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市场的‘井喷’指是什么?

2021年哈尔滨油价_哈尔滨今年油价涨幅表

股指:

1、受市场传言中国1月CPI同比涨幅低于预期消息刺激,周一股指期货期现市场再次放量大涨,现货市场各板块全线走强,上证指数盘中突破2900点,但收盘前小幅回落,沪深两市成交量突破3000亿,市场做多动能明显释放。

2、今年1月份的CPI数据或将低于原先预期的传言给市场带来积极的做多信息:一是调控政策或将不会加码,有利于改善各路资金对沪深两市未来资金面的预期;二是股等产品价格的上涨预期也渐趋乐观。

3、权重调整 1月CPI数据或低于预期

4、媒体称监管层拟试点上调存量二套房贷利率

5、周一美国股市收盘涨跌不一。中东局势紧张导致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升至两年新高,能源板块因此普遍攀升。沃尔玛股票评级遭调降,拖累道指下滑。

6、关注今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尤其是通胀数据是否符合或低于预期,将对股指运行形成明显利好。

橡胶:

1、价格上涨后,面临的政策压力增大

2、SICOM 3号638,20号575,20号涨幅减缓,但两种胶的价差继续拉大,反映现在的行情以投机为主

3、1月份进口天胶15万吨,同比下降14%

4、CPI等数据今日发布

5、国际市场进入停割期,历史看2月中旬后基本以震荡行情为主

小结:SICOM 3号继续大涨,但20号跟涨有限,注意回调,上面风险增加

金属:

1、LME铜成交12.4万手,现货三个月升贴水B10.5,库存增加5050吨,注销仓单增加300吨至9925吨,铝成交23.3万手,C21.0,库存减少4725吨,注销仓单增加48500吨,锌现货三个月升贴水C20.5,铅现货三个月升贴水B12.5,库存增加525吨,注销仓单增加2450吨。沪铜 持仓增加1万手。

2、前一交易日现货:今日上海电解铜报价平水到升水12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74150-74250元/吨,升水铜成交价格74250-74400元/吨。交割前最后交易日现铜升水交易,但因1102合约和1103合约价差在600元以上,引发部分持货商持货观望。因为近远月价差近2000元 ,市场出现积极接铜以获套利者。市场流通主要为国产铜。上海铝现货成交价格16780-16810元/吨,贴水20元/吨-平水,低铁铝16860-16900元/吨,无锡现货成交价格16790-16810元/吨。今日沪期铝当月开盘跳空后迅速回升,后承压于日均线下方盘整,临近换月贸易商因换现出货积极,现铝市场供应充裕,而下游及中间商买兴低迷,铝价维持小幅贴水,市场成交清淡。今沪期锌高位震荡,现货市场逐步从节日气氛中恢复,0号现锌成交在18800-18830元/吨,对1005合约贴水800元/吨左右,早盘盘面较低时有成交在18780元/吨低价,1 号锌成交价在18700-18750元/吨区间,整体交投较为活跃,但以贸易商接货占多数,下游因还未开始恢复生产,拿货相对较少。

3、印度第二大铜生产商--印度铝业股份有限公司(Hindalco Industries)称,铜价上涨对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精炼铜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4、俄铝称,一个由现货铝支持的上市交易基金(ETF)可能很快在英国上市。

5、英国Weatherly公司称,该公司已经将18个月铜预期产量的20%进行卖出套保操作。

6、Escondida矿2010年铜产量减少1%至1086701吨。

7、哈萨克斯坦1月精铜产量为213吨,同比增长4.5%。

8、俄罗斯拟耗资30亿美元在印尼哈马赫拉岛建造镍冶炼厂。

结论:基金属走势依然十分强劲,但涨幅较大,国内消费未见明显启动,追涨谨慎。

钢材:

1、国内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保持上涨势头。价格的继续上涨主要靠钢厂价格和商家爱心态的支持。主要钢厂价格继续上涨,对价格产生推动。不过部分地区受到库存压力影响。目前市场整体心态仍然较好,部分商家对于二月剩余时间的走势标下谨慎,认为变数较大。

2、2010年焦煤进口量增长37%,达到4727万吨。

3、1月份出口钢材312万吨,较去年12月份增加2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2%。1月份进口铁矿石68万吨,比去年12月增加1089万吨,同比增长47.9%。

4、武钢今年承购必和必拓矿石350万吨。酒钢集团"十二五"力争钢产能达到1300万吨以上。承钢公司率先在国内淘汰HRB335螺纹钢。

5、东南亚钢材价格继续上涨,较春节前达9%。

6、上海3级螺纹钢4960(+10),线材4920(+10),4.75热轧卷板4860(-20),青岛63%印度矿湿吨1350(+10),唐山铁精粉1475(0),唐山二级冶金焦2000(+50)

小结:螺纹钢的矛盾将是成本上升与库存大幅上升后的多空较量。

黄金:

1、因市场担心埃及骚乱可能将波及整个阿拉伯世界,金价上涨,同时银价涨2%,受益于经济改善迹象推动的旺盛工业需求

2、美国白宫表示,美国2012年财政预算案启动1.1万亿美元赤字削减,此举表明美国开始着手处理财政赤字,美元将从中受益。

3、欧洲央行表示,欧洲央行在应对通货膨胀时将绝对不会手软。诺沃特尼的言论表明物价压力仍是欧洲央行的关注焦点。

4、欧元区国家与德国国债收益率差扩大,欧债问题重回视野。另外有德国议员表示反对扩大欧元区救助基金规模,欧债问题前景黯淡。

5、SPDR黄金ETF基金维持在1225.526吨;巴克来白银ETF基金增持22.78吨白银至10411.23吨。纽约证券铂金ETF基金维持在45.2万盎司,钯金ETF基金维持在117.23万盎司。

6、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不变;金银比价继续降至44.6。上海黄金期货比伦敦黄金高估5元。白银1年期拆借利率继续为-0.04%,白银仍旧体现为近月升水。黄金的拆借利率为0.53%

7、瑞银集团(UBS)表示,市场传言称中国1月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低于预期。若传言成真,短期将对黄金造成打压。

豆类油脂:

1、大连盘豆类期货跟随美豆盘整,资金做多热情依旧高涨。大豆增仓52手,豆粕增仓31188手,豆油增仓16438手,棕榈油增仓5932手,菜油增仓372手。油脂在前高附近有压力,过小的价差恐不利于继续上行。对于豆粕,饲料企业有备货需求,加上后期大豆到港量环比偏小,到港成本上升和油厂开机率下降,豆粕现货已经启动。夜盘CBOT大豆受美国农业部2011年播种面积预估高于市场预期,获利了结盘令价格承压。

2、按电子盘下午三点价格计算,大豆现货压榨利润为-0.2%,进口大豆5月压榨利润为-0.65,9月压榨利润1.3%;1月压榨利润为4.5%。豆油现货进口亏损421,豆油5月亏损233,豆油9月亏损38。棕榈油现货进口亏损1145,5月进口亏损479,9月进口亏损233。

3、广州港棕榈油现货报价10150 (+0);张家港大厂四级豆油现货报价10650 (-50),成交清淡;张家港43度蛋白豆粕现货报价为3600 (-40),3500一线成交良好;南通菜籽油现货报价10300(+0)。青岛港进口大豆分销价4350 (+0)。

4、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33.8(+1.7)万吨,国内港口大豆库存628.7(+14.1)万吨,棕榈油和大豆的库存消费比都比较低。

5、海关:中国1月进口大豆514万吨环比下降5.3%。中国1月食用油进口61万吨环比下滑23%。

6、低于进口豆200元/吨,加工企业热捧国产豆。

7、巴西大豆收割快速推进,但预期降雨将放缓收割进度。Safras报导收割已完成4.9%,去年同期为12%,平均为6.3%。

8、美国农业部预期,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增至7,800万英亩,产量将由2010年的33.29亿蒲式耳增加至33.55亿蒲式耳。

9、USDA:最新一周美豆出口检验3382.3,市场的预测区间为(3000-4200),上周为4403.8,单位:万蒲。

10、注册仓单数量如下:豆油2561手(+0),大豆0手(+0),豆粕4786 (+0),菜籽油14588(+0)。

11、中粮等现货企业在豆粕上增空单6517手,在豆油上增空单1791手,在大豆上增空单1910手,在棕榈油上增空单604手,在菜籽油上增空单600手。

12、美商品基金卖出大豆7000手,卖出豆油3000手,卖出豆粕1000手,买入小麦3000手,卖出玉米7000手。

13、今日,马来西亚盘面休市。

小结:大豆涨势基本确立。近期有迹象显示美豆正在承受季节性压力(美陈豆净销售大幅放缓,CBOT大豆3月对7月走软,巴西豆油升贴水由正转负)。若回调,实为买入良机。种植面积之争即将展开,大豆相对玉米棉花低估,或丢失面积。

PTA:

1、原油WTI至84.81(-0.77);石脑油至865(-7),MX至1048(-5)。

2、亚洲PX至1635(-3)美元,折合PTA成本72.36元/吨。

3、现货内盘PTA至11690(-110),外盘台产1462(-8),进口成本12126.5元/吨,内外价差-436.5。

4、PTA装置开工率99.0(+0)%,下游聚酯开工率84.3(-0)%。

5、江浙地区主流工厂涤纶长丝产销依然低迷,多数工厂为2-3成,部分稍高有5-7成,个别较好能勉强做平;短丝价格继续有100元上涨,长丝价格稳定为主。

6、中国轻纺城面料市场总成交量68(+18)万米,其中化纤布56(+15)万米。

7、PTA 库存:PTA工厂0-4天、聚酯工厂10-20天。

小结:受国内高库存打压,原油WTI跌至2个月低点,受其拖累下游石化类产品也现小幅回落,而PTA在基本面上下游相对顺畅的情况下,下跌空间不会过大,但近期原油大跌后及下游需求恢复略显缓慢,所以PTA短期可能将以振荡夯实目前价位为主。

棉花:

1、14日主产区棉花现货价格:229级新疆30070(+162),328级冀鲁豫29666(+267),东南沿海29815(+299),长江中下游29520(+248),西北内陆29419(+240)。

2、14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215(+136),1级31438(+169),2级30635(+99),4级29060(+75),5级27206(+200)。

3、14撮合成交12940(+4240),订货量114220(-3140),1102合约结算价32071(-35),1103合约结算价32314(-165),1104合约结算价32530(-175)。

4、14日郑棉总成交957460(+36258),总持仓451688(+1068),105合约结算价32900(-595),109合约结算价33345(-785),201合约结算价29045(-1050)。

5、14日进口棉价格指数SM报220.92美分(0),M报217.54美分(0),SLM报214.51美分(0)。本日提货美国CA M报221.19美分/磅(0),滑准税下港口提货价37149元/吨(0),1%关税下折36868元/吨(0)。

6、14日美期棉ICE 1103合约结算价186.05美分(-3.92),1105合约结算价183.06美分(-2.5),1107合约结算价176.54美分(-3.75)。

7、14日美期棉ICE库存169803(+909)。

8、14日下游纱线CYC32、JC40S、TC45S价格分别至37900(+500),45800(+400),300(+300)。

9、14日中国轻纺城面料市场总成交量68(+18)万米,其中棉布12(+3)万米。

小结: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上涨,全棉纱市场行情稳中有涨,成交寥寥,市场看涨预期增强,买卖双方观望情绪浓厚。多头获利了结使ICE期棉大幅下挫;郑棉CF1109昨日冲高乏力大幅回落,短期有延续回调的可能,但由于基本面供求形势未发生大的变化,需求旺盛之际供应紧张仍将主导市场,中长期看上涨仍将是主趋势。

LLDPE:

1、LLDPE现货价格持稳,后市有逐步上行驱动,期货在高升水压力下将略有滞涨。

2、7042石化出厂均价11256(+0),石脑油折算LLDPE生产成本10542(-32)。

3、现货市场均价11187(-53)。华东LLDPE现货价为10800-11150,华东LLDPE上海赛科企业价11500(+0),中石化华东企业价11000(+0),中石油华东企业价11300(+0)。

4、隆重报东南亚进口LLDPE中国主港价1410(+0),折合进口成本11347,而易贸报东北亚LLDPE韩国进口CFR主港均价1455美元,折合进口成本12089元/吨。华东地区进口的LLDPE价格为10900-11250元/吨。

5、短期基本面支撑下原油仍将持稳,目前短期调整,跌幅有限。

6、短期内下游需求疲软,但年后需求将逐步改善,另一方面期现价差再次拉开,短期仍有调整需求。前期已经基本调整到位,等到期现价差回归至500-600一线,将具备很好的买入价值,目前主要观望现货是否跟涨,大升水格局下高位追涨需谨慎操作。

PVC:

1、东南亚PVC均价1041美元(+0),折合国内进口完税价为8434。

2、华东乙烯法均价8225(+25),华东电石法均价7925(+25)。

3、产销地价差450(+25)。

4、华中电石价3825(+0),西北电石价3350(-100),成本较低的电石法厂商生产成本7461。

5、电石法PVC:小厂货源华东市场价7910-7920,大厂货源华东市场价7920-7960;乙烯法PVC:低端乙烯料PVC华东市场价8050-8250,高端乙烯料PVC华东市场价8240-8400。

6、受期货市场带动,现货PVC价格普遍小幅上扬,此也某种程度给期货价格已支撑。但是当下各现货市场普遍成交冷淡,有价无市,因此现货价格继续上行空间不大。值得关注虽然下游PVC报价有所上扬,但是西北产区电石价格昨日还是出现小幅松动,下调100元。后市应密切关注电石价格的走势,若下调,则意味着PVC成本端支撑将减弱,现货市场价格回调可能较大,而这也将主导期货价格走势。

燃料油:

1、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周一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跌,因国内库存偏高,且即将公布的上周原油库存预计也呈上升态势;但取暖油和汽油涨幅均超2%。Brent原油涨2.14美元,触及28个月高位,因伊朗、也门、阿尔及利亚和巴林的紧张情势升温,令市场担心局势蔓延并造成产油国动荡不稳,而欧洲市场对供应中断更加敏感。

2、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周一略涨0.4%,因市场在价格跌至去年11月以来的低位时逢低买入。

3、周一伦敦Brent原油(4月)较美国WTI原油升水16.2%(-2.35%,换月)。WTI原油次月对当月合约升水比率为3.98%(-0.17%,换月); Brent 现货月转为贴水0.32%(换月)。周五WTI原油总持仓增加4.0万张至159.0万张(创历史新高)伴随原油跌1.3%。

4、周一亚洲石脑油月间价差2(-1)降至4个月低位;裂解价差-2.61(-0.13)降至6个月低位。

5、周一华南黄埔180库提估价4710元/吨(+10);华东上海180估价4680(+0),舟山市场4665(+0)。

6、周一华南高硫渣油估价4175元/吨(+0);华东国产250估价4550(+0);山东油浆估价4150(+0)。

7、黄埔现货较上海燃油5月贴水82元(-2);上期所仓单544000吨(-500)居历史次高点。

8、机构观点,仅供参考:

高盛报告(1月11)极端的天气状况导致美国需求下滑而欧洲和中国的需求上升。同时,即便美国其它地区的库存恢复至更正常的水平,但中部的供应过剩又对WTI 油价造成打压。预期WTI原油期货价格将在2011年底上涨至每桶105美元,2011年均价100美元。

小结:美国WTI原油期货因库存问题下跌,而成品油和Brent原油涨幅均超2%。亚洲石脑油裂解价差降至6个月低位。华南180涨10,华东180持稳,山东油浆持稳;上海燃料油期货仓单居历史次高点;合约质量标准的修改导致旧仓单注销将给2011年燃料油市场带来进一步的压力。高盛报告(1月11)预计原油期货价格将在2011年底上涨至每桶105美元,2011年均价100美元。

白糖:

1:柳州中间商报价7355(-30)元;柳州电子盘10024合约收盘价7295(-45)元/吨,11054合约收盘价7439(-61)元/吨;

柳州现货价较郑盘1105升水-9(+34)元/吨,昆明现货价较郑盘1105升水-149(+69)元/吨;柳州5月-郑糖5月=75(+3)元,昆明5月-郑糖5月=-73(+5)元;

进入消费淡季,但是减产预期存在,且销区库存低;近期有抛储传闻;

上个交易日注册仓单量4580(+635),有效预报503(-565);

2:截至12月末,全国累计产糖294.22万吨,同比低4.5%;累计销糖169.04万吨,同比低6.01%;销糖率57.45%,去年同期为58.14%;

3:ICE原糖3月合约下跌1.25%收于30.91美分,泰国进口糖升水0.5(-0.2),完税进口价7669元/吨,进口亏损314(-55)元,巴西白糖完税进口价76元/吨,进口亏损621(-100)元,升水0.35(-1.5);

4:埃及糖库存可以持续到10月,并没有受到近期的影响;

5:多头方面,华泰加仓4651手,万达加仓4057手,中粮加仓1594手,珠江减仓9937手;空头方面,中粮加仓2600手;

6:10日开始主产区将再次出现降温天气,桂北产量恐不及预期;广西糖会将在2月23日召开,关注糖会行情;

小结:

A:外盘对利好反应平淡,进一步行情有待巴西新榨季产量确认;

B:近期进口亏损幅度缩小,糖会之前可能会出现顺大势炒作的行情,高度有限;

玉米:

1:华北区玉米价格普遍小幅上涨,大连港口平舱价2110(+10)元,锦州港2110(+10)元,南北港口价差110(+10)元/吨;

大连现货对连盘1105合约升水-196(-19)元/吨,长春现货对连盘1101合约升水-386(-29)元/吨;大连商品玉米仓单1199(+0)张;

2月船期CBOT玉米完税成本2714(+0)元/吨,深圳港口价2220(+20)元/吨;

DDGS全国均价1735(+0)元/吨,玉米蛋全国均价4505(+75)元/吨;

大商所1105合约与JCCE1104合约大连指定仓库交货价价差为168(+9)元/吨;大商所1109合约与JCCE1108合约大连指定仓库交货价价差为169(+19)元/吨。

2:USDA2月月度供需报告下调阿根廷玉米产量6.38%,整体期末库存低于市场预期;

3:印度尼西亚今年将进口200万吨玉米,去年的预估数字是150万吨;

4:中储粮收储价格偏低,恐难完成任务,部分贸易商顺势压价;临储玉米拍卖门槛高,接近定向销售模式,价格对市场指导意义降低;

5:多头方面,渤海加仓79手,一德加仓9363手,鲁证加仓5701手;空头方面,国投加仓6483手,加仓3115手;近期多空双方普遍加仓;

小结:

A:全球玉米供需趋紧;

B:现货价格跟涨,郑盘目前资金溢价偏高;

早籼稻:

1:近期江西局部价格小幅攀升,江西九江收购价2100(+0)元,长沙2140(+0)元;安徽芜湖大米批发市场报价2000(+0)元,湖北枝江市粮食局报价2160(+0)元,新余市粮食局收购价报价2080(+0)元,江西吉水县粮食局收购价2480(+0)元;

注册仓单7056(-704),有效预报239(+54);

2:粳稻价格,哈尔滨2780(+0)元/吨,吉林2900(+0)元/吨,南京2800(+0)元/吨;中晚稻价格,长沙2370(+0)元/吨,合肥2150(+0)元/吨,九江2350(+10)元/吨;

3:稻米价格:以下皆为出厂价,长沙早籼米3240(+0)元/吨,九江早籼米3320(+0)元/吨,武汉早籼米3200(+0)元/吨;长沙晚籼米3640(+0)元/吨,九江晚籼米3620(+0)元/吨,武汉晚籼米3400(+0)元/吨;

4:国家早籼稻库存充足;2011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9 元至102元每50公

汽车市场的‘井喷’指是什么?

哈尔滨公共电车总公司早在2001年就开始着手新型电动公交车研发,但是那时国际上超级电容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另外车载充电器、车载取电器等设备的质量还不过关,研制工作受阻。2006年初,在原有研制基础上,电车总公司再投入30万元资金继续研发,才有了那辆可以上路试运行的电动公交车。据研发部门介绍,所以要着手研发新型电动公交车就是基于传统的“大辫子”“气数已尽”,而绿色环保交通又势在必行的现状。最初研发人员希望试运行成功后,能够在全市大力推广,至少要让几条电车总公司运行线路告别燃油的汽车而改用真正的电车。 但是新型电动公交车在路面上试运行几个月来,出现了种种不适状况。比如每行驶三到四站,电动公交车必须充电一次,充电时间为一分钟左右。但是据调查,公交车乘客对于每站停靠时间的心理承受能力是30秒,如果经常出现“超时”情况,乘客就会因此抱怨。另外,新型电动公交车的充电依靠旧有的“大辫子”电线网,需要充电时,这辆电动公交车就不能停靠在站台上,而必须在马路中间停车充电,给乘客上下车造成不便,也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增加电容,让车辆能够做到在终点站一次充电跑完单程,如果这样车辆的成本又会大大增加。“从这辆新型电动公交车的试运行情况看,一方面是现有的技术并不成熟,一方面是资金不足,使得这一暂时搁浅,也让‘绿色公交’的设想破灭。虽然黑龙江省其他的一些科研机构也在进行电动公交车的研发,但是也都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谈及此事,哈尔滨公共电车总公司的研发人员不无遗憾。 对于“117路”电车的撤离,电车公司副总经理祝黎涛说:“其实117路电车运营,早已不计经济效益,能够一直坚持纯粹是为了社会效益。它是哈尔滨公交运营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是老哈尔滨的一个记忆,甚至还成为旅行社新近开发的一个旅游项目。但是这种不计成本的运营目前公司已经无力支持,线路上的电车都超期服役,早已超过了报废时限,我们没有能力更换新车,旧车修了又修,如果继续运营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让电车停运。”据了解,虽然最后一辆有轨电车已报废,但是哈尔滨公共电车总公司并没有拆除线路设备,他们希望有条件后还能够恢复电车的运营。 现行“双燃料”难过环保关 其实在六七年之前,哈尔滨市就开始对公交车的燃料进行变更,那就是“油改气”,现在哈尔滨市街路上运行的公交车大部分都是“双燃料”车。后改的“气”是“液化石油气”,现在“双燃料”车,“油”只是燃料,99%的运行都依靠燃气。 虽然“油改气”的初衷也是为了环保,但是事实证明改成“液化石油气”做燃料后,汽车尾气的污染并没有得到解决。据公共电车总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是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他们曾对“双燃料”车做过测试,同一辆车,同一个人驾驶,运行同一路段,使用“液化石油气”时的尾气污染比燃油还要高,这一结论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认同,可见“液化石油气”做燃料根本解决不了公交车尾气污染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所以还会大面积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做公交车燃料,公交部门算的还是一笔经济账,因为一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价格比一升汽油便宜0.7元。专业人员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公交车每天运行150公里,使用寿命为8年,百公里耗油45升,依现在的油价每升5.84元计算,8年下来一辆燃油公交车的能源消耗就是113万元。而使用液化石油汽做燃料每台车可以节省近14万元。 “天然气”挑担打造绿环境 依此现状,哈尔滨“绿色公交”真的是无望了吗?哈尔滨公共电车总公司副总经理祝黎涛说:“随着天然气输送进入哈尔滨,绿色公交事业也有新的机遇。” 据了解,目前中庆燃气公司已和哈尔滨市交通部门草签了“建站”协议,预计今年年底前,“中庆”将在哈尔滨市建公交车天然气加气站三到四个,可以满足1500辆左右公交车运行需求。记者从中庆公司的CNG事业部了解到,首批的三到四个天然气加气站只是起步,他们预计要在哈尔滨建站30余个,不但可以满足全部公交车、出租车的需求,还可以给部分单位用车和私家车提供加气服务。据该部门负责人介绍,重庆、成都等城市推行公交车天然气燃料已近十年,公交车、出租车都已实现天然气燃料改换。在长春、沈阳等东北城市,天然气燃料的起步也比我们早,但是受到“气源”的限制推广面并不大。哈尔滨毗邻大庆,有着丰富的气源,极具推广优势。 那么天然气做

希望纳

你说的“汽车市场的井喷”是指以下这个特定年代——

、05年的发展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

05年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

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经济轿车成为整个市场的热点,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

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

除了少数细分市场出现快速增长以外,从整体来看,整个汽车市场基本上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

2、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继续保持竞争激烈,部分品牌将边缘化,行业将开始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06年将继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

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目前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总量过剩带来三个结果,第一,竞争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激烈;第二,一部分企业将必然走向边缘化,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而边缘化的特色,首先是品牌的边缘化,然后,是企业被挤出市场;第三,部分强势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低成本的扩张。

3、总体来看, 2005年的营销,仍然以产品创新为主。新产品与优势价格,仍然是主流的营销手段。但是,2005年也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观念转变之年,一批企业引入了品牌战役营销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功,主流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目前的营销并非真正的品牌营销,正在2006年的突破

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号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

4、2005年中国整个产业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四个现象与四大理论漏洞,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时候,应该重点避免。

品牌营销的四大现象:

品牌雷同

品牌不带来销售

防御性很差,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过

难以持续成长

中国汽车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四大问题:

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

品牌策略的零散化

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

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品牌理论的四大漏洞:

整体品牌营销理论落后

品牌认知存在很大误区

没有支撑品牌的价值体系

品牌塑造体系存在误区

缺乏系统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体系的指导

上述现象,已经在中国其它行业企业普遍存在,中国汽车品牌,也难以避免以上问题,因此,2006年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必须力图避免上述问题,才能取得更快发展。

06年中国汽车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十大营销策略与主要表现手段

在传统的以产品、价格和广告为主要竞争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中国汽车营销策略手段也将随着营销战略的改变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大方面:

市场战略将成为汽车企业的主导战略;

产品创新将从目前技术导向性的产品创新,逐步转向,以消费者需求和总体品牌价值为导向的价值创新;

价格战不可避免,但是单纯降价不再成为增大销售的有效手段;

06年汽车销售渠道将开始整合,渠道建设将不得不进行创新与调整,小规模4S店以及区域汽车市场销售方式将获得发展;

沟通手段将不断的多样化,在市场增长平稳、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奇制胜的沟通策略成为汽车品牌发展的首要选择

自主品牌对外出口将会得到继续强化;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的平稳发展,将使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际汽车品牌将更加本土化;

服务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重大机会,服务将成为塑造汽车差异化品牌的基础性的手段,同时汽车服务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网络媒体及传统的强势媒体将成为汽车品牌塑造特别是弱势品牌的关键性媒体;

人员培训与人员素质的提升,特别是销售与服务系统人员技能的培训与提升,成为提升汽车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构建高水平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形成真正贯彻到底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将成为一个重大创新点;

构建良好的外部供应体系,建立价值链导向的供应体系与顾问机构,将成为另一个突破性的机会点。

中国汽车理论创新:从五代营销理论出发,审视汽车企业的营销现状与创新未来

根据五代营销理论,中国汽车企业目前正处于第三代营销向第四代营销过渡的时期,即正从管理4P向管理消费者需求发展。在这一过渡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时时刻刻的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并结合自己企业的现状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如何进行需求管理。将成为我们企业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研究部)

一、中国汽车步入稳定增长阶段

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10%的增长速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汽车产销增长中居较低,1991年增长40%,1992年增长50%,由于宏观调控,1993年增长速度降到22%,1994-1998年均在10%以下。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基本建设投资,鼓励内需,1999年到2001年汽车产销年增长速度在13%-14%,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进一步下降。从增长速度看,2005年属于90年代以来的低潮。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是一个好年景。

2005年汽车市场增长是不平衡的,其中乘用车增长幅度较大,商用车产销略有下降。

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

在乘用车中,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MPV的增长主要集中在1.6-2.5升排量,3.0-4.0升大排量MPV增长了51.19%。SUV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1.63%,但是累计销量增长幅度达16.02%。四驱SUV中, 2.5-3.0升产量增长了85.84%。两驱SUV中,2.5-3.0升产量增长188.18%。

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

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

车型

产量(辆)

同比(%)

销量(辆)

同比(%)

乘 用 车

3522852

16.40

3515334

19.48

其中:基本型

2474262

20.05

2456380

22.52

商 用 车

1621840

-1.14

1622266

-1.21

其中:货 车

1062458

4.06

1060901

4.11

客 车

156784

-5.07

156502

-4.66

从全年汽车产销形势预计,汽车总产量将超过56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可能超过265万辆。

1.市场增长点在转移。今年1-10月1.0升以下的轿车销售增长85.15%,1.0-1.6升增长23.04%,其他排量段下降,或微弱增长。这说明油价上涨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排量1.0升以下的微型轿车品种少,车型较老,特别是发动机技术老化,外观也比较陈旧。小排量车的另一个优点是维修价格便宜,这是微型轿车受到欢迎的原因。

国内制造增长率

CKD增长率

轿车总计

11.13

13.85

排量≤1.0

99.07

0

1.0<排量≤1.6

21.56

81.28

1.6<排量≤2.0

-26.64

-30.92

2.0<排量≤2.5

-3.72

113.03

2.5<排量≤3.0

-22.15

851.65

3.0<排量≤4.0

0

0

2.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在较高增长速度下,各企业的市场增长情况却大不一样。今年南北大众产销量大幅度下降(30%-40%),而东风日产增长近两倍,现代、通用产销量已经与上海大众比肩,夏利、奇瑞、神龙等增长迅猛,丰田稳定推进,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在重大转变之中。

2005年1-11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量排行是上海通用(含东岳)、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而以累计销售量排行依次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

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东风日产(154.70%)、其次是上海通用五菱(153.73%)、上海华普(117.27%)、奇瑞汽车(115.99%)、吉利浙江豪情(112.33%)、哈飞汽车(67.96%)。主要生产企业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汽车、比亚迪、长安铃木等。销售量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上海通用五菱(196.30%)、其次是东风日产(167.89%)、上海华普(138.76%)、吉利豪情(111.46%)、奇瑞汽车(100.91%)、东风悦达起亚(67.23%)、北京现代(58.81%)。

厂家

产量

同比增长%

销量

同比增长%

一汽-大众

217491

-19.59

204169

-20.89

上海大众

208238

-36.40

214464

-31.94

北京现代

200493

51.77

203514

58.81

上海通用

274622

32.30

259569

28.11

广州本田

188819

14.15

186141

15.22

天津一汽夏利

180407

54.70

1714

51.59

奇瑞汽车

157534

115.99

158705

100.91

东风日产

146921

154.70

140667

167.89

神龙汽车

127646

54.25

128198

64.86

一汽丰田销售

111051

43.86

116047

60.04

浙江豪情

105966

112.33

108642

111.46

东风悦达起亚

93764

67.80

91926

67.23

重庆长安铃木

83799

-14.74

82142

-18.98

一汽海南

52702

6.41

54895

15.14

一汽轿车

52073

8.23

51909

11.82

长安福特

50993

8.50

50821

16.89

哈飞汽车

44303

67.96

43005

56.46

昌河汽车

37542

50.91

38004

48.99

跃进集团

33321

31.78

33514

35.62

福建东南

32463

16.96

33306

22.40

上海通用五菱

23602

153.73

24516

196.30

上海华普

20441

117.27

21799

138.76

汽车

15007

34.06

236

30.20

比亚迪

9835

-40.51

9694

-43.78

注:为与销售量统计口径相一致,在上海通用的产量中包含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的产量。

二、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量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开始走向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1、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平稳增长,竞争更加激烈

从05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06年将继续这一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

分析各个细分市场,目前成长最大的是中低端车,包括伊兰特、凯越中级车。明年小型车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会逐渐传递到五六万元的低档小型、微型车,但是这个消费群的增长空间将非常大。预计明年由于这种连锁效应,中低档车会对小型车产生影响,小型车对6万元的空间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整个的竞争也会越来越细化,将来对消费群的多样化的满足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营销关键点。

另外中档车和中高档这个领域的新车型像雅阁、领驭、帕萨特类型不会出现太多,主要受到内部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价格、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影响。在豪华车系列,包括宝马、凯迪拉克、奔驰的引入与奥迪的竞争,同时把整个豪华车的市场向下挤压,将使得明年的竞争不仅仅以价格竞争为主。

一方面今年年底,一些厂家为了完成全年任务,肯定会大批量地向经销商压货;另一方面,由于明年7月份,中国承诺汽车关税将降至25%,上半年消费者可能会有浓厚的持币待购的心态;这种情况将导致明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明年各大厂商也会相继推出自己的新品,新品上市自然会拉动整个汽车市场,虽然每款上市的销售势头持续时间不过2、3个月,可是也会让整个汽车市场热火朝天。家庭车、多功能车会在整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相对来说公商务车的市场会相对萎缩,个人商务还将成为主力军。

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越来越成熟,需求越来越多样性,无论在中高档还是小型车市场。个性化产品的热销标志着当前汽车市场已经步入以个性化需求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所以,产品性能低劣、价格不合理、售后服务差的企业将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那些既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味,又能在性价比上有较高竞争力的产品无疑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后胜出。

明年是一个品牌服务的竞争年,因为每个厂家都加大对自有品牌的管理,也要求抓品牌服务的质量,提供给客户更多、更好的服务,加大对目标客户及潜在客户的管理和发展。

2、汽车产能过剩,06年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年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总量过剩,必然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的加剧,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进入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

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边缘化也要以品牌为单位,产能过剩意味着一大批企业被挤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会进行低成本的扩张,面对中国现在的汽车产业这种势头有点早。

96年到99年家电行业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海尔在96年到99年三年时间兼并了18家工厂,都是低成本收购,整合为大规模生产线,成为家电行业的老大。这种经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成功企业总是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瞄准势头、开足马力大踏步实现跳跃性的发展,这也是品牌战略的规律。按照常规做法,加大塑造品牌的操作力度,有能力去吃掉那些可以拓展你的品牌生存空间的企业,成为企业快速进步的加速度。去年,乳品行业也是打价格战打的厉害,也是大规模兼并的一年。今年伊利、蒙牛有可能超过一百亿,他们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其销售额很多都来自兼并这些企业。

三. 2005年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转变之年

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

99年美国波士顿汽车营销论坛有个口号式的观点,第一句话全球汽车品牌依靠产品的品质拉开差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波士顿会上,大家认为也是类似于我们营销的研讨会,他们认为各个厂家在品牌上,在技术创新上,彼此的差距,一个是不大,你很难拉开差距,谁的产品销售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品质和技术之上的营销。在这一点上IBM有自己很好的精彩的总结,IBM认为OST的操作系统在那个时代最好的,微软在他看来仅仅是合格的,能打60分的操作系统,在1990到2005年15年的时间,看到比尔盖茨连续11年蝉联世界首富,后来IBM的总裁退休之后写过非常感慨的文章,相反微软在营销或者在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要彻底改变整个计算机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学习制造汽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不但不能够设计汽车和研发汽车,甚至制造汽车都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主要通过合资引进国外产品的成熟的车型,引进国外生产线和设备,来制造汽车;

第二阶段,打造中国本土强势汽车制造和生产基地的阶段。从2000年开始,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各个厂家,都加大了,打造和提升自身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基础的和发展的速度,引进的设备和机床技术,在世界上都是先进和一流的,以至于业内人士批评说,中国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个,中国制造技术的高标准,同中国汽车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的低技术的不协调,第二个不协调,中国市场整体的弱势市场,和中国4S店高标准地投入的不协调,但是无论如何,在这个发展阶段当中,汽车产业,已经普遍,提高了和提升了,自己生产工厂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我们生产的设备和水平,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第三个阶段,则是跨国公司,把最先进的车型,推到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的阶段。在早期,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当中,汽车引进合资,都还是国外落后的技术和落户的车型。但是,现在,整个车型的技术水平的发展状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面创新和都是起创新性的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和市场的主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状态。

在汽车工业当中,中国汽车算是正在发展初期的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依靠产品,但是未来或者从06年开始,我们的品牌将越来越重要,我们也看到在全球建立合资工厂的,都是最好的,最新的产品投入市场。1999年在波士顿大家探讨的观点,在中国汽车市场依靠产品品质和技术拉开差距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大家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产品品质也都是最好的。所以06年中国汽车营销将从产品向品牌创新过渡和发展。

论坛上,各个企业分别就品牌问题谈了观点。学会秘书处尤其感到振奋的是,北京现代在伊兰特过去三年实现爆炸性成长,一举取代捷达占据中级车领导位置后,仍然明确提出,这不是一个战略性的成功,而是一个以产品技术与产品应用为导向的战术成功,不是以品牌为导向的创新的成功。未来北京00现代汽车,已经明确提出要提升与构建品牌战略。

这个判断说明品牌战略作为一个基本战略,已经被企业界营销人士充分认识。

一汽夏利,也在取得优异成绩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打造国民车第一品牌的概念,而吉利则提出,要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这些新的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汽车产业在营销上一个重大创新,既在产品品质和技术无法拉开差距的背景下,下一个阶段,品牌竞争将在产品技术和创新基础上,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工具。

业内人士对自己发展现状与阶段的清醒判断,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中国汽车营销水平整体的进步,同时,这个观点也是符合实际的。今天大部分的企业销售主要靠领先的产品的优势或者产品的驾驶在市场上大显身手,并没有真正的发展到依托品牌,依托品牌价值的稳固的创新带领市场发展,做不到这一点并不是大家意识不够,而是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是这种客观状况导致的,所有的品牌在中国都是新品牌。因此,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将进入到真正的依托消费者接受和体验为基础的品牌大战阶段。

四、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四个现象与五大理论漏洞

4.1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

既然在今天的竞争中,品牌非常重要,那么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品牌营销的现状如何呢?我个人认为在管理思想与操作体系上还是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

问题一: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

现在企业天天讲品牌建设,要提升品牌,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品牌,品牌的本质是什么?

现代营销学定义,品牌就是消费者价值印象或特征,是消费者对品牌能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的一种价值特征,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的价值路标。

一个老百姓人他之所以需要品牌,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由于商品技术的复杂性、高技术不断推出以及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在本身商品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不具备凭借感观判断产品好坏的条件,所以品牌就成为消费者找到能够代表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商品最重要的工具。如果品牌能够成为消费者的价值和利益的象征,也就是成为消费者某种特殊价值的代表,那么品牌就必然变成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路标;所以从商标到路标,这是品牌战略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实践上存在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一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企业认为的一种品牌个性或价值;另外一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或者品牌,能够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或者价值的特征。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主要区别如下图如示:

两种不同的品牌导向,导致海尔与TCL在95年到01年都在家电领域发展时的巨大差异

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企业导向的层次上,没有的品牌价值特征的清晰的设计,往往总是愿意用广告词,或者所谓的广告语的替代品牌的价值特征。

问题二:品牌策略的零散化

尽管品牌战略提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发现各个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很系统的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本身是高度零散化的,没有一个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规划,没有一个确定的能够长期执行的品牌战略。在操作现象上,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品牌操作活动零散性很强。而在汽车品牌发展的历史上,绝大数成功品牌,主要是依靠,一个持续稳定的塑造品牌的某一个关键价值点,而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才形成品牌价值特征的。

如捷达“皮实耐用”这种品牌价值特征的形成,主要是靠持续的一系列的营销和宣传推广而形成的,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展开:

第一个,就是不断地,进行出租车耐用省可靠性的长期宣传,先后在98年到01年,推出六十公里五大修,全国无大修出租车评比,哈尔滨48、68辆汽车集团五大修理程达到430,000公里,以及深圳珠海,出租车大赛等4大系列活动,几乎每年一个活动,稳健的推动品牌的发展,并且主题不变,持续贯彻,持续的深化和推动,这些工作,都是品牌,被消费者逐渐的接受和认可,再加上,市场营销和销售体系的高水平的操作,成功地打进了出租车市场,带动整个几大品牌最终在99年成为全国的第一出租车品牌,

第二个方面,收是围绕着捷达的赛车进行了一系列炒作,连续5年,十一次参加赛车拿到七次冠军,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赛车比赛进行了系列的宣传和推广,使消费者相信捷达上经济耐用的家庭轿车,从而拿捷达的品牌,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这些活动,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主线清晰,前后连贯,深入推广,品牌导向,这四大策略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品牌策略的体系化。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这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主题进行品牌推广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往往是根据产品的销售,在短期打一点广告、做做宣传,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问题三: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

第三个方面,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我们现在,实际上是使用产品技术替代了品牌技术,我们总希望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不是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或者在消费者看来价值更大的产品,因此,我们还没有学会从技术导向的产品和价值创新,转变成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产品或者价值的创新,我们的很多技术很多概念,往往以信为导向,不以消费者有没有价值判断和价值感觉为导向,这样一种发展状态,显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问题四: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把品牌作为销售工具,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来考虑。

尽管我们很多企业都在谈论着品牌,但是,企业存在的三个现象,让我们感到品牌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

第一,没有把品牌战略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品牌目标。产品的销售量是每个企业的硬指标,是每一个销售公司经理和销售人员的核心目标,但是品牌战略和品牌的标准,几乎没有任……