓 金雪昂 金空明 金益闲 金悟浩 金知厉 金德传 金君谦 金依忠 金柯望 金钦明 金刚强 金畅春 金枝方 金健光 金深蓝 金潜龙 金何旷 金菲智 金骨坚 金善渊 金刚壮 金宁昂 金怀古 金春波

金月轩 金城名 金池雨 金紫闻 金杉晖 金昂昂 金播如 金高寒 金柯依 金乐统 金紫雄 金谁雪 金新夷 金至道 金弘道 金晓舟 金依德 金菲龙 金光恩 金冰夷 金玄翔 金谦道 金光运 金观新 金枝觅 金先振 金笃雪

金至公 金亦游 金益青 金安志 金尚达 金羽菲 金绳枝 金寒柏 金依千 金风声 金洪生 金菲文 金祥林 金高贤 金默知 金悟语 金德贤 金承天 金雪德 金平和 金劲革 金元化 金曲原 金城才 金雪枝 金鹰翰 金汗青

金视振 金解达 金晴云 金厉兴 金天和 金巨澜 金高悟 金积厉 金胜游 金晓明 金月朝 金新诚 金浩然 金达知 金春归 金谦德 金兴恭 金载沉 金雪理 金兼济 金神清 金思海 金洪波 金永贞 金岩鹤 金推孜 金思睿

金寿拙 金推令 金至德 金推厚 金元仁 金江达 金沧琦 金繁声 金月疏 金宁谢 金壑丘 金相助 金丰晾 金达雨 金卡浪 金治敬 金海川 金兴方 金亦闲 金诚贵 金崇德 金烟波 金亦雄 金谦益 金谦君 金青松 金健江

金修省 金江霜 金觉着 金形振 金言恭 金菲镜 金浩气 金曲鸣 金乐城 金达明 金石楷 金相攀 金至贤 金林耀 金线顺 金振刚 金回雨 金慎晓 金屈贾 金孝德 金兴迈 金早履 金泉蒙 金信志 金铜章 金临流 金安杉

金元统 金寿道 金智泉 金思齐 金萧光 金寿愚 金流相 金依百 金海厉 金穆皇 金晓善 金知能 金达夫 金紫安 金安皓 金树生 金伯杉 金紫敬 金树忠 金精进 金莫闲 金志道 金志盛 金杉闲 金惟志 金依恒 金紫兴

金旦雪 金德闲 金戏蝶 金杉树 金游仁 金高远 金镇易 金仁华 金早为 金澄辉 金传德 金依师 金潮平 金晦明 金楷彤 金羽晨 金治依 金天雨 金风操 金年明 金新轻 金溪舟 金菲机 金德邻 金依明 白 金致泰

金畅儒 金威律 金云诗 金当励 金君慎 金浩闲 金识散 金致来 金石泉 金玉涛 金才思 金浩信 金羽思 金菲星 金严贵 金若溪 金菲峙 金银浦 金新旷 金达鸣 金林簇 金存雷 金德道 金诚城 金建安 金楷君 金致谆

金丰激 金柏新 金际遥 金依昭 金柯健 金仁昌 金雄伯 金闻钟 金凌翔 金雪海 金古苑 金思波 金乾元 金愈笃 金超绝 金健明 金论石 金坤简 金楷军 金善誉 金杉军 金高仁 金年春 金知欢 金观云 金江清 金游宁

金杉国 金君鸣 金善庆 金千林 金明哲 金陌尘 金淘沙 金致远 金宇栋 金德方 金依诚 金少鸿 金浚泉 金霜柏 金诚石 金众凌 金细浪 金杉才 金崇默 金凌风 金文游 金拂新 金传日 金善俗 金霜杰 金如璋 金风振

金光翟 金煦风 金敬贤 金新坚 金寒彻 金循流 金光辉 金游德 金柯勤 金怀玉 金依城 金菲熊 闻 金平野 金高菲 金闻道 金达城 金才照 金幽为 金彤玄 金文思 金善枝 金楷悟 金凌寒 金宜杰 金勤苦 金雷敏

金明若 金晓耕 金言果 金生生 金湛明 金智明 金全振 金勇慈 金益明 金玄鹤 金道德 金溪林 金清泉 金受谏 金绝尘 金白藏 金冬绿 金游城 金杉秋 金若杜 金紫青 金清光 金云悠 金知雪 金丰君 金谁能 金坚金

金庸德 金吹冻 金波峙 金恭肃 金简能 金胜春 金元享 金同安 金银涛 金易安 金叶阳 金烟涛 金江秋 金振新 金达安 金勤枝 金月悟 金君诚 金新知 金松柏 金闻声 金澄江 金全智 金棕德 金高杉 金贞风 金明理

金扰勤 金带枝 金云新 金文祖 敦 金遵道 金晓柯 金菲路 金茂辉 金游羽 金秋风 金严明 金文东 金温师 金光伦 金楷济 金修依 金省杉 金棕和 金春生 金鱼翔 金本然 金胜厉 金知智 金推明 金依菲 金谁实

金月阳 金知彰 金鸿节 金益青 金乐天 金乔木 金刊易 金星辰 金风献 金任新 金向杉 金逊志 金唯仁 金摄宵 金秋深 金解菲 金悟顺 金兢思 金棕基 金君达 金秉稳 金俊德 金凯风 金谦光 金依平 金明踏 金叶秋

金德强 金羽雪 金贵济 金温文 金冰释 金厚基 金金福 金云舟 金金炎 金高振 金健俊 金厉功 金夫慈 金树春 金达强 金依祥 金杉昧 金常勤 金柳瞑 金春空 金谦然 金容达 金杉省 金谐利 金茂兴 金涉川 金晓铭

金荣茂 金涉空 金岳定 金畅忆 金亦厉 金海杉 金安仁 金道远 金金风 金致敬 金甘新 金思永 金高风 金安重 金慎思 金气烈 金容处 金万里 金识雨 金顺庆 金辞顺 金羽海 金叶浪 金光才 金诚臣 金勉引 金楷明

金锦标 金益才 金兴健 金德忠 金德春 金云海 金千枝 金风轻 金安欢 金林光 金勤获 金光昭 金招仁 金数峰 金贵义 金进质 金言鸣 金达随 金思明 金丰元 金江潮 誓 金棕维 金修德 金话虑 金气益 金繁林

金险峰 金原恭 金沧浪 金菲博 金少奇 金达肖 金玄春 金怀德 金庆生 金玉弓 金杉戒 金杉游 金超才 金德博 金圆融 金紫道 金闲谈 金徐观 金至海 金青粟 金全贵 金雪博 金健廉 金崇淡 金江苑 金壮哉 金晴春

金闭新 金树着 金晓诚 金强然 金柏枝 金抱朴 金晓游 金志恒 金菲光 金秋潭 金亲贤 金利济 金光义 金延年 金曲阜 金钟鸣 金强志 金豪杰 金宁街 健 金雪柏 金依庆 金晓城 金棕雄 金级囊 金光知 金树楷

金致细 金悟云 金志安 金海尊 金意稳 金笑豪 金会景 金光鸣 金钟省 金气岸 金游嘤 金枝耐 金文刚 金睿圣 金挣锋 金古道 金高枕 金逝川 金海明 金荒流 金部光 金观依 金气清 金江德 金青云 金信野 金意满

金畅翔 金宁枝 金文礼 金至思 金达钧 金仁雪 金本善 金昭明 金雪良 金简民 金吹笛 金少文 金逸豫 金云菲 金雪智 金仁明 金吉仁 金光征 举 金信言 金清苦 金达者 金定波 金云轻 金温良 金离离 金泥絮

金温统 金强义 金少智 金如铁 金润身 金健枝 金玉龙 金徐引 金云宵 金株果 金新安 金修永 金健君 金进温 金诚彤 金松德 金如鸿 金少华 金善治 金言志 金保金 金存诚 金景辉 金善地 金利元 金壤功 金端仁

金义热 金义理 金深由 金析析 金闻依 金庆野 净 金宁愚 金烟云 金杉泉 金清庭 金依强 金风振 金乔松 金知明 金寒波 金秋空 金智野 金胜月 金推位 金敏捷 金锦若 金展鹏 金度季 金思风 金谏圣

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实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总人数约3万人。

起因

中国一些意见认为起因是,西方列强妄图以义和团运动反抗作恶多端的传教士、领事为借口,企图共同瓜分中国。

西方主要意见认为起因是,清朝纵容义和团运动残忍杀死西方传教士及领事人员,义和团拳民对东交民巷外国大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地发动了攻击。

另有观点认为,清朝统治者图谋通过义和团运动来打击西方国家对其的控制以加强其统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并于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鸿章乞和。9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侵略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此间,帝俄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全盘接受,并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被迫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结束,其中规定清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原藏于清廷中的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遭到掠夺和破坏亦是不争的事实。

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中国一些看法认为,八国联军军事行动是一场侵略性质的战争,八国联军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在中国无恶不作,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义和团运动则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农动。

西方主要观点认为,这是一场为了营救各国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国合作的军事行动,而事情的起因,则是义和团攻击位于东交民巷的大使馆,以及德国公使克林德的被杀。

过去甚至有西方极端主义者认为,西方国家肩负着开化落后民族的艰巨任务(the white man's burden),但从客观角度上来说,的确为中国脱离封建统治创造了条件。而且在之后,由于清无法赔付如此巨额的赔款,而改为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也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其规模宏伟,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娴熟地运用各种造园技巧,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性作品,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1860年,该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额尔金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长春园西洋楼养雀笼遗址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长春园七孔水闸,20世纪50年代拆除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1950年代,曾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

下定决心离开的古诗句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总人数约3万人。

起因

中国一些意见认为起因是,西方列强妄图以义和团运动反抗作恶多端的传教士、领事为借口,企图共同瓜分中国。

西方主要意见认为起因是,清朝纵容义和团运动残忍杀死西方传教士及领事人员,义和团拳民对东交民巷外国大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地发动了攻击。

另有观点认为,清朝统治者图谋通过义和团运动来打击西方国家对其的控制以加强其统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并于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鸿章乞和。9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侵略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此间,帝俄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全盘接受,并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被迫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结束,其中规定清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原藏于清廷中的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遭到掠夺和破坏亦是不争的事实。

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中国一些看法认为,八国联军军事行动是一场侵略性质的战争,八国联军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在中国无恶不作,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义和团运动则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农动。

西方主要观点认为,这是一场为了营救各国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国合作的军事行动,而事情的起因,则是义和团攻击位于东交民巷的大使馆,以及德国公使克林德的被杀。

过去甚至有西方极端主义者认为,西方国家肩负着开化落后民族的艰巨任务(the white man's burden),但从客观角度上来说,的确为中国脱离封建统治创造了条件。而且在之后,由于清无法赔付如此巨额的赔款,而改为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也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其规模宏伟,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娴熟地运用各种造园技巧,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性作品,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1860年,该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额尔金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长春园西洋楼养雀笼遗址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长春园七孔水闸,20世纪50年代拆除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1950年代,曾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

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拚命掠夺

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终于在1900

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爱国

武装斗争运动,它首先从山东兴起,很快就发展到直隶(今河北)、天津、北京、山西、

东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义和团英雄们高举反帝斗争大旗,手持大刀长矛,到处焚毁教

堂,驱逐侵略者。

帝国主义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感到惊恐不安,一方面却认为这是入侵中

国的极好机会。于是,西方列强纷纷制造出兵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的舆论。为了镇压

中国人民的这场反帝斗争,德、日、俄、法、英、美、意、奥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

侵华联军,直接进行武装干涉。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国驻华公使联合发出通牒,以出兵「平乱」胁迫

清,限令在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不然就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为了进

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等八国于5月28日一致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派

兵进入北京。西方列强还分别照会清,「不论中国的态度如何,各外国公使已

决定调兵来北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慈禧太后竟下谕同意洋兵进京。

第一批侵华联军440馀人于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提供的火车从天津开进北京。

各国军舰也纷纷开到大沽口外示威。

6月9日,帝国主义各国驻华公使又开会决定调遣大队侵略军进京。10日,由英国海

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由于受到京津铁路沿线义和

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有力阻击,这支侵略军不得不从廊坊折回天津,还付出了死伤近

400人的代价。西摩尔也承认,如果义和团使用的是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统率的联军

则必将全军覆灭。

当西摩尔率联军向北京进犯时,各国军舰20艘也已云集大沽口外,准备进攻大沽炮

台。6月15日,各国海军司令密谋夺取大沽炮台,以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

人登陆。6月16日下午,英、德等国的小分队也相继登陆,配合先期登陆的日军,完成

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进攻大沽炮台的准备。16日傍晚,俄军中尉巴赫麦季耶夫把八

国联军的最后通牒送交天津镇总兵、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以「暂借」炮台为名,限定

17日凌晨2时以前交出炮台,否则即开炮轰击,用武力夺取。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八国联军的侵略要求,并下令各炮台将士严阵以待,痛击来犯之敌。17日凌晨,在俄国

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的指挥下,八国联军的兵舰10余艘悍然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同时向

大沽炮台发起猛烈攻击。罗荣光率领守卫炮台的官兵奋勇抵抗,开炮还击。

双方激战了6小时,毙伤侵略军130多人,击伤敌舰6艘。但因后无援兵,用尽,

大沽炮台终于陷入八国联军手中。

大沽炮台失陷后,八国联军纷纷从大沽登陆,并向天津进犯。

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一大基地。帝国主义国

家在天津旧城东南的紫竹林一带建立了租界,海河两岸有他们的教堂、洋行、银行、码

头和工厂。这里住著外国的领事、商人、传教士和形形的冒险家。

6月17日晚,八国联军从大沽乘火车开到天津,进入紫竹林租界。

6月23日,俄、英两国侵略军600馀人分别从军粮城和紫竹林租界进攻清军的军工厂

东局子,没有成功。27日,八国联军2800多人再次从三面围攻东局子,经过激战,最后

占领了东局子。

7月9日,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受到聂士成军的有力抗击。最后因力量

相差悬殊,聂士成英勇殉国,爱国官兵也损失很大,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八里台。

7月12日,八国联军的各路增兵均已到达天津,约1.4万人。沙俄远东军司令官阿

列克谢耶夫也在这时抵达天津,他自任总理联军军务之责,召集各国侵略军司令官开会,

研究并制定了总攻天津城垣。八国联军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于13日凌晨分两路向

天津旧城发动总攻。一路由俄、德为主的5000人进攻东城和东北角三岔河阵地;一路以

日、美、英、法等国为主的5000人进攻南门。其馀兵力驻扎在紫竹林租界和老龙头火车

站,作为后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虽然遭到义和团和一部分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

还是在14日攻占了天津。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立即分区占领,实行殖民统治。联军在天津成立了殖民统治

机构——都统衙门,由俄、英、日三国军官充当头子,统治天津、静海和宁河等广大地

区。

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各国继续增兵向天津集结,准备大举进攻北京。

8月2日,八国联军拼凑了4万兵力,正式成立了联军司令部,经过一番争夺,最后

决定由德国元帅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

8月3日,八国联军各首领开会,决定进攻北京。4日,八国联军出动1.8万多人从

天津沿北运河向北京进发。5日,联军攻占北仓,6日攻占杨村,9日攻占河西务,13日

攻占通州。八国联军在占领通州后,原来商定先休息一天,然后再研究如何进攻北京城。

但俄国侵略军为了抢攻占北京的「首功」,背约在14日凌晨首先进攻东便门。经过激战,

于凌晨2时攻占了东便门。接著,俄军又进攻建国门。日军见到俄军已发起攻城,也于

14日进攻齐化门(今朝阳门)。美、英各军也相继开始攻城,并先后攻入城内。

8月15日晨,八国联军进攻皇城东华门。慈禧太后急忙带著光绪皇帝、皇后和一批

王公大臣仓皇从西华门至德胜门,转经西直门逃出北京城。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北京。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公开抢劫3天。颐和园的文物古玩,侵略者括其所有;安

放在大殿前面的那些存水防火用的鎏金大铜缸,因过于笨重,搬不走,洋兵们就用

把表面的金子刮走。侵略者把颐和园的珍宝、文物,用骆驼运往天津。

9月中旬,八国联军达10万人。瓦德西分兵四出攻掠,东占山海关,南犯保定,北

侵张家日,西扰娘子关。八国联军所到之处,奸*烧杀,京津一带的许多地方变成了瓦

砾场。

慈禧太后在逃往西安的途中,于8月24日颁布上谕,催促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立即

从上海赶回北京,会同庆亲王奕□迅速办理「和局」。9月7日,慈禧太后又颁布「剿匪」

上谕,正式宣布「痛剿」义和团。9月25日,又宣布惩处放任义和团的载漪、载勋、刚

毅和赵舒翘等亲贵重臣,并且加派亲英、日的刘坤一、张之洞参与和谈。至此,在各国

列强的枪炮与清腐败退让下,中国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场所。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1901年9月7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李鸿章代表清,与英、

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书上签字。1901年是

夏历辛丑年,所以最后议定书又称为《辛丑条约》。

早在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前,慈禧太后为了勾结帝国主义以对付义

和团,便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从广东进京与列强谈判。8月24日发布上谕,允

准李鸿章便宜行事,会同庆亲王奕□迅速办理「和局」。慈禧太后为求得帝国主义列强

对她的「宽恕」,9月7日发布「剿匪」上谕,正式「痛剿」义和团。9月25日又宣布惩

处放任义和团的载漪、载勋、刚毅、赵舒翘等亲贵重臣,并加派亲英国和日本的刘坤一、

张之洞,参与谈判。12月24日,11个国家(除武装入侵的八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

荷兰)联合提出《议和大纲》12条。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见「大纲」并未把自己当

作「祸首」惩办,喜出望外,马上表示:

「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慈禧太后这一系列作为,就是向帝国主义列强表

示「悔过」,帝国主义各国终于决定,仍然让她继续维持这个「懦弱」的。

实际上,议和谈判活动不是在奕□、李鸿章等与列强代表之间,而是在帝国主义列

强之间进行。在「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他们争吵为时近一年,直到基本上满足了各

自利益要求之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和李鸿章才代

表清,与英、法、日、俄、德、美、意、奥、西、比、荷等11国的代表,在最后议

定协定书上签字。

《辛丑条约》,共有12款19个附件,是一个性质空前的奴役性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清向各国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加上年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达9

亿8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了10亿两。

(2)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单独设立使馆区,可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不准在此

区域内居住。

(3)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围10公里内,

不准驻扎中国军队;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

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12个战略要地。禁止和制

造的原料运入中国,为期2年,还可延长禁运期。

(4)清惩办「首祸诸臣将」;在外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

考试五年」。今后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皆斩」。清

地方官吏所属境内「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办理对外事宜。又规定「变通诸

国钦差大臣觐见礼节」。

(6)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击毙。条约

规定为克林德建立牌坊,对杉山彬「用优荣之典」,并派王大臣赴德、日「谢罪」。

从上述条款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用暴力强加在中

国人民身上的沉重的的殖民枷锁,也是维系中外派勾结的清王朝的空前的卖身契。

通过这个条约,列强得以大大加强其在华的统治势力,进行野蛮的军事监督、政治奴役

和经济掠夺,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清为了「结与国之欢心」,出卖国家民族主权,成了列强共同监督的

「守土长官」。

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是一个「国中之国」,在所划地界内,强拆民

宅,大面积霸占公私地亩,厚筑高墙,又设炮位,建筑了俄、美、法、德、英、日、意

等7国兵营,墙外各辟空地,作为操场,并树立了「保卫界内、禁止穿行」的木牌。以

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朝的太上,严重地侵犯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是对中

华民族的莫大侮辱。

平毁大沽炮台,在京榆铁路沿线驻扎外国军队,解除了京畿战略要地的警备,使北

京的大门洞开,让帝国主义强盗自由进出,中国无权过问。在2年内(或更长一些时间)

不准中国输入或生产的材料,这是要把本来就极为落后的中国军事装备和

生产能力,削弱到更低的水平,使之有国无防,任从列强宰割欺凌。

清按照条约的规定,派亲王、重臣赴德、日两国赔礼认罪,为克林德树立牌坊,

为被毁坟茔建立碑碣,一批批地公布惩凶名单,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民族的

尊严,打击了反帝爱国群众运动的正气,等于承认帝国主义侵华活动有理、合法,助长

了帝国主义者、外国传教士、不法教民的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更加去肆虐横行。

在义和团活动过的地区停止5年文武考试,目的是为了警告那些日后有可能成为官吏的

各类知识分子,一切仇恨和反对帝国主义的行动,都将受到惩罚。严禁组织或加入反帝

结社,违者处斩,以及对一切镇压人民反帝斗争不力的各级地方官员严惩不贷,是把中

国人民当作不容反抗的奴隶,各级官吏则是受列强支配的奴隶总管(西太后集团)的鹰

犬。在帝国主义看来,总理衙门办事不力,为了便于中外势力勾结,强令清将

它改为外务部,使之成为能在公使团指挥下迅速贯彻各国旨意的卖国机构。至于改革使

臣的觐见礼节,则是为了消除中外派之间的隔阂,便于列强对清朝最高统治集团施

加压力和影响。条约的政治实质,即在于此。

再者,帝国主义贪婪的勒索,使中国的经济陷于崩溃状态。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称为「大赔款」或「庚子赔款」),按当时全国人口计

算,是每人1两。这种对中国人民的勒索,确是「旷古罕闻」的。但是实际支付的数目

还不止此。赔款是从1902年起开付,中国应支付赔款自1901年7月1日到12月31日的利息

900万两;这笔利息从1902年起,3年内清还,4厘息,又需支付利息100万海关两。条约

规定赔款用银支付,即以海关银两市价易成金款支付,均具全国货币比值;但帝国主义

蛮不讲理,提出所谓镑亏,即赔款补充债款问题。当时金价日涨,银价日落,各国强令

中国承认将赔款改作以金计算,大大超过原赔款的金额。

按照条约,中国将海关的绝大部分税收(约7C10)都用以偿还借款本息。当时海关

税收每年约2000多万两,为清朝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

中国财政,并保证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控制海关可以垄断中国进出

口贸易,保证帝国主义以低税率输入商品和输出原料,从根本上取消了中国实行关税保

护制度的可能性。

对于这样一个空前屈辱的条约,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却全盘接受了。她在《罪

己诏》中竟厚颜无耻地宣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

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还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这是愿意做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忠实奴才的表白,从此清成了「洋人的朝廷」。

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随带行李车3000辆,离开西安,回返京城,沿途修路设宫,

远近徵调,勒索供应。1902年1月7日,回到紫禁城。后来又大修颐和园,日费万金。从

此,帝国主义与清完全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共同奴役中国人民。

《辛丑条约》记录的是近代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它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旧恨新仇,

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实践中,进一步觉醒起来。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清王朝的统治。在人

民革命斗争面前,外国侵略者要求清不仅要成为俯首贴耳的奴仆,而且要成为统治

中国人民的有力工具。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施加压力,要求它改变当时的无能

状态。而清朝统治者也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国家机器——和军队已不

能完全应付当时的局势,财政也成千疮百孔之势。因此,修补国家机器已成为清王朝本

身生存的重要课题。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

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

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

王奕□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

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

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从1901年到1905年,清连续颁布了一系列「

1. 关于离开军营的古诗句

关于离开军营的古诗句 1.关于军旅的古诗大全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关于军营的古诗

《宿温城望军营》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

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

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云旗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

渐知王事好,文武用书生。

3.关于塞外军旅的古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作者:王昌龄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价,

不破楼兰终不还。

4.关于军旅的古诗

军旅生涯的古代诗词

唐?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岑 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 台 城 头 夜 吹 角, 轮 台 城 北 旄 头 落。

羽 书 昨 夜 过 渠 黎, 单 于 已 在 金 山 西。

戍 楼 西 望 烟 尘 黑, 汉 兵 屯 在 轮 台 北。

上 将 拥 旄 西 出 征, 平 明 吹 笛 大 军 行。

四 边 伐 鼓 雪 海 涌, 三 军 大 呼 阴 山 动。

虏 塞 兵 气 连 云 屯, 战 场 白 骨 缠 草 根。

剑 河 风 急 雪 片 阔, 沙 口 石 冻 马 蹄 脱。

亚 相 勤 王 甘 苦 辛, 誓 将 报 主 静 边 尘。

古 来 青 史 谁 不 见, 今 见 功 名 胜 古 人。

唐?西鄙人 《 哥 舒 歌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卢 纶 《塞下曲?四首》

( 其 一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杨新令,千营共一呼。

( 其 二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其 三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其 四 )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王 翰 《 凉 州 词 》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 乐 烽 前 沙 似 雪,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不 知 何 处 吹 卢 管, 一 夜 征 人 尽 望 乡。

唐?陈 陶 《 陇 西 行 》

誓 扫 匈 奴 不顾 身, 五 千 貂 锦 丧 胡 尘。

可 怜 无 定河 边 骨, 犹 是 春 闺 梦 里 人。

唐?王昌龄 《 出 塞 》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唐?戴叔伦 《 塞 上 曲 》

汉 家 旌 旗 满 阴 山, 不 遣 胡 儿 匹 马 还。

愿 得 此 身 长 报 国, 何 须 生 入 玉 门 关。

宋?范仲淹 《 渔 家 傲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辛弃疾 《 破 阵 子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 《 鹧 鸪 天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

银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

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5.关于军旅的古诗

一、《出塞二首·其一》(作者:唐代王昌龄)

1、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二、《从军行》(作者:唐代李白)

1、原诗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译文

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

三、《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作者:唐代卢纶)

1、原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6.描写“军营”的诗句有哪些

1、《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崔融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天子旌旗过细柳,

匈奴运数尽枯杨。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依稀蜀杖迷新竹,

仿佛胡床识故桑。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

2、《京师叛乱寄诸弟》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羁离官远郡,虎豹满西京。

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缨。

忧来上北楼,左右但军营。函谷行人绝,淮南春草生。

鸟鸣野田间,思忆故园行。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

3、《送卫司法河中觐省(即故王吏部延昌外甥)》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出身因强学,不以外家荣。年少无遗事,官闲有政声。

晓山临野渡,落日照军营。共赏高堂下,连行弟与兄。

4、《柳枝四首》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数首新诗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

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畔将军即大粗。

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谁怜。

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5、《偶书》

年代: 宋 作者: 李若水

太原城角小军营,兀坐何人肯见临。

半阴半晴天气杂,一去一住客思深。

功名未信终相负,岁月无端早见侵。

好在床头满壶酒,劝君休约十分斟。

6、《春怀三首(时世宗幸承天)》

年代: 明 作者: 尹耕

闻道降胡说虏情,春来拟绝汉军营。

洋河川北云常黯,碣石山头月自明。

将士倔强时跋扈,朝廷赏罚在持衡。

凭轩北望堪魂断,况是天门万里程。

7、《送李大夫赴广州》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一贤间气生,麟趾凤凰羽。何意人之望,未为王者辅。

出镇忽推才,盛哉文且武。南越寄维城,雄雄拥甲兵。

鼓门通幕府,天井入军营。厥俗多豪侈,古来难致礼。

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忠臣感圣君,徇义不邀勋。

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征途凡几转,魏阙如在眼。

向郡海潮迎,指乡关树远。按节化瓯闽,下车佳政新。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8、《南朝》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

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9、《歌》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处处亭台只坏墙,军营人学内人妆。

太平故事因君唱,马上曾听隔教坊。

10、《遇风愁不成寐》

年代: 近代 作者: 弘一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