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95号汽油价格表_巴拿马5l
1.世界最大的航母大。还是世界最大油轮大?
2.世界为何如此关注东海轮船相撞事故?
自1月6日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发生碰撞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并一直在尽最大努力救援事故船舶并搜救失踪船员。碰撞发生后,“桑吉”轮一直在燃烧,不时发生爆燃,船体右倾。其火势猛烈,浓烟较大,船体温度很高,挥发和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危害大,加上气候恶劣,现场救援工作的难度巨大。
中国外交部15日介绍称,尽管如此,中方救援人员仍然冒着巨大生命危险和安全威胁多次接近事故船只,近距离实施搜救和灭火作业,展现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在“桑吉”号突然爆燃前,中方救援人员还冒着生命危险登船搜救,抢运出了两具遗体,并带回了该轮的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也就是俗称的“黑匣子”。
“桑吉”号起火燃烧一周后,于1月14日12时左右突然发生爆燃,全船剧烈燃烧后沉没。15日,中国外交部证实媒体报道称,“桑吉”号上载有13.6万吨凝析油。
跟随国家海洋局海监飞机15日下午13点左右再次飞抵“桑吉”沉没海域,海面已经完全看不到“桑吉”轮的残骸,而平静的海面上油污清晰可见。据专家测算,整个溢油面积约58平方公里。受风力、洋流等因素影响,油污一度向偏北方向扩散。
凝析油危害
“桑吉”号轮船所载的凝析油又称天然汽油,其挥发性极高,混合在空气中容易产生燃烧或爆炸。经过燃烧后,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会对海洋环境存在潜在的影响。此外,凝析油含有硫醇等一些杂质,一旦挥发到大气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
凝析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石油报15日援引多位专家看法表示,船体沉没,船中的燃油会在海底缓慢泄漏,污染深层海水和海底沉积物,将会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久影响。
此外,海面上凝析油燃烧后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但对我国近海影响较小。援引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分析称,凝析油燃烧对大气的整体影响范围在10公里到15公里半径范围内。目前燃烧的高度在800-1000米,烟尘扩散范围一般为10多公里左右,此次事故与我国近海相距约300公里,对其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对于部分公众担心此次事故或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黄维秋认为,肯定会对当地渔场造成影响,并进而影响食品安全。现在要具体分析影响的涉及面、油水组分和浓度,短时间内建议渔民不要到当地去。
如何解决
中国外交部15日回应称,考虑到船上载有大量凝析油,中方相关部门也同时启动了清污防污工作。
“桑吉”号沉没前,业内对此次漏油事故造成的污染持相对乐观态度。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勇在1月13日“桑吉”号沉没前接受央视新闻访时称,“桑吉”号载有的凝析油属于轻质油,挥发性能好,泄漏后基本上99%进入大气层;在沉没之前由于持续燃烧,对大气影响很大,但对海洋影响较小。
随着轮船沉入东海,剩余的凝析油和燃料油如何尽快处理,则成为了当务之急。彭应登表示,船体沉没后,船中的油料会在海底缓慢泄漏,同时,油污在漂移过程中,不仅会横向扩散形成油面,还会纵向下沉形成沉积,从而对海洋浅层和深层水体均造成污染,进一步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黄维秋亦表达了类似的担忧,本来凝析油是很容易挥发的,其危害性比重油或原油泄漏小多了,但由于适逢是冬季,海水及当地气温相对较低,因此蒸发较慢。这些凝析油会浮在水面,并随着海浪四处漂移,给当地海洋环境带来长时间的影响。
在彭应登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取措施控制油污的扩散和沉积,应使用专业的除油设备和技术,尽快对海上和海底的油污进行收集,控制并减少油污扩散的范围。
黄维秋教授认为,对于此类泄漏,要用多种方法混合处理。有一些微孔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密度比水小的高性能吸附材料,可用来吸附回收泄漏的凝析油。还有一种高分子的分散剂,像家用洗洁精一样,散撒到浮油表面,可对浮油进行分解。也有一些机械式油水分离装置,但对于这种大面积污水处理,难度较大。
另据中国国家海洋局的15日最新披露的消息,国家海洋局工作人员在沉船周边海域开展现场监测,共集7个站位水样。监测结果显示,部分站位发现油污带、油膜,个别站位石油类物质浓度达1261μg/L,为劣四类海水水质。溢油对事故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监测评估。
爱护环境,有责!
世界最大的航母大。还是世界最大油轮大?
(一)供需关系
1、玉米的价格主要通过供求平衡关系决定。一般而言,当玉米供给大于需求时,玉米价格将会下跌,而当玉米供不应求时,玉米价格则会上涨。
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南美的产量大约占10%,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和供给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玉米的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重要的因素。 美国、中国、欧盟、巴西、日本、墨西哥等是世界上玉米消费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玉米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
2、玉米的进出口。
对国内而言,玉米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总量,玉米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玉米的出口对我国玉米价格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但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出口有逐步减少的趋势,我国玉米的进出口政策变化,对我国玉米的进出口也有较大的影响。对国际市场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的玉米出口情况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主要进口国家地区的玉米进口情况。
3、玉米库存的变化。
玉米结转库存包括(含期货)和民间的结转库存。一般来说,如果玉米库存增大,供给宽松,价格将下降;而如果玉米库存减少,供应紧张,价格将上升。
4、牲畜和家禽的饲养量。
玉米的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口粮和工业加工,其中饲料占到70%以上。由于牲畜和家禽饲养是玉米最大的用途,因此如果牲畜和家禽饲养量上升,则玉米价格看涨;反之则看跌。
5、高企的油价和低廉的玉米价格为燃料乙醇的玉米深加工带来机遇。1吨燃料乙醇大约需要3.2吨~3.3吨玉米。国家规定乙醇汽油价格与同标号汽油价格一样,扣除770元/吨的加工成本,在原料玉米价格不超过1308元/吨的情况下,乙醇汽油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二)政策、环境、成本因素
1、玉米产业政策的影响。
玉米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政策对玉米的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如今年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免征农业税试点、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品种、对土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等重大政策,将大大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因而未来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将保持稳定。
2、玉米投入与产出价格的相对关系。
玉米的投入与产出比,会影响到农民的玉米种植季节性,进而会影响到玉米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玉米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化肥、机耕、农药、灌溉、脱粒、送粮、人工、农业税、(乡村)统筹提留款等构成,上述价格的变化也会对玉米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3、天气的变化。
作为三大农产品之一的玉米,影响其供给方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气候条件。如果种植季节降雨过多或生长季节降雨不足,都可能明显地降低玉米产量,由此可能引起玉米价格的上涨;反之如果风调雨顺,则玉米将丰产丰收,可能导致玉米价格的下跌。重点需关注美国和我国每年4-9月玉米播种和生长期间的天气变化情况。
4、禽流感等突发件的影响。
禽流感等突发影响到家禽对玉米的消费,而消费减少,自然会对玉米价格有一定的压制作用。另外,政治因素,包括禁运和战争,也可能影响到玉米的生产、出口或进口。
5、运输成本。
由于原油价格坚挺,使得船运费大幅提高,而中国的地理位置优势在竞争中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导致美国玉米出口成本显著提高,出口竞争能力显著减弱。目前美湾至日本和韩国的巴拿马级别货轮运费达到60美元/吨,中国至韩国的运输费用仅为15-18美元/吨。由此中国玉米在亚洲的需求量将大于美国玉米,从而影响大连玉米的价格。
(三)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玉米价格与其他谷物价格之间的关系,包括玉米与小麦的消费比价关系和玉米与大豆的种植比价关系。玉米与小麦的消费比价关系,它可以通过小麦/玉米价格比率来表示出来。玉米和小麦都可以作为饲料,消费替代关系明显。小麦价格倾向于保持在玉米价格的115%左右,但该比率的变动幅度较大。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主产区,农民一般通过比较两者的种植比价关系,来选择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一般来说,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比价在3:1左右,近几年来尤其是去年,由于大豆玉米比价上扬,农民种植大豆效益明显高于玉米,所以今年黑龙江省许多农民纷纷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转而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
(四)市场因素
1、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的玉米价格对大连玉米价格将有一定影响。从CBOT
32年玉米月线连续图表纵向价格空间角度看,总体在 370-210美分间宽幅振荡,振幅100-350美分,波段趋势清晰。370之上属高价区,210之下属低价区。370美分之上压制较重,210美分支撑较强。
2、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在玉米市场尤其是在玉米期货市场上,由于多空双方对未来价格认识的分歧,玉米价格的变动通过心理的预期得以体现出来,市场的投机因素对玉米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组成,玉米的价格也会随之而波动。
4、价格连动。玉米和各谷物之间的连动是较主要的连动方式。
世界为何如此关注东海轮船相撞事故?
最大的油轮比航母要大多了。
一、超级油轮: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如图:
净重吨位:564,763吨(经重建后)。
总注册吨位:260,581吨。
吃水:24.61公尺。
舷宽:68.86公尺。
船长:458公尺。
航速:13节。
体积:658,362立方公尺。
二、世界最大航母:华盛顿号。如图:
排水量:标准733吨,满载102000吨。
吃水深度:11.9米。
船体:长332.8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4米。
动力装置: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5节。
新年伊始,东海海域就发生了一起很严重的轮船撞击事故。
1月6日晚,巴拿马籍油船“桑奇”号与装载约6.4万吨谷物的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号,在上海辖区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携带着100万桶(约13.6万吨)凝析油的“桑奇”号全船失火,燃烧至今,给搜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撞击泄露,其严重性不言自明。比如,发生在2010年的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露,就曾一度引起大范围的恐慌。根据美国发布的报告,那次原油污染造成的危害至少需要60年才能恢复。那么,这次的事故对我国的海洋生态、航运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凝析油和石油有什么不一样?目前的搜救工作进行到哪儿了?
现在的形势如何?
“总得来看,影响不会像外媒渲染得那样无比严重,但也不是轻描淡写就能解决的。”海洋能源问题专家张良福表示。
截至目前为止,?“桑奇”号全船失火,31名船员失联,仅1名船员遗体被发现,船上运载的近100万桶凝析油泄漏,并且面临爆炸、沉没的危险。此外,我国的“长峰水晶”号散货船也有破损,不过好在21名船员已被安全救起。
发生后,上海海事局在第一时间派出了3艘专业救助船、2艘清污船、4艘过往商船,分区域在现场开展搜救行动,在“桑奇”号周围划定了10海里半径范围避航区,并发布航行警告,避免过往船舶误入引发次生事故。除我国搜救力量外,韩国方面也派出一艘海警船、一架固定翼飞机和一架直升机参加救援,美国海军也派出P8A海神巡逻机参与救援。
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则从1月7日早上起启动应急响应,通过收集分析失事海域的海流、风场数据,制作发布相关漂移预报。
1月7日12时发布的落水人员漂移预测图
此外,中国海事局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启动事故调查。“长峰水晶”号已于8日上午恢复航行,在“东海救118”轮的护航下驶往舟山。
然而,除了这些已知,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未知。比如,事故发生原因仍在调查中,大火会燃烧到什么时候、何时能够登船救援仍不清楚,会带来多大海域的污染以及如何实施救援工作,同样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而这一切,都源于凝析油的特殊性。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遇到的比较严重的海难事故,大多是原油,凝析油在重大灾难事故中,几乎没有碰到过。因此,目前我们手上对于凝析油的应急方案,还非常少。”张良福表示。
棘手
的确,凝析油很棘手。
这一点,从它的另一个名字“天然汽油”就可以感觉出来。它的密度小于原油,在地下是气体状态,但是开出来之后就是液体状态,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挥发性很高,温度越高越容易挥发。
此外,它的主要成分是C5至C11烃类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烃类以及二氧化硫和多硫化物等杂质,挥发之后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燃烧之后也会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有毒的烟雾,通过吸入、皮肤侵入等方式面对人体造成中毒的伤害。在海面一旦遇到火花、闪电,还很容易发生爆炸。
此外,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轮船下沉进海里,那么轮船原本运载的油品也会随之沉没进海里,那时如何打捞沉进海底的凝析油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1月8日16时30分发布未来48小时油污扩散预测图
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如果原油泄露沉没到海里,不是很深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可以取抽取的方法,这块经验也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凝析油沉下去怎么抽取?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此外,如何对付海面上漂浮的凝析油,也是一件麻烦事儿。“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燃烧,挥发掉。但是燃烧也得注意燃烧充分,否则也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张良福表示。
影响
那么,这一次东海海域的撞击,会对我国的海洋生态带来哪些问题呢?
首当其冲的,无疑是航运业。事故发生的地点在上海辖区附近,而上海港又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日吞吐量可谓巨大,如果凝析油得不到安全处理,势必会给航运带来很烦。
另一大冲击是渔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区之一,东海近海的渔业捕捞区年捕捞量在30万吨以上。
那么,凝析油对鱼类有多大危害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国家海洋中心的海洋地理学家西蒙·博克索尔博士指出了这么一点,“凝析油不像原油,原油在自然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而凝析油会杀死分解石油的微生物。”
在张良福看来,对于海面上的凝析油,如果直接通过燃烧的方式解决,那么海水里也还是会有一些有毒物质,不可避免地对附近的鱼类产生影响;而对于更多的沉没进海里的凝析油来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话,其扩散之后,对渔业的影响就更不好说了。
“如果船只携同大量完整货物沉没,那么就相当于在海床上放了一个慢慢释放凝析油的定时。这一地区的数百公里范围内可能会长期禁止。”在博克索尔看来,这次事故的最大希望是扑灭大火,阻止船只沉没。
协作
抽离出来思考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条件是,这次事故的发生地东海海域,本身就属于事故高发区,由于临近长江口一带,大型运输船只非常多,要想完全避免碰撞非常难。事实上,如果我们发散来看,东亚海域更是世界上海洋运输最繁忙的海域,它既是船舶、货轮、大型油轮航行最繁忙的海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最集中的海域之一。
航运密集,就有溢油污染风险。
那么,在此基础上,周边海域国家有没有做好相关的应急联动预案呢?有,但做得还不够。
早在1982年,国际上就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闭海或半闭海沿岸国应互相合作,尽力直接或通过适当区域组织“协调行使和履行其在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后国际海事组织等组织又先后通过了各项国际公约,如《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2年防止倾倒废弃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等。
但是,除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这些公约在东亚国家中的接受度普遍很低。据张良福称,尤其是一些东南亚国家,要么没有加入,要么加入了但履约能力很低。一个海上溢油风险度全球最高的地区之一,却成为了海上溢油应急合作在内的海洋环保合作程度最低的地区,可想而知,这样的现状会给周遭海域带来多大的威胁。
众所周知,海洋保护,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区域的责任,其内部生态的联动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而这次的,无疑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