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森美孚排名_美孚和埃克森油价
1.中国的油价为什么这么便宜?
2.太仓埃克森美孚怎么样
3.美孚属于哪个国家的品牌
4.金美孚和超金美孚的区别
5.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6.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国际大石油公司
在《财富》杂志本年度美国500强上市公司排名名单中,暴涨的能源价格把埃克森美孚推到了首位。时隔四年后再度登顶的埃克森美孚公司2005年361亿美元的利润创造了美国公司的历史之最,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500强排行榜上排在其后的沃尔玛、通用汽车、雪佛龙、福特汽车四家公司的利润总和。
2005年,埃克森美孚还超越了通用电气,以3750亿美元的总市值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其油气日产量也几乎达到了科威特整个国家日产量的两倍。超越华尔街预期的高额年利润,强大的市场影响力,遍布六大洲的能源储备……几乎从任一评价标准来看,这家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被评为美国最强的公司都当之无愧。 分析师指出,油气价格上涨是该公司利润创下新纪录的重要原因,但埃克森美孚严格的投资标准和成本控制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分析师说:“只有当很有把握能获得高于他们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时,埃克森美孚才会投资。他们的回报率是业内最高的。”
1月退休的埃克森美孚前CEO-雷蒙德就曾表示,埃克森在做投资时一向谨慎,考虑的投资年限会很长,有的长达20年甚至30年左右。以埃克森在安哥拉的项目为例。1993年,埃克森购买了在安哥拉的开采权,但直到2004年才开始投产。在雷蒙德看来,如果决策出现失误,即使在繁荣时期也有可能一败涂地。他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在市道好时,专注和克制愈发显得重要。” 接替雷蒙德出任埃克森美孚新CEO的迪勒森和雷蒙德一样,也是个保守谨慎的人。虽然他手上的埃克森美孚有足够的实力通过各种并购交易进一步扩张势力,但迪勒森表示,在油价下跌之前,他不倾向于进行大型的交易。迪勒森奉行的政策与雷蒙德相当一致,雷蒙德执掌时期的埃克森就是在1998年油价跌至最低时收购了美孚。
同时,对于新上任的迪勒森来说,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到2009年时将公司日产量从410万桶提高至500万桶,因为在他看来,未来油价不太可能持续高涨,埃克森美孚今后想要继续获得巨额利润,不能被动地依靠高油价。业内人士分析,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埃克森美孚每年都要以近5%的速度增加能源生产量。
不轻易实施收购,又要提高年产量,对迪勒森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作为美俄商业委员会一员的他,曾经在代表美国同俄国进行油气方面交易谈判时展露过自己的谈判才华,也要用这样的谈判才华,同尼日利亚及安哥拉等石油出产国进行谈判,以实现到2010年底增产近100万桶的目标。
中国的油价为什么这么便宜?
未来石油价格肯定会反弹,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石油需求量大跌30%以上,油价自然会下跌。再加上,此前沙特、俄罗斯坚持不减产,又给油价重击。目前,油价已经在20美元/桶的区间上下徘徊。趣评之所以会认为油价必然反弹,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美国会极力保住页岩油产业,必然要抬升油价;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第三,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石油需求会反弹;第四,石油价格一直都是波动性的,有涨有跌。
第一,美国会极力保证页岩油产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低于35美元/桶,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就要赔钱。页岩油开采成本比较高,约在35美元/桶-45美元/桶之间。美国传统能源行业是美国总统川普最重要的金主之一,川普为何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为了这些传统能源行业的利益。所以,油价下跌以后,川普才不断呼吁沙特与俄罗斯。为了能够连任,为了继续争取能源产业的支持,川普也必然会出手提升油价。
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2016年,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了减产协议。等到了2020年2月,俄罗斯拒绝继续减产,决定增加产量,也是导致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在俄罗斯拒绝减产以外,沙特也声明要提升石油产量。
现如今,俄罗斯与沙特达成了减产协议,两国每天减产110万桶原油。在两国宣布减产以后,国际油价有所反弹。未来,并不排除俄罗斯与沙特会继续减产,以保证原油价格反弹。毕竟,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俄罗斯与沙特都非常不利。
第三,国际石油需求会有所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石油需求暴跌, 这是油价下跌的最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在3月6日-4月7日这一个月之内,石油需求由2180桶/天下跌到了1410桶/天。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减缓,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会增加,国际油价自然也会回升。现如今,20美元/桶区间徘徊,确实属于不正常的低价。
第四,石油价格具有波动性。国际原油价格本来就是波动的,20美元/桶-40美元/桶根本就不是常态。在2010年之前,国际油价还曾经超过100美元/桶。趣评认为,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油价就会恢复到40美元/桶-50美元/桶的区间。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品,又关系到美元的霸权地位,价格既不会长期维持高位区间,又不会长期维持地位区间。
太仓埃克森美孚怎么样
国家给补贴!
--------------------------------------------
“涨价时与国际接轨、降价时讲中国国情”,这话是针对国际油价一路下跌,国内油价却迟迟不降说的,但挨批的石油石化企业也是一脸委屈:国际油价虽然降了,可国内油价还是比国际油价低得多啊,我们的炼油企业还是在亏损啊!
石油巨头的抱怨肯定会招来一片骂声,但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事实: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国内的价格都大大低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让我们比较一下上周北京和伦敦97号无铅汽油的价格:北京是5.42元人民币/升,伦敦0.9英镑(合人民币14元)。英国的油价与德法比荷意等欧盟国家相当。美国的油价大大低于欧盟,但也比中国高出20%左右。
按照常理,东西卖的便宜,企业的利润就不应该很高。奇怪的是,国内石油公司的利润率反而高过欧美同行,比如2005年中石油的利润率是26.2%,埃克森美孚的利润率只有10.6%。这一差距不可能用成本控制或技术先进等因素来解释,仅举一个指标,中石油的员工数量十倍于埃克森美孚,运营成本怎么可能比后者低?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低价下的高利润呢?奥秘之一是税收,欧美石油公司要向政府交纳高额税赋,政府则将税款用于公共服务。让我们比较一下英国和中国燃油价格中的税率,英国油价中税的比例高达70%以上,而中国是30%左右。资源税一项,中国公司每吨是14-30元人民币,只有海外同行的几十分之一(美国公司超过130美元/吨)。这些少交的税款,就变成了国内石油巨头的利润。可以说,税赋的差距是国内石油行业获得暴利的决定性因素。
奥秘之二是国内公司可以用原油环节的利润来弥补炼油环节的薄利或亏损。中石油中石化都是集勘探开采炼油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各业务板块间可以交叉补贴。成品油价格国内确实低于国外,但原油价格国内却高于国外。比如8月份进口原油的到岸价折合人民币约4133元/吨,国内大庆原油价格则是4493元/吨。
国内石油巨头的高利润还得益于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2000年左右中石油中石化曾经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竞争场面,双方为了争夺油站针锋相对,各显神通。但最近几年他们视垄断为正常,常常公开开会议论提价,制定行业准则,使得中国的石油市场几乎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系的天下。没有竞争压力,自然就没有降价的压力。
所以一方面是跟国际相比我们的油价低,有上涨空间,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油价而言中国的石油行业已经是暴利了,如果再涨价,岂不是推波助澜?这一矛盾,只能通过资源价格改革和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来解决。中国目前的油价并非一个市场的产物,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逐步让市场来决定石油的价格,政府的调控手段应由直接定价转向以税收为主的间接调控。比如通过资源税来调节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公司的生产行为,促使他们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而酝酿已久的燃油税应从需求方面调控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减少非理性消费及浪费。
如果采用市场定价,中国油价的上涨将不可避免,因为中国石油储量有限,石油消费却高速增长,被人们寄予厚望的风能、太阳能在20年内又难以挑战石油天然气的能源消费主体地位。
面对如此前景,我们实在应当反省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有过西方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感觉到,发达国家的富人和中国的富人生活状态差不多,但中国的富人更具有炫耀性,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更厉害。发达国家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从油价这个方面来说,富人可以买车,但你要买很贵的油来缴税,周一至周五进城还得交拥堵费,国家利用这笔税费来治理环境,来让穷人也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所以,中国的油价到底是高是低,这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言蔽之的问题
美孚属于哪个国家的品牌
太仓埃克森美孚好。太仓埃克森美孚有五险一金、早九晚六、周末双休公仔在10k左右。埃克森美孚(太仓)石油有限公司于1995年09月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TEOHSONGPING(张松彬),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制造、调配润滑油、润滑脂,相关石化产品的加工及上述自产产品的销售。
金美孚和超金美孚的区别
美孚属于美国的品牌。
标准石油公司后继者之一的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1999年美孚石油和埃克森石油(标准石油公司后继者之一的新泽西标准石油曾先后使用埃索、埃克森等名称)合并为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
美孚润滑油又称美孚机油,品种繁多。美孚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美孚1号是合成机油中美孚润滑油产品的最高系列。金美孚是该系列中最先进的产品。适用型号:银色美孚1号适合大部分日系车和欧美车,因为日系车对机油的要求没有欧美高档车高,银色美孚已经可以满足所有需求。
美孚公司发展历程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第一口工业性油井后,偏僻的泰斯维尔小镇一时人口剧增,地价飞涨,石油公司纷至沓来,油价瞬息万变,在那强手如林的石油狂潮中,精明的洛克菲勒没有随波逐流。
洛克菲勒发现卖一加仑煤油所得等价于卖2桶原油。于是,他果断地从石油行业的下游入手,1865年收购了与他合伙的英国人克拉克的炼油厂,获得了大量资金,在石油上站住了脚根。
到19世纪末,美孚石油公司的经营触角,已伸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在现代资本主义和商业发展中的巨大成就,被载入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史册。洛克菲勒成为全美国最富有的人,他登上了美国石油工业的巅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美孚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根据查询百度贴吧得知,美孚超金和金美孚是埃克森美孚公司旗下的机油品牌,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1.质量等级:一般来说,金美孚属于全合成机油中的高等级机油,而超金则属于中等档次的机油产品。这表示金美孚的性能指标通常会比超金更高,更先进。不过这只是理论分析,实际性能还要考虑机油的具体型号,规格等因素。
2.用途方面:这两种产品的用途可能有所差异。虽然目前没有具体信息公布两者的适用车辆类型差别,但总体来说,由于金美孚是一款更加高级的润滑油,它应该更适合需要最高品质的汽车使用。相比之下,超金的定位可能会略低一些,适合一般的汽车使用。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国际大石油公司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政府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资源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97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资源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资源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皇家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皇家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资源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采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资源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资源国推动天然气资源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资源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资源国为开发“困气资源”(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资源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资源”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计划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AG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政府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计划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采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资源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政府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资源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97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资源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资源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皇家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皇家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
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资源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
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采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资源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
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资源国推动天然气资源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资源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资源国为开发“困气资源”(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资源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资源”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计划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AG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政府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计划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采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资源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