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油价长期协议_中俄石油长期协议价格
1.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2.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3.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刺激下,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并纷纷制订了各自的能源战略,全球能源争夺日趋激烈,新的国际能源格局即将形成。中俄两国分别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需求国,都致力于重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国际能源新格局。加强双边的石油天然气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各自的能源安全,还可提升双方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在即将形成的国际能源新格局中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地位。
一、全球能源争夺愈演愈烈
近些年,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各大国以及跨国石油公司之间对油气的争夺愈演愈烈。首先,油气管道争夺成为焦点。争夺的焦点主要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中亚-里海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为达到控制里海和中亚地区油气运输大动脉,坚持北向方案;美国则为达到争夺该地区油气资源、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抑制中国崛起、防范伊朗的战略目标,力主南向方案。日本从石油安全和争夺远东石油主动权进而实现遏制中国、争取俄罗斯的战略目的出发,与中国激烈争夺俄罗斯远东石油输出管道。其次,油气资源争夺激烈。在中亚、西非、中东,各大跨国公司对油气资源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在中亚-里海地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跨国公司不仅已基本掌控了该地区的资源勘探开发权。还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等,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力阻中国同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而俄罗斯则借助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不断强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在非洲,美国、欧盟和日本纷纷调整对非战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同非洲主要资源国家的控制与合作,争夺油气资源开发的主导权,排挤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军非洲石油市场。第三,市场争夺残酷。俄罗斯-环里海石油圈的崛起、几内亚湾新油田的开发以及伊拉克重返国际石油市场,打破了原有油气市场格局,引发欧佩克内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
二、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霸主地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1975年美国与欧佩克达成用美元为石油定价的协议,将美元与石油绑定在一起,世界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二是石油价格的制定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几乎垄断了全球范围的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主导了世界石油价格的话语权。三是石油资源的控制权。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消耗总量的42%。作为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长期以来美国将其能源政策置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美国的资金几乎涉足全世界所有产油气的地区和国家。目前,美国通过军事打击、经济合作、投资、协商对话等手段实际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地区将近70%的石油资源。
伊拉克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006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产油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和中国、印度等重要的原油进口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双边石油勘探、开采和贸易合作,成立了一系列以欧元或本国货币计价的石油交易所,并在石油交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欧元定价,以稳定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减弱美国的控制与掠夺。2007年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的爆发,更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地位,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三、欧佩克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将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通过建立西方石油战略储备,试图操纵和替代欧佩克并促使欧佩克内部分化,使欧佩克成员国和其他油气生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力大不如前。从1973年至2006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已由53%下降到41.7%,今后还可能继续下降。现在的欧佩克不仅要面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的挑战和冲击,还须面对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恢复后所构成的更大威胁。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能力将会大大降低,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出现以市场供需为基本面,由美国和欧佩克为主、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参与共同调控油价的新局面。尽管欧佩克影响有所下降,但影响仍非常大。欧佩克(除伊拉克外)石油储量仍占世界总量的65.4%,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也使其内部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无论如何,欧佩克仍将是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支中坚力量。
四、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地位逐渐上升
如今,俄罗斯、墨西哥、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利用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伊拉克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有利契机,大幅增产,从欧佩克手中夺取了不少市场份额,影响大增。“9·11”后,俄罗斯利用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变化,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总思路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和地位迅速攀升,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和出口国。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以年均6.83%的速度增长,2006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4.8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2.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年其天然气产量为6121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1.3%。作为能源供应大国,却被剥夺定价权,这是地位日益上升的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它正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在纽约交易所塑造PEBCO品牌和筹划建立俄罗斯石油交易所来试图打破现有国际石油定价体制。
图7-1是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量。
图7-1 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与消费量(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
五、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石油需求强劲增长,成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石油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油表观消费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1994年的1.495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3.498亿吨,年均增长7.34%,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与此同时,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和开采水平的限制,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从1997年以后,基本保持稳量生产。为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需求,中国从1988年开始进口少量石油,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净进口981万吨,到2006年进口量已高达1.91亿吨,对外依存度也从1994年的1.9%增加到2006年的54.66%,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3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如果各国政府坚持目前的政策,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幅的45%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之和将从2006年的54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1910万桶/日,这比日本和美国当前进口量之和还要多。其中,到201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增长至710万桶,到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与欧盟持平,届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日1310万桶,对外依存度达到80%。而印度在2025年之前,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到2030年每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将稳步增长到600万桶/日,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
为确保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印度等国也把石油资源安全确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并相继加入到对热点地区的石油资源的争夺之中。中国在着力加强与伊拉克和沙特的关系的同时,大幅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力图实现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印度不仅每年从沙特进口大量原油,还顶着美国的压力,同伊朗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目前,印度在苏丹、越南、缅甸、利比亚等国获得的油气开采或勘探项目的股份,总投资达30亿美元。印度还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图7-2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图7-3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代依存度。
图7-2 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资料来源:①石油生产和消费量数据来自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图 7 -3 1994 ~2006 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 ①消费量数据来自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http: / /www. customs. gov. cn)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国家执政政府的倾向和国家的友好程度也将会影响到油气贸易。例如,2013年10月梅德韦杰夫访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中俄贸易多元化。中国自2009年起就已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两国贸易额达881.6亿美元,其中俄对华出口441.5亿美元,绝大部分为矿产资源,油气类约占69%。梅德韦杰夫2013年10月22日表示,希望俄中就天然气问题达成的共识能尽快转化为具体文件。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石化签署了对华石油进出口合同备忘录[82]。根据中俄协议,全球最大的上市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每年将向中石化新增供油1000×104t,连续10年。俄罗斯一家独立天然气企业宣布同意连续15年每年向中石油供气300×104t。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方面在2013年年底前签署供气合同,俄方在2018年至2020年间就能够开始对华输气,最大供应量可达每年380×108m3[83]。这些信息将预示中国的油气供给安全更加稳定。但是2012年9月因市场流传美国政府可能在2012年11月大选前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以遏抑油价。石油期货炒家趁10月原油期权合约即将到期之际抛售,致使油价急挫2.4%,产生近8周最大跌幅的局面。
国家政府的管理态度和体制是本国油气资源开采、生产等活动的指南。例如,《中国能源白皮书2012》指出,中国与许多国家展开了包括油气资源的双边合作,建立了能源对话与合作机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在多边合作方面,中国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世界能源理事会、国际能源论坛等组织和机制的正式成员或重要参与方,是能源宪章的观察员国,与国际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等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
而世界能源供应国政府的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将会影响到中国油气资源的供给安全。例如,2013年2月20日,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签署一项法案,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进入石油市场,打破了该国从1938年以来长达75年的国家石油垄断局面。那时政府因民族主义执政纲领,政府从外国石油公司手中接管石油产业时,国营的墨西哥石油公司获得了全部石油资源所有权。有人预计,在该法案下,到2018年墨西哥的石油产量将提高到每天350万桶[84]。而2012年4月16日阿根廷政府宣布雷普索尔-YPF为“公益财产”,并于当天向议会提交相关议案。根据议案,阿政府将向YPF公司第一大股东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以及第二大股东阿根廷彼德森能源集团分别强行收购9656万股和1亿股的股份,使得阿政府拥50.11%的股份[85]。这些迹象将显示油气生产国的对外政策的改变。
世界能源市场影响大国的战略走势将牵制油气市场的变化方向。例如,美国政府将能源战略置于国家战略位置考虑,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单就从能源价格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明显的优势。美国自2008年以来油气产量增加了50%,自给率提高了72%。这一国家战略的实现使得美国在世界油气市场上的角色将发生改变,可能会由油气消费进口国变为油气产品的出口国。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从目前表现来看,他们没有制胜的法宝,之所以信心十足,他们为了对抗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再加上有中国为依靠,所以俄罗斯在面对着油价暴跌的时候,依然没有签订减少生产量的协议,
一、对抗美国,
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纠葛,从冷战时期就开始,继承了苏联的俄罗斯,自然也就将这一纠葛继承了下来,虽然已经没有了冷战时期那一种火药味极浓的那种针锋相对,但是相互之间攻击一直在各个方面存在,所以才会有之前美国派指责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通俄门,在能源方面,美国在上个世纪开始研究页岩油气,随着水平井和压裂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当选开始页岩油气的开采产量快速提升,特朗普当选之后?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成为其能源政策上的重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彻底放开国内的石油生产,石油开采活动再也没有任何政策阻碍,大规模的热钱进入这一行业,美国主要的40多家页岩油公司在过去三年中现金流为负,再加上开采成本普遍在40~5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油价要是跌到30美元每桶,足以让一大批中小规模公司面临破产的困境,2020年是特朗普的选举之年,如果能够造成油价跌破30美元,必然会对特朗普的选举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这一结果俄罗斯是乐见其成的,
二、对抗沙特阿拉伯,
虽然欧派克是由多个国家组成,但主要牵头的还是沙特阿拉伯,当需要减产的时候,也是沙特阿拉伯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沙特阿拉伯被迫将市场部分占有额让给了俄罗斯,在沙特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担任石油部长后,他决定重新树立沙特在石油领域的权威夺回应有的市场占有,而俄罗斯已经尝到了甜头,当然不会进行退让,对于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派克提出来的协议自然会是反对,虽然普京的发言人一再表示,克里姆林宫对于必要时举行会谈一直敞开着大门,但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时间,恐怕只有俄罗斯心里才会清楚,
三、依靠中国,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但是他在中国占据的份额较少,在2014年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陡然加速:201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俄罗斯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一大国。中国的经济在日益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是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而导致石油价格暴跌的原因在于新型冠状肺炎,而中国已经控制了新型冠状肺炎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中国的精力开始放到了经济发展上面,如果能够能在这个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就算是油价再暴跌,俄罗斯也有信心在当中取得足够的利润,再加上俄罗斯为了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各种努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让俄罗斯最终拥有了在原油市场上进退自如的底气。
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美国著名外交家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曾经说过:“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2020年3月9日,国际原油市场面对突如其来的集体“跳水”,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大跌31%,原油价格降至32.14美元/桶;美国WTI原油期货最大跌幅达33%,原油价降至27.59美元/桶。但在随后的3月11日,经历突然暴跌的美股市场反弹回升,原油价格得以稳定。而如此大起大落的油价波动则源于3月6日的一场石油大壕之间的谈判。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当中就包括因全国停工及消费因素导致石油延伸产品的需求量出现下滑情况。为保证原油价格稳定,OPEC+在3月6日下午的一场第8次“OPEC+”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减产商议,旨在缩减原油供给保证稳定的原油价格,但俄罗斯拒绝了这项提议,最终谈判破裂。在3月9日OPEC开始对出口原油进行“打折大促销”,试图通过石油开采成本差来迫使俄罗斯接受减产协议,因此就造成国际原油市场股票集体跳水的状况出现。这是继2014年美国沙特石油战争后,原油价格首次跌破30美金/桶。
不得不说,这就是石油大壕之间的战争,以千亿乃至万亿计的战争成本。但回归到我们的本土环境,中国是世界上原油进口最大的国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50572万吨,同比增长9.5%;但实际上,中国的石油产量同样不低,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提到,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扭转连续三年下降势头,达1.91亿吨,同比增幅为1.1%。
但基于国内石油质量和开采难度带来的高成本,进口原油更能满足国内的市场经济性,加上国内庞大的消费体系,因此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原油进口量第一的国家,这也意味着国际油价动荡对国内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虽目前国际原油形势并不稳定,但假设此次沙特执意要打石油价格战,对于与石油衍生产物紧密挂钩的汽车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OPEC“以本伤人”的背后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
每逢国际油价出现大波动时,国内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国内燃油价格的变化,毕竟与原油产物相关且对我们生活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燃油问题。那么此次油价波动,会否影响到国内燃油价格走向呢?很显然是一定的,但相对的,实际影响却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中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如果直面原油价格浮动而对国内相关产业进行直接调控,将会受到相当巨大的影响,当中存在的巨大不稳定性会使国内经济出现巨大的波动。所以国内对于原油延伸原料价格存在相应的调控机制,而与燃油价格相对应的,就是成品油调价原则。
在成品油调价原则中提到: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先这就保证了国内油价不会因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受到波及,但同时又保持着国际的原油价格平均走势,有力保证国内油价走势平稳,对于我们的好处是免于面对突然暴涨或暴跌的燃油成本。而此次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在某程度上会对国内燃油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实际影响有多少,就看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和双方究竟能将原油价格打压到什么程度。
不过以昨天美股大幅反弹的情况来看,接下来的原油价格走向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此次沙特持续执行价格策略,会对我国的燃油价格有什么影响呢?这点可以参考2014年美国和沙特进行石油战争时,国内的油价调整一览表。
由此可见,即便原油价格一跌再跌,但燃油价格调控幅度都不会太大,所以对于个人用车而言,这种影响变化带来的感觉不会太过明显;但相对的,对于各类出行和运输业来说,这种好处对于它们而言会明显一些。与此同时,与原油衍生原料有着密切关系的汽车制造业也会受此影响。
石油的衍生原料非常多,多到可以覆盖我们的全方位生活,例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被炒得火热的医用口罩,其中的核心材料-熔喷布就是通过石油衍生原料而来的产物。还有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塑料、身上穿的锦纶、腈纶衣服、路上铺的沥青、家里烧的燃气,就连嘴里嚼的口香糖都源于石油衍生的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原料。可以说石油在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这也意味着石油原料也是大量的制造业的依赖。
在一辆汽车里,除了金属和真皮外,极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源于石油制品,例如汽车前保险杠所用的胶板就是由聚丙烯而来的塑料,还有车辆的隔音材料、车内的塑料板、人造革等零部件的原料都是石油衍生物。而随着原油价格变动,也意味着供应商的零部件制造成本在变动。
但基于新冠疫情影响,延期复工导致供应商产能出现断层,零部件供不应求的情况越加明显,加上在去年原已萎靡的市场情况,在最近一年里,汽车供应商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有不少供应商都处于奔溃的边缘。但如果此次原油价格战能持续进行,对于供应商而言是一次制造成本的降低,在某程度上能给他们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而且如果供应商们能够扛过此次国内的新冠疫情影响,在下半年或许会迎来另一波反弹崛起的机会。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4.28万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4.61万亿元,且成逐年上涨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大小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300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超过10万家的中小汽配生产企业。而且根据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显示,中国以7家上榜居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位列全球第四。可以说,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美、日、德三国基本垄断整个汽车产业链核心部分。
这就意味着中国零部件产能对于全球市场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疫情影响,如今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产能问题已经对海外国家造成相应的影响。根据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表示,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缺乏,巴西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4月份停产。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供应商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失去中国零部件供给,意味着全球汽车市场可能会面临汽车停供问题,但这也正反映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另一个机遇。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逐步受到控制,各地企业也逐渐复工,制造业产能也会逐渐恢复。在短时间内,国内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尤其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种情况将刺激市场获得进一步反弹,但基于去年的市场形势看,这种报复性消费行为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也只能说为车企们赢得一次“疫后补偿”的机会,但在消费回复平静时,这些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出路在哪呢?海外市场或许是它们的出路。
从时间来看,如今国内疫情稳定,但国外疫情却在进一步蔓延,这就意味着国外的生产企业极可能会如我们之前一般,进入停摆阶段,因此也将形成产能断层;而这个断层很可能会由产能已经恢复的中国制造业来弥补,这也为国内的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更巨大的出口商机,而原油价格下跌,也将会为它们带来更多的原料储备。
从预期来看,若价格战持续执行,燃油价格下调是迟早的事。而相对的,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油价降低意味着燃油车的出行成本将得到下降,虽然国内有“地板价”限制,但随着出行成本差距缩小,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将进一步缩减,这也可能激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新能源汽车股票,造成新能源汽车股价下跌。
而在最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车企在布局号称“万亿”的中国新能源气场,当中就包含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福特等知名车企,如果在此次的石油战中因为燃油价格下跌而因此投资者的恐慌,那对于这些车企而言无疑是相当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于现在的国内那些靠融资起家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无疑是一波致命打击。
石油之所以能被称为液体黄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其衍生产物能够串联在全球经济命脉中,因此它的价格高低也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原油进口大国而言,稳定的原油进口量才是关键所在,因此也有了之前的中俄石油供应协议和与伊拉克用铁路换石油的举动。不过对于与石油产物紧密相连的汽车行业而言,原油价格的浮动对于它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带来的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打击。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与全球宏观经济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油价是一个关键性价格。由于油价反映了现货和期货市场所在国的定价权,因此,不同时期油价的涵义有所不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石油的政治属性弱化,经济属性成为常态,金融属性越发明显,油价波动成为金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播报的“油价”,一般都是纽约和伦敦期货市场的即时价格,事后统计和研究用的油价则一般都是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