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石油安全意义?

2.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3.请问缅甸怎么了?

4.哪吒汽车正式进军缅甸市场 将销售哪吒U/哪吒V国际版产品

缅甸石油价格比中国便宜_缅甸国家油价是多少

国际

3月29日~30日,第20次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行。会议通过《大马士革宣言》。

3月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4月2日~4日,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举行。(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4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谈。(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4月8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伊朗已开始安装6000台新离心机。

4月8日,黑山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总统选举正式结果,现任总统、执政的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候选人武亚诺维奇获胜。此次选举是黑山2006年6月独立以来举行的首次总统选举。

4月8日~9日,第一届印度-非洲论坛首脑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德里宣言》和《印度-非洲合作框架协议》两个纲领性文件。

4月10日,尼泊尔举行制宪会议选举,选举产生的制宪会议将决定尼泊尔未来政体和君主制存废。4月25日,尼泊尔选举委员会公布各党在制宪会议中所占代表席位,尼泊尔***(毛主义)成为第一大党。

4月13日,在为期3天的高层参与及对话后,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闭幕。(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4月28日,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

5月2日,缅甸遭受热带风暴袭击。(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5月3日,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旨在全面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正式生效。

5月5日,由于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国际油价盘中首次突破120美元,纽约市场油价一度上涨至120.36美元。

5月7日,俄罗斯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宣誓就职。

5月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任命普京为俄新一届政府总理。

5月10日,缅甸全国除部分强热带风暴灾区外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5月15日,缅甸新宪法全民公决委员会发布公告说,新宪法草案已获得通过。

5月11日,塞尔维亚举行议会和地方选举。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领导的竞选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9月16日,乌克兰议长宣布,由执政党季莫申科联盟和“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联盟组成的执政联盟已解体。

9月16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

9月17日,泰国人民力量党副主席颂猜在国会下议院会议上当选泰国总理。

9月2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麻生太郎当选新首相。

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授权政府购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详见本期“经济”栏目)

10月11日,美国将朝鲜从其“支恐”名单中除名。次日,朝鲜表示将继续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

10月15日,叙利亚与黎巴嫩签署一项联合公报,宣布从即日起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0月21日,印度尼西亚国会批准了《东盟宪章》。至此,东盟10个成员国已全部通过《东盟宪章》,该宪章于2008年年底生效。

10月22日,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举行首届三方联合首脑会议,提出立即开始创建地区经济共同体的工作。

10月2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将原油日产量削减150万桶,以稳定大幅下跌的国际油价。此后在10月2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3.22美元。国际油价创近17个月最低收盘价。

10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向冰岛提供为期2年共21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帮助其应对金融危机。这是IMF自1976年以来首次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金融援助。

10月29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先后发生里氏5.0级和里氏6.5级两次强烈地震。

11月4日,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详见本期“时事报告”栏目)

11月8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一艘核潜艇试航时发生事故,造成艇上20多人死亡。

11月12日,朝鲜宣布从2008年12月1日起切断经由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的所有陆路通道,严格限制通行。

11月15日,为期一天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结束时发表了支持全球经济稳定和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宣言

中国的石油安全意义?

3月至7月。缅甸花梨木是大果紫檀的俗称,纹理漂亮,木质较硬,特别是缅甸花梨木有一种让人心情舒缓的独特香味,是正宗的国标红木,是花梨木里面最好、最具升值潜力的木材。10、11月是它的销售旺季,3至7月是它的销售淡季。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石油安全与民营经济的战略作用

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石油安全的本质是供求矛盾,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对中国而言,构成石油安全的三大因素包括:中国油气资源状况以及国内产量、进口需求;世界石油供需状况以及价格变动;建立在国内、国外供需基础上的石油安全对策。

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二是国际上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油价格过高可降低GDP的增长速度,而价格过低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

197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以及持续的经济发展导致中国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国民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石油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国内石油的生产和供应增速却相对缓慢,致使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日渐增大且已形成定势。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一是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三是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届时,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中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四是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节能潜力巨大。五是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围绕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权威研究部门分析认为,在乙烯50%依靠进口、国内汽车保有量不超过1亿辆和现有能源消耗系数降低50%三个前提条件下,到2020年中国石油年消费总量仍将达到4.5亿吨。供需缺口将达到2.5亿吨。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加大。

虽然中国石油的自给率在50%以上的安全界限以内,能源供应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于国外而受制于人。但是,中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净进口国,进口石油不断增加,巨大需求与自给不足使外部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也由此凸现。

中国未来石油进口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重大,甚至是深远的影响。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对外战略利益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方法一是降低需求;二是增加供给。就降低需求而言,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石油需求降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二是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前者属于非石油安全状态,不在石油安全战略选择范畴之内;后者的实现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包括寻找替代品与提高使用效率)和提高石油及其产品的使用效益,在科学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之前,难以大幅减少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消费增速迅猛的情况下,降低石油需求只能是一个假想。

就增加供给来讲,也存在两种选择,一是提高国内产量;二是增加石油进口。前者受到国内石油储量和石油企业生产能力及效率的制约;后者受到世界形势和对境外石油资源控制的影响。从长远角度审视,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主要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而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目前,中国石油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从静态角度预测,在没有重大探明储量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在20年内将开采耗尽。此外,中国部分石油(气)田已经进入开采的后期,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这一切表明,中国缺乏石油快速和长期增产的坚实的资源基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增加石油进口的可行性确实存在,石油进口是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一条有效路径,关键取决于对境外石油资源的控制。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无疑对石油安全是一个潜在的负面因素,但是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大并不等同于石油安全的脆弱性。事实上,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症结并非完全在于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大小,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可以有效地化解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增加所产生的潜在石油安全危机。

其一,中国石油进口来源趋于集中化是中国石油安全的一大隐患。1995年以来,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集中趋势却越来越明显,来自中东的石油越来越多。对于中东石油日益增加的依赖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重大挑战。

其二,世界石油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依赖石油进口并非只是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案。

其三,某些石油来源地的长期战乱增加了石油进口风险。中东石油在全球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中东地区的战乱增加了石油来源地的风险。石油来源地风险增大,需要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加以平衡。

其四,虽然从保证国家经济的独立性来讲,应该减少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但是,通过分析表明中国尚无法摆脱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在此前提下,若能够确保石油进口的来源畅通同样可以解决石油安全问题。

其五,需求方固然受到供给方的制约,尤其对于石油一类的稀缺资源,但是随着可选供给方数目的增加,需求方所受到的制约会越来越小,甚至双方的角色存在对换的可能。因此,通过增多石油进口来源,有可能确保合理价格范围内的石油足量供应,这才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关键所在。

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基本分析决定了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可以归纳为“应急的石油储备”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两个核心。石油安全从时间维度考察可分为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两个核心正好与此相对应。如果把经受得起暂时的供应中断作为石油安全的目标的话,则建立和维持应急石油储备应该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如果石油安全的目标是要捍卫国家经济免受石油资源枯竭和油价上涨的影响,则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充足的供应来源,其解决之道是使石油安全战略建立在鼓励寻求充足资源的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应急石油储备可以解决短期石油安全问题,平抑石油价格波动,减少石油供给突变对国民经济的冲击;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则可以有效解决长期石油安全问题,保证石油供给,支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石油战略储备从来都不是以平抑油价波动为主要目的,而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以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因为战略储备油的成本是昂贵的,其收益是国家经济安全。因此,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其目的就是为了原油的不间断供给,而不是平抑价格波动。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应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在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立之初,发挥公司优势相当重要。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备石油会影响相关企业的效益,因此在运用法律手段明确企业义务的同时,应给予一定补偿。

为了扩大供给,中国企业除了不断在境内开采石油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加强在国外投资,以中国特有的劳动力和一些技术优势来参与国外的一些油田开发。要进一步确保实现石油贸易渠道安全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与产油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商业贸易,以产品输出来换取石油的进口;另一个是让产油国来中国参与石油市场的加工与销售,并与他们共享市场,以保证原油供应的稳定。应该利用现有技术和资金到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去开发石油,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进口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只要有充足的海外石油产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和抵缓原油高价位对经济发展的冲击,稳定国内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缅甸,中东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委内瑞拉,非洲苏丹等地。我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一来,我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因此,“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采油。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固然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战略的协调配合,但是,在石油安全战略中,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或关键点,而这一关键点就是——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在石油安全战略制订和实施中,更加重视和支持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加强石油企业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石油企业竞争环境,以及对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予以强有力支持。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有技术问题、投入问题、资源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缺乏一种高效、灵活的机制,制约了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形势发展,由于垄断,石油、天然气等价格长期受到管制,产业准入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石油问题包总体上是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

目前,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制约了石油产业组织效率的提高。石油消费方市场程度的迅速提高和石油供应方的过度垄断成为当前中国石油市场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放开,用油企业的经营销售也已实现市场化。另一方面,中国原油、成品油供应仍然处于垄断之中,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然处于“与国际接轨阶段”,不能充分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因此,我们应加快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加快放开石油终端销售市场,建立科学的现代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资源丰富的大背景下,开放的市场是中国获得稳定、廉价石油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否则,就无法保证对国际资源的利用,也无法形成吸引国际资源的市场,不利于提高石油供应安全。

中国石油市场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应对内开放。一方面,政府在放开石油价格的同时,应建立起宏观调控机制,真正掌握住市场管理和调控权;另一方面,打破国内石油市场的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市场、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

在确保中国石油安全的大战略中,民营石油企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石油石化市场。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已开始形成以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国外大石油公司和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开放原油、成品油、化肥批发领域;加入WTO后3年内开放成品油零售领域。对国外都如此,对内当然也要放开。当前,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主要集中在中、下游行业,即成品油的加工和批发。近年来,民营企业进军石化行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产业链中也不断地向上游延伸,但上游领域受国家政策限制,还没有民营企业真正进入。而2004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无疑是给民营油企吹响了新的冲锋号。“非公36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其中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石油行业恰恰位列其中。就是说,非公有制资本可以合法地参与原油钻探了,这对民企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表明政府真正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平台。可以预见,在“非公经济36条”激励下,中国石油民营企业的发展天地广阔。

由于石油项目,特别是开发上游的项目所需资金量极大,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做后盾才能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对此,民营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不仅民营石油企业自己要联合起来,也要注重和国外的石油界合作,特别是与国内的国有公司联合,寻找合作点、切入点,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共同出击海外石油市场,增加国内石油供给,维护我国石油安全。

民营石油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开拓能力,所以必将会成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珠海振戎公司)

请问缅甸怎么了?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国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与能源燃烧相关的空气污染使中国40%的国土受到酸雨的威胁,100多个城市雨水的PH值都非常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将分别超过4000万吨和3500万吨。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能源利用率低的国家来说,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控制石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单位GDP的石油消耗减少。要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模式。为此,必须积极加快技术进步,节油降耗;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压缩高耗油产业,淘汰高耗能设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消费者使用其他清洁能源。

要高度重视完善石油安全管理体系。面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协调能源政策、主管能源的机构,也迫切需要出台一些协调一致的针对能源安全的法律法规,鼓励节油,抑制无效、低效的石油消费。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制定了《关于促进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和利用法》,严格限制高耗油项目,鼓励采取节能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中国应该学习和研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力争早日推出一部完善的、缜密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石油法》,以克服石油工业监管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实现依法监管石油工业。

二、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石油安全战略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整体能源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整个能源战略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石油与其他能源的比例关系,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例,大力发展天然气和其他替代能源(如核能、风能、水能等),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开发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新的替代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减少森林过度开采和植被破坏。

目前,我国替代能源的开发发展还是薄弱环节。中国虽是水力资源大国,但目前的开发率仅为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开发潜力巨大。核能是发达国家重要的替代能源,目前仅占中国能源结构的1.2%,而日本、法国都超过了30%。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核电能源,力争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提高到4%。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基础雄厚,但因成本高、规模小、缺乏激励政策而发展滞后。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远期可以替代石化燃料,近期还可以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边远和农村地区的用能问题。未来20年,中国应使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规模,并为今后更大规模地替代石化燃料奠定基础。中国还应大力推动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开发。

三、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

为减少石油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抵抗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的应对能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将是保障中国石油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已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目前,世界上石油战略储备的方式有三种,即国家储备、机构储备和企业储备。国家储备就是由国家支付储备预算,并对储备油实行绝对控制;机构储备是指储备义务由公有或私有的某一机构或组织承担,经营者向这一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特殊权使用费,供其承担储备费用;企业储备是指石油经营者负责履行储备义务,或者经营者自己进行储备,或者通过书面保证的形式委托给另一经营者进行使用权储备。美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资金在开始阶段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自1995年起开始商业化运作,储备设施向国内企业出租,同时也在国外寻求石油储备合作。法国一半以上的石油储备由“法国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CPSSP)通过特许经营承担,其余的储备为石油经营者进行的所有权储备或使用权储备。韩国则采用与采油国共同储备的制度,同时协议出租储油设备,这种做法不仅使韩国国内的储油设备尽可能得到利用,获得租金,较好地解决储备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使韩国政府在没有任何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优先获得石油供应。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备分为政府的战略储备和民间的商业储备。目前日本正在寻求灵活的储油方式,即首先欲将建在冲绳的储油基地供给愿意合作的中国或东盟国家,随后在经东盟同意的基础上,选择菲律宾的斯比克湾和泰国的某一合适地点,由日本提供技术和资金,合作新建储备基地。

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起步阶段宜采用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三方面作用,实施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以国内石油储备为主、以国外石油储备为辅的石油储备战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同时也能起到部分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而企业商业储备则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石油储备的平均库存,还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稳定人心、缓和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作用,况且,企业商业储备是在自筹资金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能减轻国家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方面的巨额财政负担。

基于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油”)已着手进行企业储备的尝试,利用天时、地利,大胆提出“黄金通道”和“金三角”的石油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国航油瞄准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与其建立了战略联盟。2004年3月23日,中国航油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石油公司(ENOC)及其子公司在新加坡签署两项《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国航油将收购ENOC的全资子公司——地平线储油有限公司位于中东迪拜的储油罐区20%的股权。同时,中国航油将与地平线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前在新加坡建成第一期5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区和两个配套的深水码头。中国航油与ENOC合作,并与地平线公司联合在新加坡投资建立超大型油库区,将使公司涉足石油仓储业务,逐步利用世界石油资源,协助稳定国内进口油源,而且在国外建立储油设施还可以分散储存风险、减少国家投资负担。这是中资企业积极走出国门,掌握更多海外石油资源,建立企业储备的一种新尝试。

中国的石油安全储备总量,须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并借鉴各国成功经验,以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式来确定。资料显示,美国实际储备原油的能力已达7.5亿桶,可满足158天的消费。日本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60天的进口量。欧盟国家则建立了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据此并根据我国的情况,中国至少需要建立60天石油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对此目标,可由小到大、分阶段逐步实现。

石油储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投资巨大。根据测算,如按照一年2亿吨的加工量计算,15天的起步储备至少需要800万吨的量,即使按每桶35美元到岸价格计算,也将耗费约230多亿元人民币,加上配套系统工程100亿元人民币,总共至少需要33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因此,应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和民间多种渠道筹集,可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的方式,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财政拨款、建立储备金和设计新税种等方法加以解决。

四、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中国原油进口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预计未来几年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然而,中东和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武装冲突连绵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如此等等,不能不对石油市场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大部分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海运量占进口量的98%左右。我国必须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把从周边产油国进口能源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美国兰德公司在题为《中国寻求能源安全》的研究报告中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应限制在1/3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努力寻求从周边国家进口石油。

应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赚取外汇,然后拿这些外汇去购买运输风险比较小的产地的石油。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现货及期货交易外,也应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加强合作。

我国要加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观察和预见,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周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总体看,世界在一定时期内并不缺油,问题的关键在于供需平衡关系的确定。当前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因而石油供应的不安全系数居高不下。为此,应适时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从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转变。一个价格不断波动的国际石油市场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应承担起一个经济大国对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所应肩负的责任

哪吒汽车正式进军缅甸市场 将销售哪吒U/哪吒V国际版产品

靠近大陆的缅甸北部一些地区,长期由被统称为“民地武”的地方武装势力所控制,呈半独立状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缅甸必欲除之而后快,双方的军事冲突时起时伏,已持续数十年之久。近年,缅甸对内实行民主改革,对外不断扩大开放,摧毁和铲除“民地武”的愿望更加强烈、举措更加有力,态度也更加无所顾忌。

据《环球时报》1月8日报道,此次军事冲突的直接导因是政府军采取“闪电行动”,突然进入北部的克钦邦,逮捕了102名所谓非法伐木的外国人,“其中大多数是中国公民”。克钦邦地方武装由此认为,政府军“显然是想对克钦武装进一步实施军事打击”,而这一判断也得到越来越多证据的有力支持。1月12日,该报推出的长篇综述报道,政府军与“民地武”在缅北萨尔温江以西地区发生激烈交火,“造成双方数十人伤亡”,约500名大陆伐木工逃往克钦军控制区避难。这些同胞的命运,顿时成了国内公众关注的重点。

长期以来,由于缅北地区军事冲突不断,人们早已形成严重“审美疲劳”,觉得一切都稀松平常,从不为这些冲突大惊小怪。因此,如果此次冲突仅仅这样也就罢了,但偏偏在这个当口,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高级军官,借美国——缅甸人权对话之机,前往军事打击“民地武”的前线总部所在地克钦邦首府密,会晤当地的缅甸政府军高级军官。近年一直打缅甸主意的美国,有何新的战略意图?也成了大陆公众关注的重点。

上述两大关注重点交叉,牢固锁定了大陆公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丰富的联想,他们从中悟出了不少“玄机”,而政府军与“民地武”的军事冲突也在持续向纵深发展,许多更重要的情况进一步显露。仍然是《环球时报》,1月17日推出综述《缅军突袭卡住“独立军”命脉》披露,“独立军”赖以生存的玉石主产地落入政府军之手,缅甸的意图昭然若揭。“独立军”高级军官坦承“这次吃亏大了”,认定政府军的行动“与美国有关”。不用说,这也是大陆最担心、最关注的。1月19日推出综述《数百中国人在缅北战区失联》披露,那些身陷战区的大陆同胞,“回国之路难逃战火”,但由于属“非法入境”,又不敢向缅甸求助,处境极为尴尬和艰难。

不过,人们在大陆媒体上一如既往地看不到北京对缅北战局的关注,以及对美军突然出现在缅北地区的态度,唯一看到的是,大陆驻缅使馆工作组开始进入缅北地区,探视在那里避难的大陆人,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工作组的工作进展很顺利,《环球时报》1月22日即报道,外交部证实,共有155名大陆人“被缅方抓扣”,但“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同时,在相邻版面的相邻位置推出报道,“中缅石油管道预计本月底开通”,力图以此证明大陆与缅甸关系良好,国内公众既没必要担心被抓扣同胞的安危,也没必要怀疑两国关系,缅北军事冲突实乃癣疥之疾,无碍大局。

实际上,缅甸在大陆周边国家中的地位,尤其是美国高级军官“适时”光临密都说明,即使缅北地区的军事冲突仅仅波及而未伤及大陆人,缅甸对被抓扣的大陆人也较尊重,大陆仍然不该坐视其咨意妄为。原因主要就在于,当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能源供求形势发生了逆转,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大陆由劣势转为优势,至少近几年将成为能源输出国家竞相拉拢的重要对象,从而降低了中缅石油管道开通的意义,大陆决不能忽略这一巨大变化,而无视缅甸控制北部地区对自身利益产生的巨大冲击,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美国围堵大陆“C型”包围圈上的一个重要战略缺口,缅甸早已成为美国、日本拉拢的重要对象,如果缅甸倒向美国,“C型”包围圈的缺口自然消失,中缅石油管道的开通也将转变为制约大陆的利器,而唯一能让缅甸保持清醒的就是控制缅北地区的“民地武”。可以肯定,“民地武”被铲除之日,也就是缅甸倒向美国之时。因此,以各种方式全力维持缅北地区的现状,确保“民地武”的存在,实属大陆维护自身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大陆决不能坐视缅甸在北部地区咨意妄为!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官方渠道获悉,哪吒汽车与缅甸GSE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军缅甸市场,成为首个进入缅甸的造车新势力。缅甸GSE公司董事长Min Khant Lwin、哪吒汽车总裁助理兼营销公司副总裁王成杰等代表双方公司签约,将销售哪吒U国际版、哪吒V国际版产品。

按照战略合作协议,哪吒汽车将携手缅甸GSE公司,在缅甸推出哪吒U国际版、哪吒V国际版等智能电动车新品和服务,激发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活力,让缅甸人民也享有“科技平权”下的智能电动汽车新生活。

近年来,缅甸政府推出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时,高油价也推高了缅甸人民对电动汽车的需求。缅甸将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新兴市场,车市增长潜力可期。

基于此,哪吒汽车携手缅甸GSE公司,抢滩车市蓝海。作为哪吒汽车在缅甸的战略合作伙伴,缅甸GSE公司将凭借在当地布局多个子公司、多个核心城市的优势资源,以及横跨汽车贸易、汽车美容、房地产、传媒等领域的经营特色,助力哪吒汽车为缅甸人民提供领先的一站式智能电动汽车出行服务。

2022年,哪吒汽车进入品牌向新、向上发展新阶段,体系化能力进阶升级,加速哪吒汽车出海进程。仅两个月时间,哪吒汽车已进入以色列、尼泊尔、老挝、缅甸等海外市场。至9月中旬,哪吒汽车海外订单快速超过5200台,海外渠道发展到30家,今后哪吒汽车将持续深耕海外。

根据易车App“新能源热度榜”数据,合众汽车在同级别竞品中排名第10,日均关注度7.0万。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