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金价变动的财阀_导致金价下跌的原因
1.日本资源贫乏明治维新是怎么发展经济的
2.国际金价若崩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摩根最初是如何通过黄金聚敛的?
4.为什么约翰·摩根被人们称为“金融界的疯子”?
5.约翰·摩根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
一个世纪前,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像巨人一样支配着整个金融世界。作为创建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地域广泛的铁路帝国的幕后策划人物,在几十年里,他都是美国民间的核心银行家。摩根在许多方面塑造着他那个世界,然而他去世以后还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有人称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英雄,也有人诋毁他是贪婪的强盗大亨。
金融界疯子的诞生摩根少年时代开始游历北美西北部和欧洲,并在德国哥西根大学接受教育。从哥西根大学毕业后,摩根来到邓肯商行任职。摩根特有的素质与生活的磨炼,使他在邓肯商行干得相当出色。但他的过人的胆识与冒险精神,却经常害得总裁邓肯心惊肉跳。
一次,在摩根从巴黎到纽约的商业旅行途中,一个陌生人敲开了他的舱门:“听说,您是专搞商品批发的,是吗?”
“有何贵干?”
摩根感觉到对方焦急的心情。
“啊!先生,我有件事有求于您,有一船咖啡需要立刻处理掉。这些咖啡算是一个咖啡商的,现在他破产了,无法偿付我的运费,便把这船咖啡作抵押,可我不懂这方面业务,您是否可以买下这船咖啡。很便宜,只是别人价格的一半。”
“这事很着急吗?”摩根盯住来人。
“是很急,否则这样的咖啡怎么这么便宜。”
说着,拿出咖啡的样品。
“我买下了。”摩根瞥了一眼样品答道。
“摩根先生,您这年轻人,谁能保证这一船咖啡的质量都与样品一样呢?”
他的同伴见摩根轻率地买下这船还没亲眼见质量的咖啡,在一旁提醒道。这位同伴提醒的并不假,当时,经济市场混乱,坑蒙拐骗之事,屡见不鲜。光在买卖咖啡方面,邓肯公司就数次遭暗算。
“我知道了,但这次是不会上当的,我们应该签约,以免这批咖啡落人他人之手。”
摩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力。
当邓肯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吓了一身冷汗:
“这混蛋,拿邓肯公司开玩笑吗?”
邓肯这样严厉指责摩根:
“去,去,把交易给我退掉,损失你自己赔偿!”邓肯吼道。
摩根与邓肯决裂了。摩根决心一赌,他写信给父亲,请求父亲助他一臂之力。在望子成龙的父亲默许下,摩根还了邓肯公司的咖啡款,并在那个请求摩根买下咖啡的人的介绍下,摩根又买下了许多船咖啡。
最终,摩根胜利了,在摩根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灾,大幅度减产,咖啡价格上涨二三倍。摩根自己赚钱了。
不久,摩根在父亲的资助下,在华尔街独创了一家商行。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财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首先也是从投机钻营开始的。
这时已是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了全面进击。摩根与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商量出了一个绝妙计划。这天,克查姆来访,说:
“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一段时期北方军队的伤亡惨重!”
摩根敏感的商业神经被触动了:“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
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点?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
“让伦敦匹保提和自己的商行以共同付款方式,先秘密买下500万美元的黄金。一半先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来,只要把汇款消息稍微泄露一下……到那时,我们就把留下来的那一半抛出去!”
“你这个主意跟我不谋而合,现在还有一个良机,那就是我们军队准备进攻查理斯敦港。如果现在黄金价格猛涨,那么这场军事行动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又会使黄金上涨。”
“这回我们可要大赚一笔了!”
这两个谈话者一个是摩根,另一个是他的同伴克查姆。两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先秘密买下400万—500万美元的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将往伦敦汇黄金之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许多人都应该知道北方军队新近战败的消息了,金价必涨无疑。这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以高价抛出去。果然,当摩根与克查姆“秘密”地向伦敦汇款时,消息走漏了,结果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黄金价格上涨,而且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当然,摩根、克查姆坐收渔翁之利。对于金钱的追求,使他们敢于藐视一切,包括国家、法律、民族利益。美国政府不得不对这次经济恐慌的原因,组织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写道:
“导致这次经济恐慌的根源,是一次投机行为。据调查是一个叫摩根的青年人背后操纵的。”
刚刚赢得一次投机胜利的摩根,又踌躇满志地盘算着再一次的投机。
年,美国内战正酣。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
“到哪儿才能弄到武器呢?”摩根在宽大的办公室,边踱步边沉思着。
“知道吗?听说在华盛顿陆军部的库内,有一批报废的老式霍尔,怎么样,买下来吗?大约5000支。”克查姆又为摩根提供生财的消息了。
“当然买!”
这是天赐良机。5000支!这对于北方军队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数字,当然使摩根垂涎三尺。枪终于被山区义勇军司令弗莱蒙特少将买走了,56050美元的巨款也汇到了摩根的账下。
“这是比南军更可怕的武器。”由于错买了这些废枪,而以渎职罪免去司令职务的弗莱蒙特少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了。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当政府的代表问及摩根,是否有法解决。
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摩根巧妙地与新闻界合作,宣传美国经济和战争的未来变化,并到各州演讲,让人民起来支持政府,购买国债是爱国行动。结果4亿美元债券奇迹般地消化了。
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舆论界对于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现在成为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姿态出现了。
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它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巨债。
摩根经过与法国总统密室谈判,决定承揽推销这批国债的重任。那么如何办好这件事呢能不能把华尔街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咖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克查姆时,克查姆大吃一惊,连忙惊呼:
“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查姆说的一点也不错,摩根的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疑,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式经营。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其实摩根又何尝不知这些呢?但他仍坚持要克查姆把这消息透漏出去。摩根凭借着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事情不会像克查姆想象得那么糟,机会是会来的。
如摩根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一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太胆大包天了!”“金融界的疯子!”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旋人这场争论的旋涡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摩根并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已想到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
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而摩根却缄口不言,静待机会的成熟。《伦敦经济报》猛烈抨击道:“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由匹保提的接班人——发迹于美国的投资家承购。为了消化这些国债并想出了所谓联合募购的方法,承购者声称此种方式能将以往集中于某家大投资者个人的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而分散给一般大众。乍看之下,危险性似乎因分散而减低,但若一旦发生经济恐慌时,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将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快速扩张,反而增加了投资的危险性。”
而摩根的拥护者则大声呼吁:
“旧的金融规则,只能助长经济投机,这将非常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信誉。投资业是靠光明正大获取利润,而不是靠坑蒙拐骗。”
随着争论的逐步加深,华尔街的投资业也开始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轻举妄动。
舆论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在它的脚下动摇。软弱者在舆论面前,会对自己产生疑问。而只有强者才是舆论的主人,舆论是强者的声音。
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不再需要喧闹时,华尔街的人们开始退却。
“现在华尔街需要的是安静,无论什么规则。”
这时,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在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机会女神青睐了。
摩根的战略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决断力,都是超乎寻常的。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最终取得胜利。
日本资源贫乏明治维新是怎么发展经济的
一个世纪前,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像巨人一样支配着整个金融世界。作为创建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地域广泛的铁路帝国的幕后策划人物,在几十年里,他都是美国民间的核心银行家。摩根在许多方面塑造着他那个世界,然而他去世以后还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有人称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英雄,也有人诋毁他是贪婪的强盗大亨。
摩根少年时代开始游历北美西北部和欧洲,并在德国哥西根大学接受教育。从哥西根大学毕业后,摩根来到邓肯商行任职。摩根特有的素质与生活的磨炼,使他在邓肯商行干得相当出色。但他的过人的胆识与冒险精神,却经常害得总裁邓肯心惊肉跳。
一次,在摩根从巴黎到纽约的商业旅行途中,一个陌生人敲开了他的舱门:“听说,您是专搞商品批发的,是吗?”
“有何贵干?”
摩根感觉到对方焦急的心情。
“啊!先生,我有件事有求于您,有一船咖啡需要立刻处理掉。这些咖啡算是一个咖啡商的,现在他破产了,无法偿付我的运费,便把这船咖啡作抵押,可我不懂这方面业务,您是否可以买下这船咖啡。很便宜,只是别人价格的一半。”
“这事很着急吗?”摩根盯住来人。
“是很急,否则这样的咖啡怎么这么便宜。”
说着,拿出咖啡的样品。
“我买下了。”摩根瞥了一眼样品答道。
“摩根先生,您这年轻人,谁能保证这一船咖啡的质量都与样品一样呢?”
他的同伴见摩根轻率地买下这船还没亲眼见质量的咖啡,在一旁提醒道。这位同伴提醒的并不假,当时,经济市场混乱,坑蒙拐骗之事,屡见不鲜。光在买卖咖啡方面,邓肯公司就数次遭暗算。
“我知道了,但这次是不会上当的,我们应该签约,以免这批咖啡落人他人之手。”
摩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力。
当邓肯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吓了一身冷汗:
“这混蛋,拿邓肯公司开玩笑吗?”
邓肯这样严厉指责摩根:
“去,去,把交易给我退掉,损失你自己赔偿!”邓肯吼道。
摩根与邓肯决裂了。摩根决心一赌,他写信给父亲,请求父亲助他一臂之力。在望子成龙的父亲默许下,摩根还了邓肯公司的咖啡款,并在那个请求摩根买下咖啡的人的介绍下,摩根又买下了许多船咖啡。
最终,摩根胜利了,在摩根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灾,大幅度减产,咖啡价格上涨二三倍。摩根自己赚钱了。
不久,摩根在父亲的资助下,在华尔街独创了一家商行。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首先也是从投机钻营开始的。
这时已是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了全面进击。摩根与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商量出了一个绝妙计划。这天,克查姆来访,说:
“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一段时期北方军队的伤亡惨重!”
摩根敏感的商业神经被触动了:“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
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点?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
“让伦敦匹保提和自己的商行以共同付款方式,先秘密买下500万美元的黄金。一半先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来,只要把汇款消息稍微泄露一下……到那时,我们就把留下来的那一半抛出去!”
“你这个主意跟我不谋而合,现在还有一个良机,那就是我们军队准备进攻查理斯敦港。如果现在黄金价格猛涨,那么这场军事行动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又会反使黄金上涨。”
“这回我们可要大赚一笔了!”
这两个谈话者一个是摩根,另一个是他的同伴克查姆。两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先秘密买下400万—500万美元的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将往伦敦汇黄金之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许多人都应该知道北方军队新近战败的消息了,金价必涨无疑。这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以高价抛出去。果然,当摩根与克查姆“秘密”地向伦敦汇款时,消息走漏了,结果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黄金价格上涨,而且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当然,摩根、克查姆坐收渔翁之利。对于金钱的追求,使他们敢于藐视一切,包括国家、法律、民族利益。美国政府不得不对这次经济恐慌的原因,组织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写道:
“导致这次经济恐慌的根源,是一次投机行为。据调查是一个叫摩根的青年人背后操纵的。”
刚刚赢得一次投机胜利的摩根,又踌躇满志地盘算着再一次的投机。
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
“到哪儿才能弄到武器呢?”摩根在宽大的办公室,边踱步边沉思着。
“知道吗?皮柏,听说在华盛顿陆军部的库内,有一批报废的老式霍尔,怎么样,买下来吗?大约5000支。”克查姆又为摩根提供生财的消息了。
“当然买!”
这是天赐良机。5000支!这对于北方军队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数字,当然使摩根垂涎三尺。枪终于被山区义勇军司令弗莱蒙特少将买走了,56050美元的巨款也汇到了摩根的账下。
“这是比南军更可怕的武器。”由于错买了这些废枪,而以渎职罪免去司令职务的弗莱蒙特少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了。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当政府的代表问及摩根,是否有法解决。
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摩根巧妙地与新闻界合作,宣传美国经济和战争的未来变化,并到各州演讲,让人民起来支持政府,购买国债是爱国行动。结果4亿美元债券奇迹般地消化了。
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舆论界对于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现在成为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姿态出现了。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它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巨债。
摩根经过与法国总统密使谈判,决定承揽推销这批国债的重任。那么如何办好这件事呢?
能不能把华尔街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咖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克查姆时,克查姆大吃一惊,连忙惊呼:
“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查姆说的一点也不错,摩根的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疑,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式经营。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其实摩根又何尝不知这些呢?但他仍坚持要克查姆把这消息透漏出去。摩根凭借着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事情不会像克查姆想象得那么糟,机会是会来的。
如摩根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一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太胆大包天了!”“金融界的疯子!”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旋人这场争论的旋涡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摩根并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已想到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
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而摩根却缄口不言,静待机会的成熟。《伦敦经济报》猛烈抨击道:“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由匹保提的接班人——发迹于美国的投资家承购。为了消化这些国债并想出了所谓联合募购的方法,承购者声称此种方式能将以往集中于某家大投资者个人的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而分散给一般大众。乍看之下,危险性似乎因分散而减低,但若一旦发生经济恐慌时,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将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快速扩张,反而增加了投资的危险性。”
而摩根的拥护者则大声呼吁:
“旧的金融规则,只能助长经济投机,这将非常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信誉。投资业是靠光明正大获取利润,而不是靠坑蒙拐骗。”
随着争论的逐步加深,华尔街的投资业也开始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轻举妄动。
舆论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在它的脚下动摇。软弱者在舆论面前,会对自己产生疑问。而只有强者才是舆论的主人,舆论是强者的声音。
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不再需要喧闹时,华尔街的人们开始退却。
“现在华尔街需要的是安静,无论什么规则。”
这时,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在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机会女神青睐了。
摩根的战略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决断力,都是超乎寻常的。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最终取得胜利。
法国“银行大王”恰科,是因为得到一位“伯乐”的赏识才获得成功的。
恰科年轻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闲着没事干。为了找工作,他拜访了51家公司,得到的却是51次失败。一天,恰科鼓足勇气开始了第52次寻找工作。他来到法国一家大银行找董事长求职。然而刚一见面,董事长就以他没有银行工作经验和不需要人手为由,将他打发出了办公室。
恰科第52次努力的失败似乎已成定局。
可就在他退出办公室时,他自己并未在意的一个动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失魂落魄的恰科一出门,突然瞥见门前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钉。为了不让它伤到别人,恰科不假思索地把它捡了起来。
他的这个举动正好被董事长看见。董事长马上改变了主意,决定雇用恰科。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小心、考虑周全的人,很适合在银行工作。
第二天,银行给恰科发了录用通知单。
一个晴朗的夏日,一个脏乱的火车候车室内,坐着一位衣服上沾着泥土、满脸疲态的老人。
火车进站,老人起身向检票口走去。
忽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只很大的箱子,显然也要赶这班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直喘粗气。
她看到了那个老人,冲她大喊:“喂,老头,快给我提箱子,我待会给你小费!”
老人拎过箱子就朝检票口走,虽然看起来他是那么的不堪重负。
火车就慢慢启动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要不是你,我非误车不可。”说着,掏出一美元递给老人。
老人并不推辞,微笑着伸手接过。
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对老人说:“您好,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欢迎您乘坐本次列车,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很乐意为您效劳。”
“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地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一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
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着说道,“这一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一个皮鞋专卖店里出售许多质地很好的皮鞋。在这个城市里大家穿的几乎全是从这家专卖店里买的。专卖店的老板很希望这个城市的首富犹太人皮尔斯——家玩具生产商的老板,也能成为他们的顾客。
于是,专卖店给首富皮尔斯寄去了一双皮鞋并附上一封信,说:“人们非常喜欢穿我们的皮鞋。我们真希望您也能成为我们的顾客,盼望您能为这双做工精细的皮鞋寄给我们50块钱。”
第二天一大早,专卖店收到了一个邮包,里面有个玩具娃娃,娃娃的手里有一封信:
“人们非常喜欢我的玩具。我很希望你们也会成为我的顾客并购下我厂最近出品的漂亮玩具娃娃,现通过邮包寄上。玩具价格是51块,扣除皮鞋的钱后,你们再给我寄来1块钱就可以了。”
为什么成功从养50只鸡开始?
弗兰克·珀杜现为珀杜饲养集团公司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该公司为美国第四大家禽公司,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
在他的自传中,他这样说:“我刚10岁就开始干活了,在马里兰州索乐斯堡经营家禽饲养场的父亲,这年给了我50只鸡,并要我自营售蛋业务。
父亲给我的鸡都是些被剔除的蹩脚货,但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们日见改观,茁壮成长。不久,我这些鸡的产蛋率超过了父亲的。
我的部分成功奥秘是观察鸡及其行为特征。比如,我注意到,当在一个鸡笼里关的小鸡较少时,小鸡便得到更好的发育条件。因此我在每个笼里只关5只,这样我饲养的小鸡,比父亲那关在笼中拥挤的小鸡,成长速度要快得多。
养鸡这一份工作使我懂得,节约开支、成本预算和详细记账十分重要。我还懂得了参加管理和专注于生意的每一环节都能学到许多东西。我一直尽最大努力地去工作,我发现努力工作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一个登上顶峰的人抱怨所走的道路。
年,父亲将家禽饲养场放心地全部交付给我,而后,它不断壮大,最终成为一家大型企业。在饲养管理50只鸡时学会的许多经验教训,却一直被我运用至今。
国际金价若崩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日本的发展史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防止两极分化,自强不息。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日本拥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和极为匮乏的自然资源,却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笔者随团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领略世界经济大国的富裕、发达和文明程度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我们在许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学习。其中,最让我们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点、快速度的发展史!
19世纪中叶之前,和中国一样,日本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接触到欧洲的新兴文明。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了日本港,日本国门从此被打开。日本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成为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自此,国内矛盾触发,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也将日本引上了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45年,日本战败,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其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外力下,日本开始了国家改造和经济复苏。196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今天,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我们不能否认,日本创造了一个奇迹。考察日本的发展史,结合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对中国的发展应当有所启示。
改革和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日本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历史上,日本曾为中华文明所折服,虚心向中国学习,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日本看到了西方文明,又虚心向西方学习。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余人的考察团,赴欧美进行了历时22个月的考察访问,对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我们参观日本参议院时,见到大厅里矗立着当年的考察团团长,后来的四任首相、三任枢密院议长的伊藤博文的铜像,日本人民至今没有忘记他。西方取“经”后,日本开始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发达的资本主义道路。二战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20世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收并蓄,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的战略选择
日本是个非常重视人口素质的国家,总人口1.27亿左右,人口密度是我们的2.5倍。在东京等大城市,购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队。日本人无论在车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觉地排队,这种意识体现了日本国民的素质。日本把国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体系。日本的教育制度与我国相似,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初中以下为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高中升学率为96%,大学升学率为50%。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问题。1990年日本制定实施《终身教育法》,以促进形成学习型社会。日本教师的地位很高,公立学校的教师列入公务员行列,其工资高于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员。笔者认为,与日本相比,中国人口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但不能把它看成一个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一切问题都归于此,怨天尤人;而应当在毫不松懈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防止两极分化是日本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
有数据显示,与美、英、德、法等国比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这与日本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关。日本战后的飞速发展阶段,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国家采取的措施得当,社会没有形成两极分化,并逐步消除了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据有关机构调查,日本居民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别人比较处于中档的比例,其满意度1958年为72%,1979年为91%,1989年为87.3%。多数日本人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平等社会”、“无阶层社会”、“同质社会”。日本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维护社会公平是日本二战后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日本战后的发展史很注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缩小。日本解决收入差距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建立比较平等的工资体系,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较小;二是对农户、个体户、中小私营企业的个人所得征税率较低;三是个人所得税递增率高,在日本,你如果拥有1亿日元,实际上只有3000万可以支配。
自强不息是日本的民族精神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已经固化为日本民族的优良品格。许多日本人对军国主义侵略史已经“淡化”,这已经引起国际公愤;但是,他们对自己战败时的惨状却记忆犹新。江户东京博物馆内,不仅存有当年东京等地被炸情况的和录相,还有专门制作的一些场景模型,他们教育后代不要忘记“悲惨的过去”。与日本人交谈,提到日本历史,他们总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被美军轰炸的情景。可见,这些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成为激励其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翻开日本近代史,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变化发展的轨迹:闭关锁国导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国强兵,富国强兵之后便对外侵略,对外侵略险些造成国家破碎,战后的日本又在废墟上再次腾飞。50多年来,日本因战败而迎来了和平,被占领而实现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国际事务的发言权而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这些变化发展尽管有外力在起作用,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其面向未来、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让人赞叹。
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需要积极借鉴日本发展中的有益经验,我们要学会从日本的发展史中获得重要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吸收日本发展模式中的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
资料链接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
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在战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
经济恢复期(1945—1955年)。战争毁灭了日本42%的国民财富,经济混乱,物价飞涨,大量失业,通货膨胀。借助占领军的巨大影响力,日本政府提出了“增加生产以平息通货膨胀,稳定国民生活”的政策,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改革。1949年基本稳定了通货膨胀,经济开始恢复,1953年接近战前水平。
高速增长期(1955—1973年)。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1966年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中速增长期(1974—1991年)。受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靠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被迫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重化工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这期间GDP年均增长4.3%,比高速增长期下降一半。
经济危机并走出困境期。进入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1992—1998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97、1998两年出现负增长,但目前仍是世界经济大国。受到企业效益恢复的刺激,设备投资逐渐复苏,雇佣及收入环境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由于企业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摩根最初是如何通过黄金聚敛的?
一个国家,一种货币。如果这个国家货币发行1亿元是合理的,无论从市场中性利率的角度,还是从潜在增长率的角度。那么这个国家最终发行货币会选择正好1亿,多于1亿,还是少于1亿。
大多数国家,会发行超过需求的货币。
为什么大部分国家会选择尽量多的发行货币?因为涨价相比于降价好接受,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央行宽松的过程,其实就是个经济兑水的过程。兑水,看上去东西多了,但是味道淡了。一罐蜂蜜稀释成很多罐,大家看着这么多罐头信心就足了。
市场经济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是信心不足。而兑水之后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增强信心的。一个国家人民有信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就可以期待。
所以,大多数国家都会选择超过正常需求货币数量发行。这只是个程度问题。为什么如今美元现在还是比较强势?因为美国虽然也兑水,但是相对于日本和欧盟,兑得少多了。后者是负利率的现状。
好了,货币兑水增强了信心,但是兑水不能无限兑,蜜罐子里面的蜜味道越来越淡,最后是会被人发现的。所以,货币超发就是一种税收,税收的核心“拔鹅毛还不让鹅叫唤”。如果被鹅发现了,那么人们就会全部将货币继续洒出去,去投资,消费。反正今天买东西,一定比明天划算。这个时候,没有储蓄的货币全部去流通在市场,就是恶性通货膨胀。
简单总结:技术所有国家都超发货币,只是有些程度严重,有些程度温和。那么所有货币相对来说,有强有弱。但是从长期看,所有的货币都应该是贬值的。有些国家由于恶性通货膨胀,贬值会更加惊人。
那么,黄金,就是现阶段公认的避险工具。如今的传统避险工具是黄金和美国国债。其他货币有风险,美国国债作为巨量发行,略有收益的投资产品,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如果日元贬值,我们说的是日元相对于美元贬值。那么美国国债既有利息,也有升值。
而如果美元出了问题,实施了宽松,即使你买美国国债,也会贬损价值。此时,你就要选择一种国际货币来替代美元。现如今,还是只有黄金。在1987年美股崩盘的那一刻,先是股市暴跌,资金涌入美元,美元指数上升,继而美元指数下跌,资金又涌向黄金。
所以,黄金什么情况下崩盘?一个情况是黄金作为国际通用投资品被替代,比如被一种数字货币,现阶段,还没有这个危险。另一个情况就是美元大幅度的升值,美国人不宽松,紧缩到一定程度。两者都可以实现。
但黄金崩溃几率很小。在现如今的经济阶段。我们看到了全球一个宽松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为什么约翰·摩根被人们称为“金融界的疯子”?
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也是先从投机钻营开始的。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1861~1865年)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全面进击。摩根与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商量出了一个绝妙计划。精心策划起来——他们先秘密买下400—500万美元的黄金,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将往伦敦汇黄金之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有许多人都知道北方军队新近战败的消息,金价必涨无疑,那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以高价抛出去。
当摩根与克查姆“秘密”地向伦敦汇款时,消息走漏了,结果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黄金价格上涨,而且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摩根、克查姆大赚了一把。
约翰·摩根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约翰·摩根毫无疑问是华尔街的金融奇才,在其创业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冒险和投机钻营。在帮助法国政府发行公债中,大胆改造,终于创建了金融联合公司“辛迪加”。
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也是先从投机钻营开始的。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1861~1865年)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全面进击。
摩根与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商量出了一个绝妙计划。
克查姆说:“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北方军队的伤亡惨重!”
摩根敏感的商业神经被触动了:
“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
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点,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
两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先秘密买下400—500万美元的黄金,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将往伦敦汇黄金之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有许多人都知道北方军队新近战败的消息,金价必涨无疑,那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以高价抛出去。
当摩根与克查姆“秘密”地向伦敦汇款时,消息走漏了,结果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黄金价格上涨,而且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摩根、克查姆大赚了一把。
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
“到哪才能弄到武器呢?”
摩根在宽大的办公室,边踱步边沉思着。
“知道吗?摩根,听说在华盛顿陆军部的库内,有一批报废的老式霍尔,怎么样,买下来吗?大约5000支。”克查姆又为摩根提供生财的消息了。
“当然买!”
这是天赐良机。5000支!这对于北方军队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数字。枪终于被山区义勇军司令弗莱蒙特少将买走了,56050美元的巨款也汇到了摩根的账下。
“这是比南军更可怕的武器。”由于错买了这些废枪,而以渎职罪免去司令职务的弗莱蒙特少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美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了。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美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
当政府的代表问及摩根,是否有办法解决。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摩根巧妙地与新闻界合作,宣传美国经济和战争的未来变化,并到各州演讲,让人民起来支持政府,购买国债是爱国行动。结果4亿美元债券奇迹般地消化了。
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
舆论界对于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成了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姿态出现了。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它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巨债。摩根经过与法国总统密使谈判,决定承揽推销这批国债的重任。那么如何办好这件事呢?
能不能把华尔街各行其事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000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亲密的伙伴克查姆时,克查姆大吃一惊,连忙惊呼:
“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查姆说的一点也不错。摩根的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嫉,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式经营。
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他要克查姆把这消息透漏出去。
正如摩根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一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他太胆大包天了!”
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卷入这场争论的旋涡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
摩根并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已想到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
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而摩根却缄口不言,静待机会的成熟。
《伦敦经济报》猛烈抨击道:“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由匹保提的接班人——发迹于美国的投资家承购。为了消化这些国债想出了所谓联合募购的方法,承购者声称此种方式能将以往集中于某家大投资者个人的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而分散给一般大众。乍看之下,危险性似乎因分散而减低,但若一旦发生经济恐慌时,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将犹如排山倒海快速扩张,反而增加了投资的危险性。”
而摩根的拥护者则大声呼吁:“旧的金融规则,只能助长经济投机,这将非常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信誉。投资业是靠光明正大获取利润,而不是靠坑蒙拐骗。”
随着争论的逐步加深。华尔街的投资业也开始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轻举妄动。
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不再需要喧闹时,华尔街的人们开始退却。
“现在华尔街需要的是安静,无论什么规则。”
这时,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是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机会女神青睐了。摩根的战略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决断力,都是超乎寻常的。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切都表明,他的胜利是一个强者的胜利,而不仅仅是利用舆论的胜利。
摩根作为开创华尔街新纪元的金融巨子,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钱中度过,他赚的钱不下百亿,但他死后其遗产只有1700万美元。
摩根从投机起家,却对投机深恶痛绝,并针对华尔街的这一弊端加以改造,创造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经营管理体制。他为聚敛财富而不择手段,而他却又敬重并提拔待人忠诚的人。
摩根在他76岁生日时逝去,他成功的经营战略,至今仍影响着华尔街。
约翰·摩根毫无疑问是华尔街的金融奇才,在其创业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冒险和投机钻营。在帮助法国政府发行公债中,大胆改造,终于创建了金融联合公司“辛迪加”。
摩根的金融管理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也是先从投机钻营开始的。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1861~1865年)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全面进击。
摩根与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商量出了一个绝妙计划。
克查姆说:“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北方军队的伤亡惨重!”
摩根敏感的商业神经被触动了:
“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
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点,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两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先秘密买下400—500万美元的黄金,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将往伦敦汇黄金之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有许多人都知道北方军队新近战败的消息,金价必涨无疑,那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以高价抛出去。
当摩根与克查姆“秘密”地向伦敦汇款时,消息走漏了,结果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黄金价格上涨,而且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摩根、克查姆大赚了一把。
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
“到哪才能弄到武器呢?”
摩根在宽大的办公室,边踱步边沉思着。
“知道吗?摩根,听说在华盛顿陆军部的库内,有一批报废的老式霍尔,怎么样,买下来吗?大约5000支。”克查姆又为摩根提供生财的消息了。
“当然买!”
这是天赐良机。5000支!这对于北方军队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数字。枪终于被山区义勇军司令弗莱蒙特少将买走了,56050美元的巨款也汇到了摩根的账下。
“这是比南军更可怕的武器。”由于错买了这些废枪,而以渎职罪免去司令职务的弗莱蒙特少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美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了。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美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
当政府的代表问及摩根,是否有办法解决。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摩根巧妙地与新闻界合作,宣传美国经济和战争的未来变化,并到各州演讲,让人民起来支持政府,购买国债是爱国行动。结果4亿美元债券奇迹般地消化了。
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笔酬金。
舆论界对于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成了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姿态出现了。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它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巨债。摩根经过与法国总统密使谈判,决定承揽推销这批国债的重任。那么如何办好这件事呢?能不能把华尔街各行其事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000万美元,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亲密的伙伴克查姆时,克查姆大吃一惊,连忙惊呼:
“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查姆说的一点也不错。摩根的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嫉,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式经营。
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他要克查姆把这消息透漏出去。
正如摩根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一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他太胆大包天了!”
“金融界的疯子!”
摩根一下子被舆论的激流卷入这场争论的旋涡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
摩根并没有被这阵势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已想到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
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而摩根却缄口不言,静待机会的成熟。
《伦敦经济报》猛烈抨击道:“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由匹保提的接班人——发迹于美国的投资家承购。为了消化这些国债想出了所谓联合募购的方法,承购者声称此种方式能将以往集中于某家大投资者个人的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而分散给一般大众。乍看之下,危险性似乎因分散而减低,但若一旦发生经济恐慌时,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将犹如排山倒海快速扩张,反而增加了投资的危险性。”
而摩根的拥护者则大声呼吁:“旧的金融规则,只能助长经济投机,这将非常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信誉。投资业是靠光明正大获取利润,而不是靠坑蒙拐骗。”
随着争论的逐步加深。华尔街的投资业也开始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轻举妄动。
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不再需要喧闹时,华尔街的人们开始退却。
“现在华尔街需要的是安静,无论什么规则。”
这时,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是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机会女神青睐了。摩根的战略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决断力,都是超乎寻常的。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切都表明,他的胜利是一个强者的胜利,而不仅仅是利用舆论的胜利。
摩根作为开创华尔街新纪元的金融巨子,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钱中度过,他赚的钱不下百亿,但他死后其遗产只有1700万美元。
摩根从投机起家,却对投机深恶痛绝,并针对华尔街的这一弊端加以改造,创造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经营管理体制。他为聚敛财富而不择手段,而他却又敬重并提拔待人忠诚的人。
摩根在他76岁生日时逝去,他成功的经营战略,至今仍影响着华尔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