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国海油油价_广东海外食用油价格行情
1.各位学经济学的几来啊~问点简单问题
2.菠萝蜜与榴莲的区别?
3.中国食用油十大品牌?
4.油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你都知道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重庆小面是一种特色面食,曾有幸吃过一次口感不错。那么重庆小面为什么会那么火呢?
重庆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既有高楼大厦、装修豪华的大饭店,也有依街而建的棚户小面摊子,那些小面馆在天桥下、车站旁边、菜市口、巷子口支起一个小棚子,几张桌子板凳加上一大口锅就开张了,虽然环境不好,但是小面的麻辣鲜香依旧吸引着这个城市不同阶层的人民闻香而至。
你甚至可以在一家其貌不扬的摊摊面旁边看到穿西装的领导、学生、打工族、棒棒军都坐在路边大汗淋漓的吃着小面。在重庆小面就是这样一种接地气的却拥有庞大粉丝量的地方特色食物。传说重庆每家面馆的面条都是统一配送,但是配料都是自家的看家宝,因此每一家小面馆都能做出不同的小面味道。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大瓷碗,麻辣味冲进鼻孔里,花椒辣椒浮面上立马将食欲刺激起来,还没吃到口就已经能让神经兴奋了。接下来就介绍一下重庆小面的五大特点。
辣:油温高低决定油辣子口味。在炒制油辣子过程中,油温的控制很重要,为了小面更好吃,在油的选择上,推荐可到专门的榨油坊买纯正菜籽油。当油温达到200°时,即可浇盖海椒面。紧接着放入芝麻和花生到海椒面中,油温120°的时候,再浇盖。用小火慢慢炒制油辣子(40分钟左右),温度高、低都会影响的辣度。
麻:喜食麻辣的重庆人自然对花椒也情有独钟。花椒的制作工艺也是相当考究的,花椒的选料很重要。要花椒的麻味出来,翻炒很关键,火候拿捏得当,需要用铁锅将新鲜花椒“坑”香,最后再打出粉末。
鲜:小面好不好吃,最重要的就是那瓢加作料的汤。用骨头熬制的鲜汤配上猪油更鲜美入味,是极其考验功夫的,行内有“川戏的腔,川菜的汤”之说。
香:海椒是重庆小面里少不了的作料,尽管与油辣子是同样的原料,但辣椒和油辣子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油辣子要求辣味纯正,而海椒却要辣中带香。选料时一定要选红海椒;海椒要放进罐子里密封3天吃起来才能辣而不燥。好的海椒肯定是用剪刀剪出来的,不能用机器来绞。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而小面就是反映重庆老百姓最真实的一“面”,也许这就是重庆小面为什么火的原因吧。
各位学经济学的几来啊~问点简单问题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其中马来西亚的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印度尼西亚也占20%左右。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油棕树最早源自西非。工业棕榈油是红色的,从棕榈树皮提取,而棕榈仁油是白色的,从里面的内核提取。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生产过程是复杂的。主要经过以下几个工序:除菌、提炼、漂白、除臭。
最后,我们送去存储之前得到了棕榈油和棕榈仁油。
棕榈树的种植始于19世纪初,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创造对蜡烛制造和机械用润滑剂对棕榈油的需求。
刚开始棕榈油由西非农民供应,紧接着1848年荷兰殖民者把棕榈油种植带到爪哇。1910年英格兰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尔顿和银行家亨利美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森达美公司,种植棕榈树生产棕榈油。
棕榈油是世界用量领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仁油和橄榄油。然而,2004年以来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
中国是全球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每年食用油的消费总量高达2500多万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近一步引发了社会对粮油产品的关注。
与其他油种的“依赖进口模式”不同,在棕榈油市场中国以国家粮油安全战略为基本出发点,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而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聚龙集团”),便是准确捕捉市场先机的佼佼者。
早在2006年底,聚龙集团便远涉印度尼西亚,在世界最大的棕榈油原产地建起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经过十数年的努力,聚龙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棕榈油贸易领域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内企业。
截止2014年,聚龙集团在加里曼丹岛上已拥有13万公顷棕榈种植用地,其中5万公顷种植完毕,总产能120吨/小时的两座配套压榨厂投入使用,累计投资超过3.4亿美元,解决当地6500人就业。2012年聚龙集团在国内棕榈油市场销售占比达20%,年度油脂经营总量超过100万吨,销售收入总额达142亿元。
菠萝蜜与榴莲的区别?
://.21food.cn/html/news/35/292623.htm
粮食主产区的工业化渴望
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8-04-11 09:31:00
刘庶明的身份是吉林省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名片挺有个性,上面印着这样一段文字:您了解“东北再造”第一人吗?请到“振兴东北网”看《东北再造》,请到“百度”等搜索引擎上点击。刘在东北经济学界以“大胆直言,观点新颖,理论超前,全局意识”而被称为“东北再造第一人”。
刘庶明在接受本报记者访时说,如果说现在东北遇到的是新现象,那就不能不说一说2000年的时候人们所说的“新东北现象”,那时候所谓的“新东北现象”,指的就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可能会受到大的冲击,其实指的主要还是吉林省,那时候人们主要担心,东北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太落后,成本大质量低,而西方国家是大规模种植,成本低质量高,国外的粮食一旦向中国倾销,东北的粮食会出大问题,由于东北农民收入的70%—80%来自种植业,由此会带来对东北三农问题的巨大冲击,不过,通过这几年东北的努力,随着劳务输出、畜牧业、加工工业等的增加,种植业收入的比重已经下降了,因此,人们担心的WTO后的新东北现象没有出现。但这不等于东北尤其是吉林省就没有困难了,面临的困难也许更多,解决困难的路也许更长,从长远来看,解决东北的农业问题尤其是解决东北农民的增收问题,不能从小处着眼,必须靠大思路、大手笔走现代化规模农业、现代化高附加值农业的路子。
东北农业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访时分析说,现在东北粮食市场主要面临四个突出问题:一是市场的问题,市场信息缺乏,许多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常有趋同现象,中介服务和指导跟不上,农民种植远远落后于市场要求;二是农村资金相当困难,畜牧业形势虽好,但难,如今信用社的越来越难,农村的小额信贷已经非常困难;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四是农民增收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这位官员指出,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市场的适应性不够和对市场的信息了解不够,不仅对国际上大的农副产品调整带来的影响不了解,对国内市场带来的影响也不是很了解,这种对市场的把握不好,把握不了,造成了增产不增效、不增收的被动局面。
怎么办呢?他说,首先,要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宏观的市场监测,然后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但现在恰恰是这个服务没有,同时农户是分散经营,农村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他们在市场上的对话地位和分量自然就很低,不能公平地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没有规模化的经营,今后的农业是没有出路的,还有就是中介服务发育不成熟,农民的联合没能组织好,生产经营的分隔状态必须解决,单干是没有出路的。
从更深层次来找原因,他认为主产区粮食问题在于:一是农业的盘子太大,二三产业落后,尤其工业落后,农民没有进入二三产业,因而农村的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是原始的原料销售,其产品附加值很低;二是农村城镇化滞后。由于加工工业薄弱,其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都呈相对薄弱,这是一个互为影响的关系,城市化影响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又影响城市化进程。更应关注的一个现象是,目前农村人口的转移仍是不稳定的,是个动态的变化,许多现在已经出去的可能以后又会因为在城市无法生活而再次回到农村。
他建议,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应将工业化的理念用于农业发展上,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就是在产业升级中寻求市场,而农业也需要在产业调整中寻求市场,以市场来定农业发展的规模、思路;另外要坚持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现在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尤其是乡村工业是分隔的,吉林省目前把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就是这个道理。
大工业拉动大农业
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出发,沿着102国道大约100多公里就到了榆树市,除了能看到大片大片的庄稼地,最显眼的就是公路两侧大大小小的 “工厂”,规模都不是很大,也许用家庭作坊来形容并不过分,但这一切对遍地都是玉米的产粮区来说,无疑是“工业”的征兆,当粮食作为原材料已经不能使他们富足的时候,为粮食寻找“出路”就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而围绕着粮食而衍生的“工业”无疑寄托了太多的内涵。
刘庶明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无疑是正确的,甚至于主要应该是由粮食主产区搞加工业,实现粮食就地转化,不能运到外地转化,而非粮食主产区少搞或者是不搞,除非进口外国粮食搞加工业。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了吉林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他们看来,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希望所在。
长春市的工业化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新增产值1000亿元,年均递增30%左右,总量达到1360亿元,培育3个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0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50个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形成龙头企业群体。
--------------------------------------------
://.paper800/paper78/622A72CF/
体现大国风范,是因为有底气而自信吗?
加入WTO以来,农业领域有两件大事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和充分讨论。一件事是大豆加工企业被外资收购,对东北大豆农民的影响;另一件事是大批韩国、日本、台湾农业组织在国内大办农业园区,可能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既有的海外市场带来的影响。对这两件事情的认识,可能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农业开放政策和农业发展道路。
一,大豆产业被外资全面接盘,到底是喜还是忧? (负责任的大国首先是对本国人民负责)
中国近几年来的大豆平均产量1600万吨。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5/06作物年度(10月到次年9月)大豆消费总量将达到4232万吨,其中3250万吨用于压榨。
另据美国农业部的周度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7日,2006/07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装船量为463万吨,比一周前增加了4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427万吨。2006/07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大豆的销售总量(已经装船和尚未装船的销售量)为741万吨,同比提高了45%。
另外一组数字与之形成鲜明对照: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去年下降25%,总产下降18%。黑龙江省农民大豆种植微利,而农场种植大豆成本较高,约1.22元/斤,比去年上涨0.08元。按照目前的大豆市场价格计算,农场种植户出售大豆将出现亏损。据黑龙江有关方面最新的调查说:2007年度的大豆种植面积还要下降10%以上。
全国有 6%左右的土地生产大豆,有5000万户(1.5亿人口)主要靠生产大豆维持生存,黑龙江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靠大豆收入维持生存。随着大豆进口的不断增长,已经迫使我国不少豆农不断减少生产,生活难以为继。
出现这样的局面,虽然有国产大豆出油率不高或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但是,外国对本国大豆出口实行政策补贴,也是重要的原因。仅2001年,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就高达190亿美元,相当于出口价格的30%。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大豆加工产业正陷入外资全面接盘的境地,大型压榨企业只剩下一家未被外资兼并,据称,“明年中国压榨行业将不会再有中国独资企业了”。
对于开放所带来的大豆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困境和加工业的全盘西化趋势,国内有不同的声音。
大连商品研究部总监王伟筠认为,从大豆产业可以看出,国外农产品不是不“入侵”,只是没有直奔而来,而是改头换面,迂回包抄而来。外国大豆进入中国的方式是,资本先行,携强大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业,控制加工业后,再从国外进口农产品。大豆产业当前的困境其实是我国大宗农产品在失去保护之后,遭受国际竞争后败下阵来的一个缩影。下一个是玉米还是小麦?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有这样一笔账,进口2000万吨,是市场需要的,但当超过2000万以上时,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有130万的农民离开大豆种植业,甚至离开土地。因为,100万吨大豆,按我们现在的单产水平需要856万亩耕地,而黑龙江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是6.6亩,所以多进口100万吨,就要多影响百万农民。那么是不是不种大豆就可以种其他作物呢?不一定!在黑龙江西部地区,不种大豆就很难种其他作物。历史上,大豆不好卖时,就曾经出现过农民弃耕问题。
我们大豆产业引进的外资,严格讲不是外资,而是跨国粮商,他们收购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的目的不是做大做强我们的大豆加工业,而是为了卖更多的大豆给中国,把在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变成他们实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因此,外资大豆加工企业越多,我们农民卖豆就越困难,如果我国的大豆加工企业都被外资收购,中国的大豆卖给谁?2006年度中国进口总量可能达到3000多万吨,受害者就是农民,受益者则是跨国粮商。在大豆进口明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大豆是谁进来的。
中国自产大豆供不应求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进口大豆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要做到“有度、有序、有透明度,兼顾农民利益”
中国大豆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大豆加工业的背后是“三农”问题,大豆加工业引进外资会增加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我们有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如果真正把大豆看作是农业问题,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在黑龙江大豆价格已经到了成本线,跌到了5年来的最低点。由于进口大豆增长超过需求增长,黑龙江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了25%,价格下降了24%,对农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我建议可以考虑动用反倾销手段。
此外,大豆的产业是一个不小的产业,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这个产业出了问题将影响到几千万的农民。现在有的人说,进口大豆更划算,我认为这是饮鸩止渴。现在大豆便宜,是因为我们还有不少的国产大豆,如果中国大豆产业不存在了,进口大豆还能这么便宜吗?
农业部农研中心的柯炳生主任则认为:对消费者及农民来说,是外资还是私营企业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说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为什么工业能引进外资,农产品、加工业就不能引进外资?关键是市场环境,是市场规范、市场行为的问题,不是所有制的问题。
如果真的发现有垄断的话,国家有反垄断措施,国外在农业方面很少听到一个垄断企业能把整个国际市场都垄断了。不能拿着经济的那一套东西来套,想当然,不分具体情况,笼统一说。我们的汽车工业那么多合资,就没有人说被外资垄断。
大豆为什么进口多,主要还是因为国内生产没法满足需求,我国入世以来,也出现大豆价格高的时候,我们大豆的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并没有高出太多。需求满足不了,只能进口。关键是中间加工环节要有一个竞争的市场,否则大豆价格高上去,消费者也受不了。中间环节、加工环节利润不能拉得太大,必须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现在的情况就是高度竞争,如果没有压力,不是消费者倒霉就是生产者倒霉。当然,进口大豆多,受到直接冲击的是种大豆的农民,农民会因为降低而减少收入。在分析冲击:影响的时候,要分清哪些是真正的冲击,哪些是因为加工企业进行市场投机或者经营管理效率低所造成的。
竞争永远存在,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存在竞争,只能是提高生产效率。抱怨没有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业部原副部长王连铮:中国大豆不敌进口大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产大豆不如进口大豆有竞争力,不仅是价格上竞争力不足,品质上也有不足。但是,大豆是东北及内蒙古的主要农作物,农民不种大豆也没法种别的。没别的种,这些老百姓能都包着吗?刘源观点:
大豆难题究竟该如何化解〔话题〕
大豆难题的化解之道,外要考虑对外资适当限制,内要考虑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率和大豆品质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大豆市场,中国大豆产业究竟该怎么办?记者就此专访了王连铮,以及农业部农村研究中心教授柯炳生。
中国大豆是否被外资控制
记者:目前的一种说法是,外资开始垄断中国的大豆产业。您怎么认为?
:有专家说,外资进入到多少比例就会危及到经济安全。在我看来,
记者: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柯炳生
田仁礼:
入世导致大豆危机?
记者:现在大家有这样一种判断,入世的时候普遍觉得对农业马上会形成冲击,但是这几年过去了,没有马上受到冲击,大家预期从今年和明年开始,大豆、玉米受到冲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柯炳生:大豆问题受供求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能笼统地说就是开放的结果,因为大豆在入世前几年就已经是3%的关税了。当然进口越少,国内大豆的价格就越能回升,但是这种现象没法出现,
第一这不是抱怨的问题,跟入世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入世之前到现在的关税没有变化,是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跟开放归结到一起没有道理;入世以来也出现过大豆价格高的时候。第二
田仁礼:
解决之道
记者:在现在的情况下,大家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
柯炳生:为什么汽车工业关税越降越低,但是国内汽车工业还是照样在发展?大豆行业的发展也是一样道理。现在不是限不限制进口的问题,而是怎样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提高效率包括国家的基础设施要好,建设水利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第二要有先进技术、有好的技术推广服务;第三农民要使用这些技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还是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力。这是根本的出路,这些都需要国家加大支持,这是国家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部分。
王连铮: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适当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种;加强科学研究,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大豆研究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政策上,可以考虑像美国那样加大对大豆的补贴。
田仁礼:解决大豆问题关键还是要解决市场问题。给钱不如给市场。现在美国农民除了有巨额的补贴之外,大宗农产品都是先卖后种,让农民不用担心市场风险,我们可以考虑仿效。
我的具体建议如下:应该尽快成立大豆协会,集中力量,统一协调,争取大豆购话语权,进而争取买方市场的定价权;应该启动非转基因技术壁垒;应该进行统一招标购、限制跨国粮商进入期货市场;应该支持一批骨干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使用国产大豆;应该设立大豆市场调节基金,通过期货市场调控需求和价格。(录入:陈利明)
作者: 记者曹海东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6-08-10 13:19:
就沿海流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而言,出口增长?但,境外农业组织正在成为流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主导。
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拱手让给国外农业企业和组织。
农业部等部门的官员对此的说法是,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据陈国强介绍,发达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是每天10亿美元。台湾韩国日本对农民的补贴?
菲律宾的历史教训:
在WTO的框架内,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和平等竞争是无稽之谈,而我国却让享受高额补贴的境外农业企业和组织“自由”抢占中国小农的农产品传统市场,面对这样的“自信”之举,请问底气何在?难道中国打算依靠财政养着8亿小农吗?还是死心塌地做菲律宾第二?
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一)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
谷物出口大幅度增长,进口大幅下降,由上年净进口转变为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是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分品种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
2005年,我国出口谷物1017.5万吨,同比增长1.1倍;进口627.2万吨,同比下降35.7%;谷物由上年净进口495.8万吨转变为净出口390.3万吨,具体情况如下:
大米产品:2005年出口68.6万吨,同比下降24.6%;进口52.2万吨,同比增长31.9%;净出口16.4万吨,同比增长15.0%。
玉米产品:2005年出口864.2万吨,同比增长2.7倍;进口量很小(4017.3吨),净出口863.8万吨,同比增长2.7倍。这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我国玉米供给充足的共同影响。
小麦产品:2005年出口60.5万吨,同比下降44.5%;进口353.8万吨,同比下降51.3%;净进口293.4万吨,同比下降52.4%。
大麦产品:2005年进口217.9万吨,同比增长27.7%。
(二)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
食用油籽:2005年出口136.0万吨,同比增长16.8%;进口2704.2万吨,同比增长30.3%。其中,大豆出口41.3万吨,同比增长18.6%;进口2659.1万吨,同比增长31.4%。
食用植物油:2005年出口22.8万吨,同比增长2.5倍;进口621.3万吨,同比下降8.2%。其中,豆油出口6.3万吨,同比增长2.2倍;进口169.4万吨,同比下降32.7%。菜籽油出口3.1万吨,同比增长4.6倍;进口17.8万吨,同比下降49.7%。棕榈油进口433.0万吨,同比增长12.3%。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主要是玉米油和豆油出口增加较快。
(三)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
棉花:2005年出口0.8万吨,同比下降33.1%;进口265.3万吨,同比增长33.7%。
食糖:2005年出口35.8万吨,同比增长3.2倍;进口139.0万吨,同比增长14.4%。出口增长主要是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的增长。进口增长主要是弥补需求缺口。
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及价格具有比较优势。
(一)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
蔬菜:2005年出口680.0万吨,同比增长13.0%,出口额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进口9.7万吨,同比下降9.2%,进口额0.82亿美元,同比下降10.6%。
水果:2005年出口364.6万吨,同比增长16.6%,出口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进口114.5万吨,同比增长7.9%,进口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二)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
畜产品:2005年出口额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0%;进口额42.3亿美元,同比增长4.7%;贸易逆差6.3亿美元,同比下降26.2%。其中,生猪产品出口9.5亿美元,同比下降2.0%;进口1.8亿美元,同比下降25.3%。家禽产品出口9.1亿美元,同比增长40.8%;进口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
水产品:2005年出口额7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进口额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贸易顺差为3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四、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其出口份额有所减少,进口份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进口份额略有减少;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略有增加
2005年,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2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占农产品出口份额的78.5%,减少2.3个百分点;进口额为269.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农产品进口份额的93.8%,增加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占农产品出口份额的13.9%,增加2.0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2.2亿美元,同比下降10.1%,占农产品进口份额的4.2%,减少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占农产品出口份额的7.6%,增加0.2个百分点;进口额为5.7亿美元,同比增长9.8%,占农产品进口份额的2.0%,增加0.1个百分点。
2005年出口额居第一位的是山东省,出口额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2.2%;第二位是广东省,出口额35.8亿美元,同比增长5.2%;第三位是浙江省,出口额24.9亿美元,同比增长9.4%。2005年进口额居第一位的是山东省,进口额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第二位是广东省,进口额4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3%;第三位是江苏省,进口额4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五、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对亚洲进出口贸易双增长。亚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亚洲出口1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8%,减少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79.4亿美元,同比增长7.2%;韩国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4.1%;中国香港地区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8%;马来西亚6.9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印度尼西亚4.2亿美元,同比下降6.4%。2005年,亚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进口市场,从亚洲进口5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9.6%,增加0.03个百分点。
对欧洲进出口双增长。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欧洲出口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对欧盟出口35.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16.5%,增加7.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9.4亿美元,同比增长37.5%;俄罗斯7.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荷兰5.4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英国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7%;西班牙3.8亿美元,同比增长68.4%。2005年,欧洲是我国第四大进口市场,从欧洲进口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占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11.8%,增加2.6个百分点。
对北美洲、南美洲出口增长。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北美洲出口3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12.1%,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对加拿大出口3.9亿美元,增长24.8%。南美洲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排第四位,对南美洲出口为5.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1.9%,增加0.2个百分点。
从北美洲进口农产品下降、从南美洲进口农产品增长。北美洲、南美洲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进口市场,2005年从北美洲进口7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7%;从南美洲进口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27.5%、26.3%,分别减少5.2个百分点、增加2.7个百分点。其中,从美国进口67.2亿美元,同比减少12.6%;从巴西进口30.1亿美元,同比增加5.9%;从阿根廷进口,同比增加10.7%;从加拿大进口11.5亿美元,同比减少20.4%。
六、我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其出口增长进口下降;进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双增长
出口2005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0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5.9%;进料加工方式出口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6.4%;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9%。
进口2005年一般贸易方式进口202.0亿美元,同比下降2.2%,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70.4%;进料加工方式进口42.5亿美元,同比增长9.6%,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14.8%。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2.0亿美元,同比下降0.9%,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0.7%。
注:
1.大米产品:包括大米、大米粉、稻谷和种用稻谷
2.玉米产品:包括玉米、玉米粉、其他加工玉米和种用玉米
3.小麦产品:包括小麦、小麦粉和种用小麦
4.大麦产品:包括大麦、加工大麦和种用大麦
----------------------------------------
://vip.bokee/20080118463820.html
中国农民正在失去国际国内市场
作者:李昌平 2008-01-18 14:41:02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中国农民正在失去“两个市场”。一个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例如,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国内市场70%的份额已经被外国企业占有;另一个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国外市场,例如,蔬菜及其加工品的日本、韩国和欧洲市场,原本是中国大陆农产品的传统优势市场,但现在却正被进入中国的外资农业企业逐步替代。
中国的农业政策存在严重缺陷。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被迫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如果说农业第一发展阶段的政策目标是追求量的增长,第二发展阶段是追求农产品品质和价格的提升,那么第三发展阶段的政策核心目标则是占有市场份额,获得持久的市场份额收益。
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主要政策措施是“组织密集+技术密集(质量提高为主)+资本密集+品牌密集+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这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依然还对他们的农业组织实行高额补贴的原因。
两年前笔者就曾经撰文警告:如果中国农民失去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趋势不变,后果会非常严重,第一,中国将失去农产品定价权;第二,小农随时都面临大面积破产或成为资本家俎上之肉的威胁。譬如,前两年豆农就破产了不少,棉农、奶农等现在都已经是俎上之肉了。
笔者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民在农业领域的收入增长将逐年下降,小农家庭简单再生产将不得不依靠家庭成员在城市就业的收入维持,但中国更多的小农将会被迫放弃小农家庭经营,中国农村将迎来一个快速兼并时代。这个时代的来临,将带来四个根本性转变:农村问题转变为城市问题;农民问题转化为工人问题;国内二元经济矛盾转化为国际贸易摩擦;经济和社会问题将转变为政治问题。这也许是中国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转变,对中国的考验也许才真正开始。
---------------------------------------------------
://.cqvip/QK/83618X/2002003/6233969.html
上面的链接有毕克贵 宁霜合著的《加入WTO对东北地区粮食产业的影响及对策》我这里网速奇慢,你自己下载吧。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呵呵,我又来了
中国食用油十大品牌?
1、外观不同
榴梿是一种锦葵目、木棉科巨型的热带常绿乔木,叶片长圆,顶端较尖,聚伞花序,花色淡黄,果实足球大小,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果肉是由种皮的肉包组成,肉色淡黄,粘性多汁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水果。
波罗蜜是桑科波罗蜜属植物,常绿乔木,高10-20米,胸径达30-50厘米;托叶抱茎环状,遗痕明显。叶革质,螺旋状排列,椭圆形或倒卵形。
长7-15厘米或更长,宽3-7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成熟之叶全缘。花雌雄同株,花序生老茎或短枝上,雄花序有时着生于枝端叶腋或短枝叶腋。
聚花果椭圆形至球形,或不规则形状,幼时浅**,成熟时黄褐色,表面有坚硬六角形瘤状凸体和粗毛;核果长椭圆形。
2、分布范围不同
榴莲原产地是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也有一些人认为原产于菲律宾。榴梿生长地遍布东南亚,其主要生长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其它种植榴梿地方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西印度群岛、佛罗里达州、夏威夷、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利尼西亚群岛、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加坡。
菠萝蜜可能原产于印度西高止山;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和马来西亚有引种栽培;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博白、陆川、龙州、宁明、隆安、靖西、百色、那坡和田东等县)和云南(南部)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3、营养价值不同
榴梿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使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榴梿营养价值极高,经常食用可以强身健体,健脾补气,补肾壮阳,暖和身体。
波罗蜜是水果,木本粮食和珍贵用材兼备的热带树种,速生、美观、产果量高。果实特大,大的15-20千克,一般重7.5-10千克,素有果中王之称。
成熟果实的包肉富含糖类和维生素C等,为上等水果,味甜蜜浓香,也可调制饮料,或者制成果下、罐头和酿酒筹。种仁占全果重15-30%,淀粉含量高,炒食或煮食,味如板栗。
百度百科-菠萝蜜
百度百科-榴莲
油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你都知道吗?
食用油的官方品牌排行榜,早几年去就取消了。
我只能告诉你,排名并不能直接决定油类的好坏,主要是依据品牌的名气大小来排的,并没有实质的好坏区别,这个很难讲清楚。最近也有很多新的比较大食用油品牌出现。
我一般辨别食用油的健康放心程度是通过他们背后企业的规模大小,制作工艺来划分。接下来我就盘点一下国内大型的食用油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一、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拥有国内一流的玉米油生产线,专注心脑血管健康,26年专注玉米油生产,拥有领先行业的“6重保鲜锁”创新工艺。配套物流、金融、国际贸易等产业的全国大型企业。控股西王食品、西王特钢、西王置业三家上市公司和西王集团财务公司。位列2016中国企业500强第404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99位。分别于2006年5月、2010年8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中国糖都(淀粉糖)”、“中国玉米油城”。
二、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国际领先的全球大粮商之一,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全球布局、全产业链、拥有最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的农业及粮油食品企业,在全球粮食主产地和需求增量最大的新兴市场间搭设稳定的粮食走廊。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集团旗下拥有11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大悦城地产、中粮肉食、福田实业七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糖业、酒鬼酒、中粮地产、中粮生化四家内地公司。
三、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
益海嘉里旗下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 “海皇”、“丰苑”、“金味”、“锐龙”、“绿涤”、“洁劲100”等著名品牌,产品涵盖了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米粉、豆奶、餐饮专用粮油、食品原辅料、油脂化工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集团在国内建立了网点广泛、点面结合、渠道畅通的营销网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民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集团现拥有员工两万余人,下设30多个生产基地,横跨食用油、调味品、蔬菜加工等多个行业。食用油年生产能力100万吨,调味品年生产能力30万吨。成立了230多个销售分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销售收入实现了连续三十年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五、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汇福粮油集团是有着30年油脂工业发展史,17年集团产业发展史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尤其是1999年集团成立以来,恪守“树立民族品牌 致力人类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以国家意识、世界眼光,布局全球,在河北燕郊建成了300万吨的粮油加工厂。目前,汇福粮油在京津冀的市场占有率已达30%;同时,汇福粮油积极响应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先后在美国、巴西、阿根廷、香港分别成立国际贸易公司;在巴西的南圣弗朗西斯科建设了自己的港口,是中国在巴西唯一拥有港口的民营粮油加工企业;投6.8亿美金购买了11艘远洋货轮,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船队的民营粮油企业;建设了18条铁路专用线,完善了汇福现代粮食物流系统。
六、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九三集团)是北大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拥有集种植、收储、物流、加工、营销全线的中国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总部位于哈尔滨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黑龙江九三、北安、宝泉岭、哈尔滨大豆制品、惠康食品、北大荒豆制品、吉林长春、辽宁铁岭、大连、天津、南京、四川成都、广西惠禹等13个生产子公司和香港、芝加哥、圣保罗等3个海外经贸公司,9个涉足营销、物流、农产品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专业化公司,5个参股公司。
七、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旗下共有“海狮”、“金海狮”、“乐惠”、“友益”及“玉兰”等食用油品牌。其中,“海狮”是主导品牌,拥有10大类(橄榄油、油茶籽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非转基因大豆油、玉米油、芥花油、菜籽油、大豆油、调和油等)60多个品种的小包装食用油产品;以及5大类( 葵花籽油、非转基因大豆油、菜籽油、大豆油、食用调和油等)10多个品种的餐饮食用油产品。
八、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的主导产品为玉米油、特种铝合金工业型材、轻量化专用车等。长寿花系列产品是中国粮油学会监制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营养健康食品、清真食品、全国食用油市场公认十佳放心品牌等,公司先后荣获中国营养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全国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明星专利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九、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
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粮食流通和国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履行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加强仓储管理,建立健全储备粮轮换机制,2005年以来作为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主体,较好完成一系列政策性粮油收储、抛售、调运任务,有效发挥了调控主力军作用。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运行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完成国家粮食调控任务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有效减轻了财政负担,较好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十、汇福粮油集团
汇福粮油集团创建于1999年10月,是一家以加工大豆、生产食用油和豆粕为主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年加工大豆能力300万吨,年生产一级大豆油55万吨,豆粕240万吨,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八年的创新发展,集团已拥有粮油加工、房地产开发、宏基伟业建筑材料、四星级大酒店、三河现代物流园区、汇福国际健康中心等六大企业板块。其中汇福粮油已发展成为年加工大豆能力300万吨,年生产一级大豆油55万吨,豆粕240万吨的国家大型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棕榈[lǘ]油一种食用油,暂时没有公布坏处,好处就和其他植物油是类似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用的多。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东南亚和非洲作为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是世界前三大生产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市场总量的20%。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受全球棕榈油种植面积扩张以及成熟棕榈油面积提高等因素影响,201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继续增加,或创下历史新高。
2012年年底,国内棕榈油现货市场回暖,主要是“两节”需求启动刺激终端贸易商加快购。但与此同时,国内棕榈油进口到港速度加快,远超需求增加量;棕榈油进口成本下滑,远期预期更低。
主要产地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其中马来西亚的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印度尼西亚也占20%左右。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1]
油棕籽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油棕树最早源自西非。工业棕榈油是红色的,从棕榈树皮提取,而棕榈仁油是白色的,从里面的内核提取。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生产过程是复杂的。主要经过以下几个工序:除菌、提炼、漂白、除臭。
最后,我们送去存储之前得到了棕榈油和棕榈仁油。
棕榈树的种植始于19世纪初,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创造对蜡烛制造和机械用润滑剂对棕榈油的需求。
刚开始棕榈油由西非农民供应,紧接着1848年荷兰殖民者把棕榈油种植带到爪哇。1910年英格兰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尔顿和银行家亨利美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森达美公司,种植棕榈树生产棕榈油。
棕榈油是世界用量领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仁油和橄榄油。然而,2004年以来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
中国是全球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每年食用油的消费总量高达2500多万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近一步引发了社会对粮油产品的关注。
与其他油种的“依赖进口模式”不同,在棕榈油市场中国以国家粮油安全战略为基本出发点,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而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聚龙集团”),便是准确捕捉市场先机的佼佼者。[2]
早在2006年底,聚龙集团便远涉印度尼西亚,在世界最大的棕榈油原产地建起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经过十数年的努力,聚龙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棕榈油贸易领域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内企业。
截止2014年,聚龙集团在加里曼丹岛上已拥有13万公顷棕榈种植用地,其中5万公顷种植完毕,总产能120吨/小时的两座配套压榨厂投入使用,累计投资超过3.4亿美元,解决当地6500人就业。2012年聚龙集团在国内棕榈油市场销售占比达20%,年度油脂经营总量超过100万吨,销售收入总额达142亿元。[3]
提取工艺
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
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油色拉油(RBD PKO)。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榈油酸(PFAD)、棕榈液油(简称OLEAN)、棕榈硬脂(简称STEARINE或ST)。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棕榈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值增长很快,因此要及时精炼或分提。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营养成分
棕榈油也被称为饱和油脂,因为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
作为一种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棕榈油曾经被推测有可能会增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但经过许多专家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原因是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是不同的,棕榈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胆固醇提高的物质在棕榈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棕榈油中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600-1000mg/kg)、类胡萝卜素(500-700mg/kg)和亚油酸(10%)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一些研究人员曾针对不同的人种(欧洲、美洲、亚洲)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榈油是一种完全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
(注:更多成分详细介绍还可翻阅
参考资料:
[4] )特点
[5] 棕榈油在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市场上常把低酸值的棕榈油叫做软油,高酸值的油则叫做硬油。
1.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烟点高,故用作油炸食品很合适。
2.可将棕榈油进行分提,使固体脂肪与液体脂肪分开。其中固体脂可用来代替昂贵的可可脂作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液体油脂用作凉拌或烹饪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经分提的棕桐油用于制皂工业。用棕榈油生产的肥皂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
3.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为了进一步提高棕榈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高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工作已在积极进行,国外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新鲜的棕榈仁油呈乳白色或微**,有如固体的稠度,具有令人喜爱的核挑香味。棕榈仁油在贮藏时容易氧化分解,气味变得辛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